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3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官方:桥面坍塌致20辆车入水因为雨太大,评论沦陷(图)

新闻来源: 桃子娱乐 于2024-07-20 17:26:4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大桥倒塌,车辆坠河,事故惨烈!

近日,陕西柞水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令人痛惜的重大交通事故。

一座大桥在暴雨的冲击下突然坍塌,导致20多辆行驶的车辆连人带车掉入沟渠之中,造成11人不幸身亡,多人失踪。



面对如此惨剧,理应痛定思痛,追根究底。然而当地官方工作人员却对此事故既"独钓寒潭",给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释:下雨太大,自然灾害所致。

这样的托辞明显是在逃避责任,岂能就此了事?究竟是人为失误还是不可抗力,事故的真相是否如官方所言?让我们一探究竟。

人祸还是天灾?柞水高速公路坍桥事故到底怎么回事?这起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的重大交通事故,给我们敲响了何种警钟?



事故发生在2024年7月18日凌晨,当时陕西柞水地区确实遭遇了一场持续数日的大雨。据目击者回忆,那天夜里雨下得很大,不过没有到洪水那种程度。

而就在凌晨3点多钟左右,行驶在柞水高速一座大桥上的车辆,突然出现一声巨响,桥面整个断成两截,造成20余辆车直接坠入桥下的沟渠水中。

多名司机因来不及反应而罹难,死亡人数达到11人,还有数人失踪下落不明,搜救工作持续进行中。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到,大桥下方的水流湍急,落水车辆被彻底冲走,车顶只在水面上露出一角。面对重大事故,官方的回应却出人意料。

当地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导致桥面坍塌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天持续大雨"。然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推诿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如果真是暴雨洪水所致,为何周边其他桥梁没事?为什么光这一座大桥就如此"脆弱",桥面整个断裂?很明显,官方的"雨大"理由站不住脚。



更有公众直指,现场桥墩完好无损,整个坍塌的只是桥面结构,与大雨关系不大。如此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恐怕是存在严重偷工减料的黑手在其中作祟。

桥梁的设计、建造、材料等都应该受到严格的审查和调查,否则真的是对那些罹难者的生命不负责任!

我们都知道,现代桥梁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哪怕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也不至于像纸糊的桥面瞬间坍塌。



前几年四川汶川地震中,照样有大量的现代化大桥在8级地震里挺住了,没有出现断桥的情况。所以,柞水这起事故绝非偶然,必有重大安全隐患存在!

对此,有声音认为,一定是在建造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或质量缺陷问题。用次劣材料、减少混凝土用量、偷工钱。

这种低劣行为为了谋取暴利而违反工程质量要求,结果给桥梁埋下了祸根,终于在大雨的考验下彻底暴露出来。



还有分析指出,桥面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很可能与设计监理出了纰漏有关。比如抗撞性能考虑不足、受力分析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桥体承载能力不达标,雨大之后出现坍塌。

不管是施工商直接偷工减料,还是监理设计存在失误,官方都理应对此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工程建设的发包方和监管部门,他们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严重疏忽,才酿成了如此惨剧。



所以官方千万不要企图用"雨大"来搪塞事故原因。一旦查实是人为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那些相关负责人必将受到严惩。

对于人命关天的重大工程来说,哪怕是小小的违规行为,都是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不负责任,已经触犯法律的底线,必须被绳之以法!

作为公众,我们也要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紧盯调查事故的进程,确保真相一步步大白于天下。

别让那些狡辩推诿的托辞视而不见,更不能让隐藏在幕后的罪魁逍遥法外,蹂躏了无辜者的生命还全身而退。



让我们共同期盼,调查真相能够彻底查清,惩处违法违规者,还大家一个安全出行的环境。不能就让这样一起"不明真相"的惨剧,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过去,否则也就白白浪费了那些无辜生命。

路虽然遥远崎岖,但我们的努力方能换来柳暗花明的美好前景。唯有如此,那些因祸殉职的同胞们才能真正慰藉。

走过磨难,朝阳才会重新升起,照亮所有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网编:欢颜

鲜花(0)

鸡蛋(3)
3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