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60%的关税将致中国经济增长减半?一招即可化解(图)
新闻来源: 火星宏观 于2024-07-21 17:20:59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内容提要:
特朗普在竞选时表示,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瑞银认为,如果该情况发生,中国接下来的年度GDP将下降2.5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化压力为动力,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资本投资中的一半,大约13万亿元通过工资、社会保障转化为家庭收入,可以完全化解这一影响,还可额外推动GDP每年多增长2.5个百分点左右,推动A股每年上涨大约12%,目前高悬的债务风险也在经济增长中化解了。
最近,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抛出了一旦当选,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的话题,瑞银集团对此研究后认为,这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减少一半以上。并提醒说,这凸显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对中国方面构成的风险。
瑞银的预测是基于这个假设:部分贸易通过第三国转移,中国不会报复,其他国家也不会跟随美国一起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瑞银的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中,一半将来自出口下滑,其余则来自消费和投资受到的打击。
瑞银的分析师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经由其他经济体更多的出口和生产,可能有助于减少美国关税上涨的影响,但其他国家也存在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关税的风险。
因此,瑞银的分析师在7月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该情况发生,中国接下来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2.5个百分点,亦即在中国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基础上下降一半。
毫无疑问,静态地研究这个问题,瑞银的分析是非常客观的。在结束疫情封控之后一年半以来,我国的消费低迷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的强项,投资与出口。
出口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迄今为止净出口占经济扩张的14%,上个月的贸易顺差也升至创纪录水平。上半年,现价GDP同比增长4%,但商品出口同比增长了9.9%,是GDP现价增长速度的2倍多。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出口增长一直快于进口增长,因此上半年的进出口顺差还创下历史记录,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的抱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对我们的商品征收新的关税或考虑采取措施应对。
但换个角度看,面对贸易伙伴的关税措施,如果我们以此为戒,化此压力为动力,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老路子,换道以提高家庭收入,激活国内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我们不仅能够化解特朗普对来自我国的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降速一半的巨大压力,还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023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投资为256164亿元,占比50.3%。
如果我们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资本投资中的一半,大约13万亿元通过工资、社会保障转化为家庭收入,按照居民的收入消费率,每年将增加消费9.1万亿元,相当于在202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五分之一,约为2023年商品出口额23.7万亿元的34.3%,相当于2023年贸易顺差5.79万亿元的1.6倍。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这一招,不仅可以完全抵消特朗普对我国出口商品新征60%关税所导致的出口减少、GDP增速下滑的影响,还可额外推动GDP每年多增长2.5个百分点左右。
与此同时,按照我国居民的收支分配习惯,还会将增加的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资本投资中的一半,大约13万亿元通过工资、社会保障转化为家庭收入,我国居民将在投资理财中增加大约3.9万亿元。按照2023年底A股大约67万亿的流通总市值计算,按照流通市值的一半参与交易来计算,每年3.9万亿的新增投资,至少可以推动A股每年上涨大约12%。
如果A股每年有两位数的上涨空间,A股的黄金长牛就会形成,股市不仅会为股民带来持续的投资收益,还会反过来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企业上市,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居民有钱了,消费旺盛了,市场的信心也就回来了,企业的供给不再过剩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通畅了,企业的现金流充沛了,目前高悬的债务风险也就顺理成章地在经济增长中化解了。
在7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从宏观数据看保持了持续向好态势,但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一定“温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加以应对,弥合这种“温差”,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中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当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表明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
韩文秀表示,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具体而言,要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韩文秀表示,按照部署,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当然,从公报,以及韩文秀的解读来看,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如何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如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都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措施。
所以三郎认为,面对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贸易伙伴给予我们的增加关税的压力,结合我们准备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意愿,我们完全可以果断地将国有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中的一半,拿出来通过提高劳动力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对近期的贸易关税压力,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模式向消费模式转换,为宏观经济的持久稳定增长,构建好动力基础。
