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3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又用“受虐大尺度”搞噱头 国产悬疑只会越拍越烂(图)

新闻来源: Vista看天下 于2024-07-08 11:19:0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今年的暑期档大爆影片,很多人把宝押在了《默杀》。

《误杀》同导演、校园霸凌话题、“戏骨”阵容、反转剧情......《默杀》在全平台的宣传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



遭受霸凌的女孩坠楼身亡,祸延到闺蜜身上,牵连着家长、校工、警察等多个神秘复杂的人,最终霸凌者也接连丧命。

影片在多场点映后于7月4日上映,很快在各大影评笔下成为了“硬核悬疑”“年度爽片”。

但更多个人帖子则直接指出影片尴尬、猎奇、过于恐怖。



@momo

带刺的玫瑰花环将女孩扎得满脸鲜血、在大雨中撕扯和拖拽着倒地的女孩、安静的课堂突然传来人体坠落的重响......

不少网友表示全程提心吊胆,做好了心理建设还是被吓得十分不适。

“解析看了一大堆,脑子里还是只有那些骇人的暴力场景。”



01

噱头拉满,

《默杀》的爽点却成了槽点

东南亚、雨天、脸上像抹过泥一样的黝黑的孩子们。

电影将背景设置在一个小岛上,脏乱、昏暗、文明程度低下,压抑的低气压迅速笼罩着整个画面。



影片开头似乎想要极力渲染“疼痛感”,阴湿的环境下不断传来少女尖叫,紧接着四个霸凌者在雨夜接连被大锤砸死,把诡异的氛围立得死死的;

后半段则不断利用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写镜头和突然出现的恐怖音效等元素把情节推向高潮。

过密的感官体验让网友比喻称影片中的视听语言就像“从头到尾不停地在扎针,这儿刺一下那儿刺一下。”

只靠时不时的贴脸和剧情反转把极端情绪无限放大,实际上导致所有东西都浮于表面。

雨夜杀人场景突然给到黑衣男面部特写、偷拍狂扒着监狱门的全景紧接着推到出血的嘴角、以及多处一个人转身之后另一人立刻怼脸“闪现”。



表现欺凌场景也是一样的套路。女孩被四个霸凌者粘在墙上,嘴用胶水糊住,为表现“惨状”就让镜头从远处猛地一下推到受虐的面部。

对于擅长拍悬疑片的柯导来说,这些处理更有可能是精心设计的,毕竟这样的电影成功过太多次了。



从《唐人街探案》系列到去年暑期最出圈的《消失的她》,以及今年密集上线的《拯救嫌疑人》《瞒天过海》等,恐怖元素的“展览性”成为悬疑电影的主流。

难怪有网友调侃“陈思诚只是出现在特别鸣谢中,却好像无处不在”。

影片中有几处场景可以看出是想表达讽刺和隐喻,想往暴力美学的方向上靠。

礼堂的彩球打开,伴随着闪亮彩带一同飘落的是霸凌者的尸体,被塑料薄膜紧紧包裹着悬挂出来。



这种让施虐者成为受害者、促使观看关系产生反转的情节安排本来是为了表现“复仇”的爽感。

但与拍摄弱者受欺凌时同样奇观化的镜头,加上施暴者也是未成年人,反而带来了冷漠、残忍甚至恶心的直观感受。

而在展现父女情的回忆画面中,又使用柔光暖色滤镜搭配升格镜头和大段bgm。

为了降低观众的不适感,还时不时安排喜剧人物出场,截然不同的画风显得十分突兀。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每个人物都存在道德污点,唯一能体现“客观正义”的警察角色成为了工具人;行为和剧情逻辑都十分混乱,好像什么都说了,却又什么都没有讲明白。

02

让人不适的,

是把猎奇的镜头对准弱者

过去,偶像剧被吐槽至少有车祸、失忆、堕胎三大情节之一,只有这些元素才能促使主角人设成立,搭建戏剧性的故事线。

而现在的国产犯罪电影,甚至是立意宽泛的文艺片,总是绕不开身份卑微的女性被侵害、寄宿在别家的小孩被偷看洗澡、校园里内向的学生被欺凌。

如果说阴暗面是映射社会性的体现,那么镜头语言就是害与被害中凝视的象征。



尤其是悬疑类电影,大荧幕对于细节的展现加上影厅黑压压的氛围极易让观众立刻产生感官反应。

这种凝视不是单纯的看,而是观看主体凭借一种权力关系施加于被观看的客体的一种行为,其中包含着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以及对受害者的猎奇。

同时作为一种强弱对比关系,它不仅表现着权力,更生产着权力。

电影《第二十条》中,被狗链拴住的丈夫和被强暴的妻子原本只存在于描述性的剧情中,却在影片推向高潮时展示大段受害画面;

《满江红》中,被欺侮的女子衣衫凌乱、肩膀外露,那一刻的画面清晰地展现了这样的脆弱无助是男性凝视下的客体;

