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艺术家号称曾祖母是毕加索情人 拿他真迹展览(组图)

新闻来源: 卫报 于2024-07-16 11:05:3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0年,Kirsha Kaechele的装置艺术作品《女士休息室(Ladies Lounge)》在澳洲霍巴特古今艺术博物馆(Mona)开幕。

顾名思义,《女士休息室》这件作品本质上是一个专供女性休息的空间,

进入《休息室》的女士将会受到男管家的呵护,喝着香槟,吃着主厨准备的精美下午茶,欣赏Mona收藏的大量艺术品,

包括西德尼诺兰、毕加索的真迹,美索不达米亚、中美洲和非洲的各种古董......



(女士休息室内景)

Mona在宣传语上写,《女士休息室》是毕加索阴影下的“上流社会社交场所”,灵感来自于Kaechele本人的曾祖母,一位声名狼藉的社交名媛。

她在贝弗利山庄和巴塞尔的庄园举办全女性的派对,一群忠诚的管家随时为你服务,她会拿出400年历史的红酒,毕加索作为她的情人,偶尔还会惊喜出场。

Kaechele甚至在曾祖母的阁楼里翻出来几幅价值连城的毕加索真迹,现在则尽数挂到了《女性休息室》里。

这相当于一部分珍贵展品只对女性开放,不过由于Kirsha Kaechele的丈夫就是Mona的所有者,也谈不上什么亏损,就很任性的由她去了。



(Kaechele和丈夫)

不过去年,Kaechele还是遇到了点麻烦。

去年4月,一名叫Jason Lau的男游客将Kaechele告上了法庭,因为他想参观《女士休息室》,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拒绝。

而根据当地的反歧视法,这相当于禁止一个性别进入公共区域,他在今年3月以歧视为由,把Kaechele和Mona告了。

Kaechele根本不恼怒,还对此表示欢迎,说“男性被拒绝的经历,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她很高兴有人提起了性别歧视的诉讼,这样就可以让男人也体会一下女人几个世纪以来被各种公共场所禁止入内的屈辱了。



(Kaechele)

后来她连上庭都整了次行为艺术。她带着25位女士穿着统一的商务装出场,整个听证会期间,她们进行着统一的动作:双腿交叉,一起前倾,透过眼镜往下看......

听证会结束后,她们在一曲《Simply Irresistible》的伴奏下离开法庭,根本不像是来上庭的。



(Kaechele带一大群女人上庭)

最后官司果不其然输了,4月,法官裁定Mona必须把《女士休息室》开放给所有人,该作品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被迫终结。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Kaechele玩了一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她把Mona的几间男女通用卫生间改造成了女性专用卫生间,然后把几幅毕加索真迹挂了进去。



(当时的报道:Mona把毕加索真迹挂进女厕所)

反正在英语里,“Ladies' Room(女士卫生间)”和“Ladies Lounge(女士休息室)”也差不太多。

反正我家就是壕,厕所都挂毕加索的。

这下你管不着了吧......



(“Ladies' Room”里的毕加索)

此事发酵到这等地步,已经很让人大跌眼镜了。

没想到前两天Kaechele的一篇博文,又让整件事的荒谬程度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她承认,所谓的“毕加索真迹”,其实是她自己仿的。



(Mona承认画是由Kaechele仿造的)

啥???

而且不光是毕加索真迹,里面展示的所有古董,全是假的。

所谓的“几内亚长矛”,其实是全新工艺品。而Mona介绍说是他祖父相约与迈克洛克菲勒在太平洋探险时收集的,因为洛克菲勒最后就死于探险,相传还被食人族吃了,为之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还有所谓的“各国珍贵珠宝”,其实也都是仿制品,有些甚至是塑料的,但Mona介绍说是她曾祖母的珍稀收藏;



(女士休息室内部)

就连地上铺着的“貂皮地毯”,其实也不过是低档的聚酯纤维,Mona宣传说是“玛丽公主的皇家毛皮商制作的”。

当然还有画作——所谓的“毕加索真迹”,其实是她和侄女,一位美甲师,一起模仿毕加索风格创作的。



(Kaechele仿造毕加索)

很离谱的是,由于她们夫妻二人在业界的地位,似乎并没有人识破这场骗局。

相反,不少媒体都曾经写过“参观Mona的《女士休息室》是什么体验”之类的文章......

