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4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华裔女科学家在芝加哥家中自杀身亡 真相不简单(组图)

新闻来源: 环球人物杂志 于2024-09-07 7:28:0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她是纯粹的科学家,不关心政治,

但政治‘关心’了她。”


7月10日,一位华裔女科学家在她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家中自杀身亡。

1个多月后,噩耗传回国内,人们震惊之余,也知晓了她的名字,吴瑛。

吴瑛是著名神经科学家,生前在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任教,在科学界有不错的口碑。

多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吴瑛生前遭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调查,校内实验室被关闭,并被“剥夺了从事学术研究的权利”。

她的遭遇,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一位熟悉吴瑛的朋友表示,那些人剥夺她从事研究的权利,就是夺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意气风发的美女教授

吴瑛的前半生,走的是女学霸路线。

她来自安徽合肥,1986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上海医学院)英文医学班毕业,之后远赴美国求学。

1991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吴瑛又在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读博士后。

她的博士后导师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指导作者汤姆·玛尼亚蒂斯,这本书在当时美国生物学界被称为“蓝色的圣经”。

在加入西北大学之前,吴瑛还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了十年的学术工作。

从2005年开始,吴瑛任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癌症中心神经学教授,主要从事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可应用到失智症、渐冻症等疾病的研究中。

吴瑛生前与前夫饶毅育有一子一女。夫妻俩之前同在西北大学医学院任教,被誉为“神雕侠侣”。2007年,饶毅从美国回中国的高校任教。

当时,大女儿已经上了高中,跟着吴瑛留在了芝加哥;小儿子9岁半,与饶毅一起回国,到北京读小学。

留在美国的吴瑛,继续着自己的学术研究。

她的实验室致力于了解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特别是涉及神经发育和神经退化的基因调控机制;她是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少有的华人女性成员;她在英国牛津与另外两名生物科学家共创“转录后基因调控”会议,至今已举办二十年。



· 2004年,吴瑛(图中红圈)与他人共创“转录后基因调控”会议。

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的分子遗传学家阿德里安·克莱纳曾与吴瑛共同组织过一次科学会议。他表示,吴瑛的一些研究数据对于理解和治疗帕金森氏症、额颞叶痴呆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至关重要。

“我记得她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克莱纳说。“她也非常致力于培养美国和中国的下一代科学家。”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分子生物学家和癌症研究员任兵博士至今仍记得吴瑛对自己的帮助。

他们相识于1993年。彼时,吴瑛正在哈佛大学学习。她不仅在学业上为任兵提供了帮助,还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促使他选择科学研究作为终身事业。

“吴博士是一位真正的榜样。”任兵说。

不仅如此,吴瑛也多次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中国多所知名院校举行学术讲座,为学生们讲解最前沿的生物研究课题。



· 吴瑛生前曾多次到国内,在多所高校内举办学术讲座。

一位曾与吴瑛有过一面之缘的网友写道:“大概十年前,我去美国西北大学找同学玩,看到一位穿着时髦、气质很好的女士在校园里走过。朋友告诉我,那就是吴瑛。当时的她,意气风发,谁能想到现在竟是这样的结局……”



另一个悄然进行的计划

吴瑛所在的西北大学,在过去数十年间接受了NIH的研究经费资助。

NIH是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之一,隶属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简称美国卫生部)。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NIH不仅拥有独立的实验室从事医学及相关研究,还会通过各种资助方式和研究基金全力支持在美国大学、医院任职的科学家,以及科学家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的研究工作。

由于NIH基金主要来源于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所以相对容易受到美国两党(共和党和民主党)执政的影响。

2018年底,与NIH有合作关系的100多所大学或医学机构收到电子邮件。NIH在信中要求,这些机构要在内部调查是否有违反NIH政策的员工,以保证美国联邦政府下拨的资金得到了“妥善使用”。

事实上,该计划对调查群体有“特殊要求”,是仅限于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人,且大部分是华裔,特别是从中国赴美的科学家。

NIH进行这些调查的“理由”是,怀疑有研究人员利用部分拨款,与中国有关机构展开未公开的合作。

同一时间,另一场针对中国学者的调查则在声势浩大地进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了“中国行动计划”。NIH的调查是闭门进行的,这个“中国计划”鲜有人知,但依然给许多科学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负责卫生科学的副校长表示,他们在2018年11月收到了NIH的一封信,要求调查校内5名来自中国的医学院教职员工。

2021年10月,美国著名非营利性华人组织“百人会”与与亚利桑那大学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分析了美国政府对涉华国际交流施加的限制如何影响学术界,尤其是如何影响华裔教授和研究人员的联合研究。

