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7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看看中美造船差距吧” 美国找日韩求助(组图)

新闻来源: 观察者网 于2024-09-21 10:19:14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当地时间21日,美媒彭博社报道再度渲染“中国威胁论”,称在与中国激烈的军事竞争中,美国海军将是制胜关键。为满足海军需求并重振“奄奄一息”的造船业,美国正向造船能力仅次于中国的盟友——日本、韩国等,寻求投资和帮助。

据报道,在向外国盟友寻求助力的最新行动中,包括9月初首艘美军舰船进入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的造船厂进行维护翻修,这是韩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美国海军舰艇MRO合同(Maintenance、Repair和Operation,维护、维修、运行)。报道认为,这项合作为韩国船企在美国海军造船业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似乎也预示着新一轮投资浪潮的开始。

不过彭博社同时指出,为了提高产量,韩华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并雇佣更多的员工,但这家公司在解决技能短缺和财务问题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困难。此外,考虑到同为盟友的日本,在投资美国钢铁行业时遇阻,这也使得外国公司在对美国进行投资时不免犹豫,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投资。



当地时间9月2日,美国海军后勤支援舰“沃利·施艾拉”号靠泊韩华海洋巨济工厂码头。韩华海洋公司官网

英媒《金融时报》早前报道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造船业陷入衰落。1975年,美国造船业的产能在全球排名第一;近50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商用船舶产量已不足世界总量的1%,全球排名跌至第19位。此外,在过去20年间,中国的远洋船产量是美国的三倍。去年,中国生产了1000多艘远洋船,而美国仅生产了10艘。

根据美国海军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造船市场的近50%,韩国和日本分别占近30%和17%,而美国产能仅为0.13%。

美国造船专家认为,美国造船业的萎缩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首先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取消了对造船业的大部分补贴,因为这一做法与当时里根政府所奉行的自由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另一重要因素便是行业整合,美国减少了对技术、工厂设备和工人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导致美国造船厂的竞争力和产能全面下降。

中方多次驳斥美方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但长期以来,炒作 “中国威胁论” 并借此鼓吹加大对美国造船业的投资,已然成为美国政客们的惯常话术。

就在本周三(18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老调重弹,叫嚣称中国是美国“史上最大挑战”,敦促两党加快美国海军造船的速度,强调提高军舰生产速度应该是美国未来10年的首要任务。

两个月前,他就曾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面对质询时哀叹,美国和中国在造船业上的差异令人深感担忧。“我们必须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好,否则我们将无法成为21世纪所需的海军大国。”



当地时间7月30日,坎贝尔出席听证会。视频截图

坎贝尔当时也承认,重振美国海军造船业极具挑战性。对于美国而言,从零开始重建劳动力和工厂需要时间,实现对成本效益和生产率至关重要的规模化和高速迭代更需要数年或数十年的投资。为了填补这一缺口,美国向日韩等盟友寻求帮助的动作越加频繁。

近一段时间以来,现代、韩华为代表的韩国造船企业成为了美国海军分担维护压力的新选择,美国海军部长卡洛斯·德尔·托罗今年2月底访韩时,参观了多处韩国造船设施,为美国海军舰艇赴韩维修进行相关考察。

在德尔·托罗考察的韩国船舶企业当中,现代重工在去年申请了美国海军舰艇的维修资格认证(Master Ship Repair Agreement,MSRA),并于今年年初完成考察;韩华则在今年1月申请了MSRA认证,并于7月22日与美国海军海上供应系统司令部(NAVSUP)签署了认证书,约一个月后就获得了美国舰船的大修合同。

当地时间9月2日,美国海军4万吨级的后勤支援舰“沃利·施艾拉”号进入韩华海洋的巨济造船厂进行维修。经过大约三个月的检修维护工作后,将重新交付给美方。

美国“海军新闻”指出,这是韩国企业首次为美国海军舰艇承担MRO业务,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海军为解决“修船难”而寻求外国盟友助力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韩媒则把舰艇维修描述为“最高级别”的船厂维修业务,声称“只有原制造商或值得信赖的企业才能承接这样的业务”,话里话外透露出与美方达成合作的兴奋之情。