《坚如磐石》同样也是如此,女子裸露在外的肌肤上大颗大颗的汗珠,甚至在吓到失禁后地上出现了一滩水。



描述常态化生活时镜头拉远,受到欺凌时特写给足,《默杀》中甚至出现了9岁女孩遭到继父性侵后下体流血的镜头。

当暴力和血腥压过了创伤和控诉的表达,悲剧产生的底层逻辑以及对人物的悲悯就无法在短时间内给观看者视角留下本应有的印象。

霸凌场景中,镜头不断聚焦受欺凌的女孩,涂满胶水的画笔一笔一划地从她身上刷过去,痛苦挣扎的神情占据全部视线;

当被霸凌女生的父亲在女儿坠楼后头破血流的弥留之际来到身边,本应是展现亲情的场景。

又因为拖沓的对话和始终对着父亲的镜头,让观众觉得父亲的“表演痕迹”过重。

放大残忍和痛苦的镜头下,受虐者是害怕的,旁观者是愤怒的,施暴者的丑恶却被隐藏,甚至在镜头背后张扬着施加权力的快感。



在第三视角审视影片画面的观众本就占据着权力的高位,更不必说倘若当中有曾遭遇欺凌的受害者。

弱者看自己被看的样子,这不仅决定着弱者与霸凌者的关系,也形塑了弱者与自己的关系。

镜头屡次在满足戏剧张力和迎合流量热度的前置要求下造成了二次伤害。

但它作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手段,本来应该,也能够成为揭露黑暗、引导正义的武器。

古早国产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镜头多次对准了施暴的丈夫,以此在观众的感受中彻底打破受害者有罪论。



剧中家暴男的饰演者冯远征在采访中提到:“通过这部戏,以后大家再看到这种施暴的形象,就会意识到这不仅是家庭琐事,而是自己可能在遭受暴力。”

《热辣滚烫》中,女主角在烧烤店打工遭到男老板性骚扰时,镜头也多次给到男老板狰狞的面孔。



贾玲在这个场景中的拍摄方式有力地控诉了利用权力差侵犯弱者的现象,清晰地表达了“痛苦不应该被赏玩,罪恶才应该被书写”。

03

反对欺凌,

不能只是揭开弱者伤疤

一直以来,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是国产电影的重要取材来源,观众和行业的反响也鼓励着很多影片为弱势群体发声。

除了校园霸凌,《默杀》还杂揉了家庭暴力、性侵女童、残障群体等敏感议题。

通过电影艺术让更广泛的观众关注欺凌现象本来是一件双赢的事。

但这并不是霸凌受虐成为“时尚单品”的理由。

一旦过于追求商业性、迎合短视频的猎奇手法成为拍摄主流,再加上社会现象的强行“叠buff”,篇幅有限的影片很难将每种主题都表达深刻。

电影《女人们的谈话》的导演曾指出,向观众展示侵犯本身不是必需的,那些创伤后如何恢复、如何走向新生的时刻才是有价值的。



施暴者受到惩罚固然让观众觉得痛快,但事实上,不管是影片还是现实中的受虐者,往往需要面对漫长的修复过程和自我感知的重新建立。

每当观众质疑情节过于浮夸、场景过于血腥,就会有人反问”为什么不能拍,现实比这残酷多了”。

但以《默杀》为例,影片在最后形成逻辑闭环的十分钟里只是大量升华了友谊和亲情,而参与了暴力行为的人几乎已经全员惨死,这就导致“拒绝欺凌”这一价值观的传递是浅而弱的。

即便最终施暴者下场很惨,这样游离在警方和法律之外的以暴制暴也只是在让“有罪者受刑、无罪者受罚”。

剧本可以让父亲为了给女儿报仇杀害霸凌者,可以让母亲因为女儿被欺凌受到怜悯而不用承担过错,。

但再神秘复杂的角色、大快人心的下场终究是平行世界。

电影从一开始就打着反对欺凌的旗号,但在宣发短视频中还是没能逃过以惨状切片吸引眼球、制造爆点,把受害者的遭遇和反转的剧情进行猎奇化传播。

《默杀》的官方抖音号一共置顶了三个视频,都是在集中表现倒在血泊中和被胶水粘在墙上的女孩这两个画面。



有人受虐了,受虐了死了,所有人都疯了,然后呢?

如果热度过后只有情绪和符号被津津乐道,对深刻命题的感知和敬畏逐渐丧失,所谓刺激精彩的“爽点”才恰恰是如毒药般可怕之处。

此时再讨论影片和现实哪个更残酷已经失去了意义。

对情节和画面的讨论并非站在岁月静好的立场上审判血淋淋的苦难,而恰恰是更加迫切地希望其有一个稳定的价值内核,能够真正在更深远的社会现实中留下一些积极的痕迹。

在关于电影是否“形式大于内容”的讨论中,很多观众提到了“沉默杀人”这个立意。

看着种种欺凌接连发生而默不作声的人才是最大的“帮凶”。

从海报设计和导演在采访中的多次提及可以看出影片是想要从这样的立意出发的。



可惜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思考价值的部分却在强行的奇观堆砌中被消解了。

某场路演的映后交流环节中,一个初中生小女孩说她的身边就正在发生校园暴力,各种办法试过了都没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台上所有主创表情尴尬,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在小女孩说完“谢谢鼓励”之后表达了电影的教育意义。

在真实的痛苦面前,电影里所有强加的艺术、空泛的表达都会失效。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0)
3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娱乐八卦】【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