在参与调查的2000名科学家中,有一半的华裔科学家表示,因为受美国政府监视而感到非常恐惧或焦虑,有近三分之一的华裔科学家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华裔身份而遭遇挫折。

《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NIH发起的调查中有246名科学家受到了调查,225起案件涉及中国,103人遭到了解雇和强制退休,还有一些人被禁止在长达4年的时间内申请新的NIH资助。



· 2023年,《自然》杂志刊发文章,讲述了5位华裔科学家如何被迫接受NIH的调查。

文章中称,NIH对亚裔,尤其是华裔为主的科学家的“调查”,是打着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旗号进行的。

《科学》杂志主编霍尔顿·索普也撰写社论文章称,“中国行动计划”及其相关的任何活动都严重阻碍了中美科学合作,与科学界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2020年大选以后,许多亚裔团体向拜登政府及美国司法部施压,要求正式审查“中国行动计划”的总体情况和具体个案。

2021年9月,拜登任命的司法部长加兰表示,司法部即将对“中国行动计划”开展内部审查。审查自当年11月开始,共历时3个月左右。

2022年2月23日,这项计划终于在反对声浪中落幕。

今年7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在一场学术界参与的对话会上,罕见地公开承认,“中国行动计划”对亚裔美国人群体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很多华裔科学家和留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中国学者到美国做学术访问,在入境时被关“小黑屋”已成常态,甚至会被扣留盘查数小时。每月有数十名持有合法有效签证、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中方赴美人员,在出国旅游、回国探亲后赴美返校时被贴标签,甚至被强制遣返、禁止入境。

可见,该计划造成的寒蝉效应至今依然笼罩在学术界的上空。



关闭实验室犹如被判了“死刑”

“中国行动计划”虽然结束了,但NIH的调查工作并未终止。

香港《南华早报》称,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吴瑛是否是这些调查的具体目标,但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她此前受到过“密切关注”。

有消息称,她的最后一个项目由NIH资助,总计300多万美元,开始于2018年9月18日,终结于2023年6月30日。今年4月30日,吴瑛的研究基金到期,NIH宣布不再为她的实验室提供资金。

华盛顿律师彼得·泽登伯格曾代理过数十名华裔科学家的案件,他们都因涉嫌“与中国有联系”而面临美国政府起诉。泽登伯格透露,吴瑛曾是他的客户。

可惜的是,吴瑛没有等到期待的判决。2024年7月10日,吴瑛在家中服药自杀,享年60岁。

另一方面,关于此事的很多谜团仍未解开。

吴瑛的实验室在她生前已被关闭。在美国医学界,专家的实验室被关闭,就意味着将全面失去学生和经费来源,且无法接触到前沿的科研项目。

有知情人透露,通常,没有实验室的专家会遭到系主任、同事们甚至学生的“羞辱”,让人生不如死。

而NIH的调查对大多数学术研究人员来说,几乎是给其职业生涯宣判了“死刑”。

那位知情人说,“性格坚强的吴瑛教授在规定时间内还不愿意离开实验室,警察便将她强行从实验室带走”。

吴瑛曾告诉朋友,自己进实验室就像圣徒进教堂。朋友说,“打开实验室,就像开启了她的生命;关闭实验室,就像结束了她的生命”。

吴瑛死后的1个月,NIH院长莫妮卡·贝尔塔尼奥利正式承认,美国政府此前的行动对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研究人员“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他们可能会感到被针对和疏远”。

声明称,NIH目前正在与大学和学术组织合作,采取措施修复与亚洲研究人员的关系,包括开展研究安全培训和促进国际科学合作。

不过,NIH并未就其行为道歉。

西北大学也对吴瑛的遭遇始终保持沉默。

香港《南华早报》称,今年7月以来,该报曾多次向吴瑛生前工作的西北大学提出询问,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人们还发现,在吴瑛去世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西北大学的校方官网删除了她的个人主页,她发表过的文章和资助记录也都消失了。



· 西北大学。

而吴瑛在该校工作近20年,也为学校带来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校方连一篇关于她的悼念文章都没有发布。

“这所大学的反应相当不寻常。”俄亥俄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裔生物学家说。“通常情况下,学院或大学会在教师死后发讣告,并在一段时间内保留教师的网页。”

她的一位挚友在悼词中写道:“她是纯粹的科学家,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关心’了她。”

她长眠于芝加哥的玫瑰山公墓,或许是想要看看玫瑰色的美国梦能持续多久……


			
网编:空问站

鲜花(2)

鸡蛋(1)
4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