与此同时,韩华在6月又花费了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上周(9日),韩华防务美国公司执行副总裁大卫·金(David Kim)在费城造船厂的一艘新舰洗礼仪式上表示,收购该造船厂将“有助于政府在海军和未来计划方面的一些优先事项”。

据彭博社报道,韩华希望在费城造船厂建造船舶,为此正密集展开与美国参议员的游说活动,以争取获得新的商业或政府船舶合同。而在面临财务状况五年亏损的同时,韩华还必须设法解决技能短缺的问题,一连串棘手的困难正摆在韩华面前。

华盛顿智库卡托研究所专注于贸易领域的副所长科林·格拉博(Colin Grabow)对彭博社表示,就韩华而言,其对费城造船厂的收购之所以获得了批准,部分原因在于韩国是美国盟友。但是同为盟友的日本,其钢铁巨头日本制铁公司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案却遭到美国两党共同反对,拜登政府17日还被爆出延长对该案的审查,将敏感决定延迟至11月大选后。

格拉博说,日本收购案引发的争议可能会让一些外国公司在投资美国时有所犹豫,尤其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域时。“如果(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和政府在鼓励外国公司来美投资后,交易却被阻止了,那将是对他们的一个致命打击。”

除日本、韩国以外,美国还有意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等印太国家设立后勤维修中心。

日媒《日经亚洲评论》早前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国防部计划通过新的“地区保障框架”(RSF),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关键作战平台维修中心网络,并率先在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5个国家进行试点。之后这种模式将于2025和2026年分别扩展至美国欧洲司令部覆盖的北约盟国和南方司令部覆盖的拉丁美洲伙伴国。

根据最新公布的计划,美军将在这5个国家设立军事维修中心,以便在其行动区域附近对美军的舰船、飞机和装甲车辆进行维护、修理和大修。项目负责人、负责维修保障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洛曼宣称,此举不仅将解决装备的“磨损”问题,还能处理在冲突中损坏的设备。

《日经亚洲》提到,在美国欲设立维修中心的5个印太国家中,4个是其条约盟友,新加坡虽然不是美国盟友,但长期以来有接待美军轮换部署的传统。此外,日韩澳新均拥有先进的造船和飞机制造维修设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还在菲律宾投资建设了大型造船厂。美方此举也是将相关国家进一步绑上美国“战车”,以构筑符合美国利益的地区秩序。

			
网编:和评

鲜花(0)

鸡蛋(1)
17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五谷不分[★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1:20 回复
 回复4楼:只能说明韩国跟希腊的造船业比美国优越,怎么了?
世界警察在关键的海军建设能力上连韩国希腊都不如,很自豪么?
7  
评论人:马三立[♂★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1:10 回复
别的不说,CMA的老板rodolphe saade 纪念他老爹 所造的 cmacgm Jacques saade 就是中国制造,而不是在法国造,这就看出中国造船业的实力了吧。
9  
评论人:Washington001[★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1:07 回复
号称制造业回流,结果国防工业都要外包了。哈哈哈
16  
评论人:ak47a[☆★一票烂选总统★☆][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0:44 回复
最重要一点,还是邪国政府走了一条邪道。原本可以拿去建设国家的钱,却拿去侵略、颠覆他国,最终导致企业外逃,工业制造能力每况愈下。
12  
评论人:hho0we9m[♂☆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0:28 回复
殖人、公知:看不见,看不见,都是数据造假,每一条是真的,中国造船根本没有美国行 LOL
12  
评论人:小甘[♂☆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4:34 回复
 回复14楼::能不能这样理解,当抖音带货能几亿几亿赚时,谁还想当工匠?能靠美金与华尔街收割,为什么搞实业?
1  
评论人:走西口[★笑骂由我★][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2:35 回复
脑进水的小记!差距?人家不做是因为成本不划算!不是技术不如你!
2   5
评论人:烦洗澡[♂☆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1日12:22 回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的工业最强国什么也造不出来了。这是为啥呢。美国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国家问题,不然将越来越差
3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