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出手,要和中企争夺东南亚移动支付主导权?(图)
新闻来源: 正解局 于2024-07-15 23:55:3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不起眼,但耐人寻味的新闻:
日本官方宣布,着手在东南亚等国家,推广自己国家研发的消费二维码“JPQR”。
怎么推广?
第一步,是让去东南亚等国家旅游的日本人,在消费的时候,先想到使用日本的二维码“JPQR”。
然后,甚至是东南亚人,在消费的时候,也最先想到使用日本的二维码“JPQR”。
日本将实施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 图片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而牵头做这个事儿的,也大有来头:
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
日本经济产业省权力到底有多大?
简单说说它的业务范围: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通商外汇、工业技术、商业流通、中小企业振兴,到矿产、电力、煤气及热力供应事业,再到工业标准、计量、工业设计和情报服务等等。
你看看相当于我们的多少个部委。
而且,据说日本经济产业省已开始和东盟各国政府、中央银行进行商议。
日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干这么一件事?
对中国,又有什么影响?
JPQR究竟是什么?
它是由日本政府牵头研发出的一个统一的支付二维码。
之所以说统一,是因为原本在日本,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二维码,而且各家的二维码彼此之间不互通。
这样一来,到了支付环节,就产生了内耗。
为了解决这种“内耗”,日本政府牵头研发出了JPQR。
JPQR的亮点就在于,它能一码同时互通至少18“码”。
而且不仅在日本自己国家实现了统一,还能跟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结算标准互相兼容。
日本关于“JPQR”的相关宣传
甚至把目标投向了国外。
所以,日本第一个目标就瞄向了东南亚。
日本人看得还是很准的。
东南亚国家众多,但到目前为止,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主打”支付,以及各种线上钱包等等。
就拿印尼来说,光印尼一个国家,就有GoPay、DANA、OVO、ShopeePay和LinkAja等“五大系列”。
越南扫码支付的选项,也很“稀碎”,不仅有主流Viet QR,还有MoMo、Viettel Pay、PayME、SmartPay等多到眼花的各种钱包。
在马来西亚,主流的电子钱包也有Boost、GrabPay、ShopeePay、TNG eWallet、Mcash、MAE等等好几种,且不少用户会同时使用两个或以上电子钱包。
马来西亚一个店家的支付选项
新加坡虽然推出了通用的二维码SGQR,但PayNow、NETSPay、PayLah和GrabPay等,仍被当地支付用户广泛使用。
一路盘点下来,“花样”真不少。
尽管东南亚每个国家都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推广“主打”支付,但到目前,各家的“主打”支付,体量都不大。
体量不大,却很卷,毕竟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爆发的前夜。
这就意味着,谁能抢到地盘,谁就有可能是笑到最后的那个赢家。
毕竟移动支付,不仅仅是支付,它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结算“蛋糕”。
本来,东南亚有几个国家,计划内部牵头“实现统一”。
比如,2022年11月,在G20峰会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5个东盟国家,就签署了实现二维码结算等统一标准的备忘录。
当时的备忘录强调:期望加强支付连通性方面的合作,以便实现更快、更便宜、更透明、更具包容性的跨境支付服务。
但后来实际落地的时候,5个国家就剩下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两个国家在尝试支付互通。
无疑,那一次的计划,最后的结果还是散沙一盘。
日本想一举拿下东南亚市场。
按照日本的原话:此举不仅为了改善消费环境,还能加强日本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力。
这里,加强日本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力恐怕才是日本的重点。
2017-2020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走势图 图片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2021年移动钱包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超过28亿个移动钱包在使用。
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将增长近74%,达到48亿个,接近世界人口的60%。
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全球有一半的人,都将使用移动钱包。
而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就是东南亚这个国家。
在经贸领域影响力方面,东盟的劳动力、资源、基建等,是很多国家争相合作的领域。
特别是日本。
东南亚地区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亚洲与大洋洲。
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关乎着日本的生存与繁荣。
这些,日本都看到了。
而东南亚地区,也早已成为日企的“大本营”,是日本企业扎根的重要地区。
2014-202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图片来源:日本贸易振兴会
日本不仅很早就涉足开拓东南亚市场,也长期保持着东南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
截至2023年,日本已与东南亚友好合作长达50周年了。
对于下一个50年,2023年10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还特别在施政演说中明确表态:
将有新的合作愿景,引领作为全球发展中心的印太地区不断前进。
怎样的“新”合作?
移动支付,或者说是数据金融,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新口子。
移动支付的背后,首先是金融领域。
如果能在金融领域有更紧密,更“新”的合作,那么在更多领域,日本也就都能有机会参与了。
如此一来,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活跃度自然就有了提升。
而一旦有了成功案例,结算体系建立的成功经验还可以复制到任何一个第三方国家和地区。
届时,就不仅仅是一个移动支付,而是跨境支付全球化联通,还将提高日元的国际化地位。
事实上,东南亚地区移动支付“百家争鸣”由来已久,日本出手并不早。
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支付宝就通过相同的出境游方式,出现在东南亚地区了。
2016年,蚂蚁集团开始正式布局东南亚地区。
那一年,阿里不光收购了东南亚电商巨头Lazada,还在泰国有了自己的True Money电子钱包。
到了第二年,蚂蚁集团在菲律宾的GCash钱包,也诞生了。
GCash原本是菲律宾移动运营商老大Globe旗下的电子钱包。
后来,得到了蚂蚁金服的支持,特别是支付技术方面的支持。
目前,GCash已成为菲律宾版“支付宝”,稳稳地坐上了菲律宾移动支付的头把交椅。
之后,又陆续诞生了印尼的Dana和马来西亚的Touch'n Go。
印尼的Dana支付
Dana可谓是“印尼人的支付宝”,是蚂蚁金服和印尼第二大媒体集团Emtek建立合作公司,共同开发推出的。
Touch'n Go则是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CIMB与蚂蚁集团合资成立的电子钱包。
这四个“钱包”,一度被看作是支付宝在东南亚地区的本地版本。
到了2018年,支付宝就已正式进军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在内的八个东南亚国家。
截至2022年,蚂蚁集团与全球支付平台2C2P合作,甚至链接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的250种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早在2017年就在泰国实现了境内全覆盖。
东南亚地区的微信支付场景
2018年,微信支付成为了马来西亚第一个本土化支付的国家,推出了WeChat Pay My的支付功能。
2020年,微信支付又在印尼落地。
2022年,在新加坡全岛,就算是小贩摊位,也都深度参与了微信支付大军。
到目前为止,微信支付推出的“智汇鹅”,甚至能在东南亚等国家,支持20多种主流币种交易。
很显然,国内这两大支付巨头在东南亚各个消费场景的地位,是一个都不能少了。
如今,日本又加入了东南亚地区的移动支付江湖,想要分一杯羹。
这无疑给东南亚地区的支付市场和中国支付巨头们增加了不确定性。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并不只是在疆场。
网编:睿文 |
|
9 条 |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