如《旅行家》杂志,这里摘录两段:

“穿过休息室,我看到了毕加索的《草地上的午餐,仿马奈(1961年)》——这是这位立体派画家对马奈作品的众多颠覆性的,支离破碎的复述之一。和我们一样,这幅画周身也弥散着孔雀石一般的光亮;和我们不同的是,她是裸体的。”

“......(结尾),我们告辞时,见到一带着绿色天鹅绒手套的手,里面拿着Kaechele曾祖母的人生档案。那上面写的是事实、谎言抑或伪造?可以确定的是,它是艺术。我们已如饥似渴地——贪得无厌地——消费了它。”



(《旅行家》杂志的文章)

总之是一篇辞藻华丽,极尽溢美之能事的文章。

结果写完两年,人Kaechele自己跳出来说,“其实你们之前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

就贼尴尬。

类似地,还有《Delicious》杂志,重点介绍了《女士休息室》的下午茶。



(《Delicious》杂志的文章)

就连《纽约时报》、BBC都中了招,不过这两家倒是没写那些尴尬的赞美文章,只是在报道Jason Lau和Kaechele的法律纠纷时,提到了《女士休息室》里“有毕加索真迹”,也算是被骗了。

当然,除了这些媒体记者,还有众多不明真相的,参观Mona的女游客。

要知道进入《女士休息室》并不免费,那管家、主厨、香槟、下午茶......当然都是要钱的,250美元一次,绝对谈不上便宜(也有媒体说是325美元,可能还涨过价)。

那冲着“毕加索真迹”去的女士,岂不全成冤大头了?

对此,Kaechele的解释是:

“假如《女士休息室》其实是空的,里面除了白墙和一些香槟以外什么都没有,而男人却误以为里面装满了珍宝,那这件作品还有意义吗?”

“有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让男人疯狂。”

“同样,女士休息室存在的目的是给女性提供一个美丽的空间,让她们尽情享受,陶醉,远离压迫性的男性统治。因此当我在构思时,我就知道它必须尽可能富丽堂皇。如果要再让男士尽可能感觉到被排斥,那么它还得展示世界上最好,最重要的艺术品。”

“因此,我在它里面摆满了‘无价之宝’,用实物(黄金)和隐喻(我编了一些很可疑的曾祖母故事)来装点每一件物品。”



(休息室内部的“金饰”)

“这些故事只有能进来的人(女士)才能看到,而它们一个比一个荒谬。每个故事都旨在提出有关性别、自由、权利、真实性和价值的问题。”

“而所有这些幻象,都为那些有机会体验休息室的(女)人,以及更重要的,那些被排除在外的(男)人,构建了幻想。”

好长,就是有一个问题:没看懂=。=

在博文最后,她甚至特意用法语向管理毕加索遗产的机构道歉:“我非常抱歉带来麻烦,我非常尊敬毕加索.....”



(博文最后用的法语)

而对她最该道歉的,被她骗了三年多的普通民众,她只说了这样一段:

“如今终于告诉了你真相,我如释重负。因为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在这疯狂中陶醉,假如你还愿意和我说话的话(我希望你能原谅我)。”



(对大众的“致歉”)

咋说呢,她表现得自己好像只是犯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错,但她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够得上诈骗了吧.......

毕加索说过,“艺术是揭露真相的谎言”,如今谎言是具备了,可真相在哪?

用《卫报》联系的艺术评论家Christopher Heathcote的话评价,那就是:

“这整件事都很幼稚且不专业,对Mona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表面上是某种‘艺术家的激进声明’,但其实不过是为了博取眼球,制造轰动罢了。”

全世界被这样不明所以的“揭露真相的谎言”骗了近四年,真是够离谱的.......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culture/article/2024/jul/13/childish-and-unprofessional-art-experts-say-monas-fake-picasso-stunt-may-undermine-gallerys-reputation

			
网编:和评

鲜花(0)

鸡蛋(0)
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文化长廊】【奇珍异宝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