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8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媒体:石破茂刚上任就遭“痛击”,美国是幕后推手?(图)

新闻来源: 第一军情 于2024-10-28 1:02:39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几乎一夜之间,日本政坛变天,石破茂刚上任就遭“痛击”,地位岌岌可危,或成跛脚首相。

据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28日凌晨,日本议会选举结果出炉,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两个执政联盟,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执政近70年的自民党只拿到191个,其盟友公明党也只获得24个,两个执政联盟总席位只有215个,低于获得多数席位所需的233个。这是2009年后,自民党首次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



(日本自民党总裁石破茂)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政体叫“君主立宪制”——跟传统的君主立宪有所不同,趋于西方的“议会制”,即各党派争夺众议院中的席位,超过一半的党派成为执政党,党魁则出任首相之职。如果竞选过程中,最大党派的议员席位达不到一半以上,一般会通过联盟的方式“选出”执政党。



(自民党议员落选后鞠躬道歉)


选举前,自民党和公明党两个执政联盟,拥有279个众议院席位,其中自民党拥有247个,公明党32个。自民党总裁、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信心满满,把本该2025年举行的大选,提前一年进行,称要把反对党“打一个措手不及”。一般而言,日本大选就是一个走过场,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大获全胜”,拿到了148个席位(上届仅有98个席位),石破茂沉重重一击。



(石破茂内阁)


按照日本宪法,石破茂要么辞职,要么争取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组建“三党联盟”。要知道,日本近70年以来,虽说有自民党和公明党的两党执政联盟,但基本上都是自民党说了算,公明党充其量就是“充数”的存在。但这一次,形势非常危急,如果自民党跟立宪民主党、公明党组成“三党联盟”,对于石破茂内阁而言制约非常大,内外政策都将受到遏制,石破茂有可能成为日本第一个“跛脚首相”。例如默克尔下台后,德国大选也出现了这种结局,现在的德国政府就是“三党联盟”政府,朔尔茨处处受掣。



(日本大选计票中心)

日本大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原因是自民党内部丑闻不断。据美媒报道,自民党议员们收取回扣中饱私囊,涉及金额高达几百万美元,今年上半年,自民党为了消除“丑闻”,重拳出击,处分了党内38名议员,其中还有元老级人物被“开除”。

随着丑闻的不断发酵,自民党支持率一路下跌,再加上日本经济30年“原地踏步”,日元疲乏,民众生活成本一路上涨,以及石破茂由于“敢于直言”,在日本政坛“树敌颇多”,上任未满一月的他煮了一锅“夹生饭”。



(美日军演)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或多或少影响到了日本大选。石破茂上任后,提了一个“非分之想”——为了体现更加“平等”的美日关系,石破茂提议日本自卫队也去美国驻军,美国方面似乎没有任何回应,但不代表“私底下”没有回应。据说,曝出自民党议员腐败丑闻的幕后推手,正是美国。所以石破茂该何去何从,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网编:睿文

鲜花(0)

鸡蛋(0)
8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苏浩[♂★★声望品衔9★★♂][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10月28日2:57 回复
自民党议员们收取回扣中饱私囊,涉及金额高达几百万美元。。。。
穷逼,真他妈丢人。
 
评论人:勒功燕然[★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10月28日2:40 回复
做狗就要有做狗的觉悟。
2  
评论人:茄子辣椒西红柿[★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10月28日2:16 回复
应该是背后势力的试探,看美国是需要走狗还是盟友
 
评论人:牛皮方糖[★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10月28日1:21 回复
才受贿几百万美金就输掉大选,如果你知道一个狗屁副市长贪了32亿会咋样
6   3
评论人:hugenage[★甄深深★][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10月28日1:04 回复
不奇怪!
是人家的殖民地嘛…
1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