特朗普在竞选时表示,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瑞银认为,如果该情况发生,中国接下来的年度GDP将下降2.5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化压力为动力,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资本投资中的一半,大约13万亿元通过工资、社会保障转化为家庭收入,可以完全化解这一影响,还可额外推动GDP每年多增长2.5个百分点左右,推动A股每年上涨大约12%,目前高悬的债务风险也在经济增长中化解了。
最近,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抛出了一旦当选,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的话题,瑞银集团对此研究后认为,这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减少一半以上。并提醒说,这凸显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对中国方面构成的风险。
瑞银的预测是基于这个假设:部分贸易通过第三国转移,中国不会报复,其他国家也不会跟随美国一起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瑞银的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中,一半将来自出口下滑,其余则来自消费和投资受到的打击。
瑞银的分析师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经由其他经济体更多的出口和生产,可能有助于减少美国关税上涨的影响,但其他国家也存在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关税的风险。
因此,瑞银的分析师在7月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如果该情况发生,中国接下来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2.5个百分点,亦即在中国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基础上下降一半。
毫无疑问,静态地研究这个问题,瑞银的分析是非常客观的。在结束疫情封控之后一年半以来,我国的消费低迷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的强项,投资与出口。
出口是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迄今为止净出口占经济扩张的14%,上个月的贸易顺差也升至创纪录水平。上半年,现价GDP同比增长4%,但商品出口同比增长了9.9%,是GDP现价增长速度的2倍多。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出口增长一直快于进口增长,因此上半年的进出口顺差还创下历史记录,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的抱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对我们的商品征收新的关税或考虑采取措施应对。
但换个角度看,面对贸易伙伴的关税措施,如果我们以此为戒,化此压力为动力,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老路子,换道以提高家庭收入,激活国内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我们不仅能够化解特朗普对来自我国的商品征收60%的新关税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降速一半的巨大压力,还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023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70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投资为256164亿元,占比50.3%。
如果我们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资本投资中的一半,大约13万亿元通过工资、社会保障转化为家庭收入,按照居民的收入消费率,每年将增加消费9.1万亿元,相当于在202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1万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五分之一,约为2023年商品出口额23.7万亿元的34.3%,相当于2023年贸易顺差5.79万亿元的1.6倍。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这一招,不仅可以完全抵消特朗普对我国出口商品新征60%关税所导致的出口减少、GDP增速下滑的影响,还可额外推动GDP每年多增长2.5个百分点左右。
与此同时,按照我国居民的收支分配习惯,还会将增加的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投资理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资本投资中的一半,大约13万亿元通过工资、社会保障转化为家庭收入,我国居民将在投资理财中增加大约3.9万亿元。按照2023年底A股大约67万亿的流通总市值计算,按照流通市值的一半参与交易来计算,每年3.9万亿的新增投资,至少可以推动A股每年上涨大约12%。
如果A股每年有两位数的上涨空间,A股的黄金长牛就会形成,股市不仅会为股民带来持续的投资收益,还会反过来有利于吸纳更多的企业上市,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居民有钱了,消费旺盛了,市场的信心也就回来了,企业的供给不再过剩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循环通畅了,企业的现金流充沛了,目前高悬的债务风险也就顺理成章地在经济增长中化解了。
在7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从宏观数据看保持了持续向好态势,但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一定“温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在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上加以应对,弥合这种“温差”,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中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当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表明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
韩文秀表示,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具体而言,要扎实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韩文秀表示,按照部署,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当然,从公报,以及韩文秀的解读来看,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如何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如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都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措施。
所以三郎认为,面对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贸易伙伴给予我们的增加关税的压力,结合我们准备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政策意愿,我们完全可以果断地将国有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中的一半,拿出来通过提高劳动力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对近期的贸易关税压力,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模式向消费模式转换,为宏观经济的持久稳定增长,构建好动力基础。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43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