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来聊聊】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3类人的肝脏属于“易胖体质”,肝癌风险也在升高(组图)

新闻来源: 生命时报 于2024-06-27 21:56:3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划重点

01、脂肪肝发病率已排到肝病第1位,每3个成年人中约有1人患脂肪肝。

02、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等都是脂肪肝的高危群体。

03、脂肪肝离肝癌仅需4步: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04、为此,需加强对肥胖、脂肪肝的重视,科学饮食、坚持运动,及时就诊治疗。

05、目前,国内外相关药物的研发非常火热,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等。


脂肪堆在肚子上,不仅影响身材,还可能附赠一个“脂肪肝”。人体中,肝脏是合成、转运和代谢脂肪的主要器官,但它并不大量存储脂肪。一旦脂肪堆积在肝脏里,不仅损伤肝功能,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还会增加肝癌风险。



肝脏发胖之后,不是简单少吃多动就能改变的,而是需要采取科学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你的肝脏正在“长胖”


正常人的肝组织中含有少量脂肪,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当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就会形成脂肪肝。根据肝内脂肪占肝脏总量的比重,可分为:1

正常肝脏:小于5%;

轻度脂肪肝:5%~10%;

中度脂肪肝:10%~25%;

重度脂肪肝:大于25%。

每3人中就有1人患脂肪肝


《中国脂肪肝治疗指南(科普版)》显示,在我们身边,每3个成年人中,大约就有1人患脂肪肝,其发病率已经排到肝病的第1位。

年轻早已不是脂肪肝的挡箭牌。以北京为例,《2024版北京市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报告》显示,超五成30岁及以上的北京爷们儿脂肪“长”在了肝脏上。

哪些人容易得脂肪肝?


综合来看,各种代谢综合征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危群体,比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等。2 

  肥胖的人

脂肪在肝脏内合成之后,会搭载“转运车辆”载脂蛋白进入血液,最终储存在脂肪细胞中。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过多,载脂蛋白无法把大量脂肪及时送出去,就会形成脂肪肝。



2023年发表在《糖尿病肥胖与代谢杂志》上一项涉及1580万成年人的研究显示,在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达81.8%。3

  糖尿病患者

数据显示,高达7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肝。4 而脂肪肝患者,得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高血脂人群


由于脂代谢异常,高血脂人群更容易发生脂肪肝。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概率为27%~92%。5

除此之外,营养失衡、减重过快、经常饮酒等人群,也需要警惕脂肪肝。

脂肪肝离肝癌仅需4步

肝脏长胖之后,肝细胞可经历慢性炎症。如果置之不理,肝硬化、肝癌风险会随之增加。

有专家指出,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会增加71%的死亡风险。6

脂肪肝离肝癌仅4步之遥:7

单纯性脂肪肝

肝脏变胖,但还没有炎症,通常没有明显不适,一般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

脂肪性肝炎


肝细胞反抗发炎,陷入“炎症—修复—炎症”的恶性循环,可能出现乏力、右上腹胀痛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



肝纤维化

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并逐渐变厚变硬,可有乏力、胀痛等不适。

肝硬化

肝组织已被破坏,且不可逆。

肝癌

在癌症家族中,肝癌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你的内脏迫切该减脂了

肝脏真的胖不起!一旦出现脂肪肝,往往表明机体存在其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情况的几率,高于正常人。

此外,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仅30%的肝功能即可维持机体运转,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能已错失干预时机。因此,需加强对肥胖、脂肪肝的重视,不能因为没有症状就不当回事。

  控好腰围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将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控制在24以下;同时,男性腰围最好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过80厘米。

  科学饮食

采取恰当的饮食结构,控制饮食总量,比如:

▪ 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 每天尽量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 选择低脂、富含优质蛋白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 减重不可过快,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 尽量不喝酒。

  坚持运动


推荐成年人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力活动,累计每周至少150分钟。

  不讳疾忌医,积极就诊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人群,可前往医院减重门诊或内分泌门诊,必要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目前国内外相关药物的研发非常火热。近日,第8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公布的一项重磅研究显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不仅表现出良好的减重效果,还显示可大幅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较基线平均下降达80.2%。

玛仕度肽可同时激动GLP-1R和GCGR——通过激动GLP-1R抑制食欲和延缓胃排空,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功效,同时激动GCGR增加能量消耗,增强减重效果。特别是,它还能通过对肝脏GCGR的激活,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脂肪分解,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GLP-1类药物最初是用于降血糖,同时它还有减重作用,降糖和减重都有助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近期也有一些新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GLP-1类药物可以减少严重的肾脏损伤发生。

总之,肝脏长胖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步接一步地摧毁肝脏。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及时就诊干预,趁一切都来得及。

参考文献:

1.张媛媛. 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9): 172-173.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范建高,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02):30-39.

3.Chen K, Shen Z, Gu W,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J].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Nov;25(11):3390-3399. doi: 10.1111/dom.15238. Epub 2023 Aug 17. PMID: 37589256.

4.Lomonaco R,Godinez Leiva E,Bril F,Shrestha S,et al.Advanced Liver Fibrosis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ollowed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The Need for Systematic Screening.Diabetes Care.2020 Dec 21:dc201997.doi:10.2337/dc20-1997.

5.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0, 2(1): 15-19.

6.Tilg H, Targher G. NAFLD-related mortality: simple hepatic steatosis is not as 'benign' as thought. Gut. 2020 Oct 19. doi: 10.1136/gutjnl-2020-323188.

7.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网编:睿文

鲜花(0)

鸡蛋(0)
来聊聊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抗疫信息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