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美军在中东“拱火”(组图)
新闻来源: 央视新闻/南方周末 于2024-11-11 17:06:3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全会上表示,俄方有意为长期解决俄乌冲突创造条件,包括进行和谈。
普京还提到,乌克兰近三个月来在俄库尔斯克州的越境行动中已经损失了三万多人,超过去年全年的损失,“这是可怕的悲剧”。
“为什么乌军遭受了如此损失还要硬撑?因为大洋彼岸命令基辅至少要在美国大选前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到底,以表明民主党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
塔斯社报道截图
白宫又要“越线”?
普京说这话的时候,美国大选刚刚结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已被特朗普轻松击败,国会参议院的权力天平也倒向了共和党一边。
面对这番剧变,一直在大力军援乌克兰并不惜多次突破自划“红线”的拜登政府不能不有所担忧:白宫要换主人了,可要办的事儿还没办完。
于是,在任期只剩两个多月的紧迫形势下,想要尽可能多留点“政治遗产”的拜登政府又采取了新的“越线”行动。
据美媒日前援引知情官员的消息报道,拜登政府已解除一项不成文的禁令,决定允许美国军事承包商赴乌克兰实地工作,帮助该国军队维修美国提供的复杂武器装备,以保证它们受损后能够迅速修复并送回前线。
报道称,此举标志着拜登政府对乌政策的“又一个重大转变”。因为此前,为了避免刺激俄罗斯,拜登一直要求除驻乌外交使团外的所有美国人,尤其是军事相关人员远离乌克兰前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虽然知情官员强调,被派往乌克兰的美国军事承包商“将远离前线,不会与俄军作战”,但有美智库警告,若有美国军事承包商出现在乌克兰,将标志着拜登政府又一次越过“红线”。
“毫无疑问,俄罗斯会认为这是在乌克兰领土上部署了一支具有实质意义的西方部队,而这是不可容忍的。不管他们被派往乌克兰的目的是什么,西方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都有可能构成‘现场事实’。”
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官网报道截图
拜登政府打算“突击”完成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据两名美国政府官员匿名透露,由于特朗普一直对拜登政府的援乌政策持批评态度,拜登计划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前,加速向乌克兰提供剩余的6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以便在自己到任之前“让乌克兰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路透社报道截图
据报道,作为拜登4月签署的610亿美元援乌法案中的最后一部分资金,这60多亿美元将分成两部分,其中43亿美元用于支付从美军库存中提取现有武器的费用,另外21亿美元用于与美国军火商签订新合同预订武器。
不过,这两部分援助目前看来都面临障碍:动用现有库存会影响美国自身战备状态;而向军火商预订更不靠谱,因为相关武器需要数月时间才能送达乌克兰,而到那时,已经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叫停这类计划。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截图
和谈:这次有可能吗
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曾多次批评拜登政府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填乌克兰的“无底洞”,表示自己一旦重返白宫将调整美国援乌政策,甚至可能完全切断对乌援助。
比这更让人耳熟能详的是他的惊人承诺——在重新成为美国总统后的“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
不过对于特朗普的话,无论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充满疑惑。
乌总统泽连斯基上周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五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期间表示,他不清楚有关特朗普迅速结束俄乌冲突计划的任何细节,但他确信“如果只是求快,对乌克兰来说就意味着损失”。
“我相信美国当选总统真的想要一个快速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如愿出现。”
路透社报道截图
俄罗斯方面则强调,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表示,美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结束俄乌冲突,不过美国有能力改变其外交政策的轨迹。
“如果美国新政府寻求和平,而不是继续挑动战争,那么这比前一届政府强。”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在特朗普胜选后已经和这位当选总统有所互动。
俄总统普京7日对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表示祝贺,并表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有关希望恢复与俄罗斯的关系并帮助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言论“值得关注”。
而据《华盛顿邮报》10日报道,普京与特朗普已于7日当天进行了后者胜选以来的首次通话。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通话中表示有兴趣进行后续对话,讨论尽快解决俄乌冲突的问题。
不过对此报道,俄方尚无回应。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9日表示,乌克兰问题或与乌克兰境内及周边地区事态有关的问题“不可能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俄方愿意听取特朗普关于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建议。
里亚布科夫强调,来自美方不同渠道和层级的宣言、声明、承诺和信号等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采取行动。
“如果美国方面发出任何信号,表示他们有想法在解决问题层面取得进展,而不是继续向基辅提供援助,那么俄罗斯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出回应。”
美联社报道截图
“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美军中东“拱火”
近期,以色列对伊朗发起打击,伊朗强硬回击,美国军事介入,使得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再升级。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1月8日消息,美军向中东地区增派了多架F-15E战斗机,加入美军已经部署在当地的部队。
早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包括多架B-52远程轰炸机、弹道导弹防御驱逐舰、战斗机中队和空中加油机,以抵御所谓伊朗威胁。
现阶段,以色列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愈演愈烈。美国一再表示会“保卫以色列”,并继续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势力,包括防止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对经过的船只发动袭击。
外界舆论认为,美军的这一行动发生在“关键时刻”,会对中东地区带来更多“不安情绪”。
11月3日,伊朗民众在首都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前举行集会,纪念占领美使馆45周年。数千民众聚集在活动现场,民众手持伊朗、巴勒斯坦国旗,并高呼反美、反以口号。
不少受访的专家学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并非旨在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而是出于追求其国家利益。同时,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以及以色列对地区国家的持续挑衅和侵犯行为,是导致当前地区紧张局势升级的关键因素。
多架战斗机空降中东
F-15E战斗机,也被称为“攻击鹰”,是美国波音公司开发的全天候多用途战机。能深入打击敌方高价值目标,及执行密接空中支援任务,进行空陆协同作战,具备超音速飞行、高机动性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是美国空军的尖端武器之一。
这架战斗机的加入,无疑将增强美军在中东地区的空中作战能力。
此外,就在前些天,美方宣布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的军事力量,以应对地区紧张局势。
11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发布的一份声明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下令,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的弹道导弹防御驱逐舰、战斗机中队和加油机以及多架B-52远程轰炸机。声明称,这些部队将于未来几个月部署到位。
隔天的11月2日,美国中央司令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示,来自迈诺特空军基地第五轰炸机联队的B-52战略轰炸机,已抵达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目前有76架B-52轰炸机在美军服役。美国现役的B-52战略轰炸机均为B-52H型。这种远程轰炸机不仅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还能执行多种战术任务,包括空中支援、侦察和电子战等。
该机型至今已经历了70年发展,成为全球服役最久的军用飞机之一。在服役初期曾多次参与冷战期间的空中巡航和威慑任务。
不过,在军事观察员张学峰看来,美军选择B-52战略轰炸机部署中东,是经过了精打细算。“这架轰炸机只能进行亚声速飞行,且不具备隐身能力,突防能力相对有限,进入防护比较严密的伊朗领空,风险较大,是只‘纸老虎’。”
他还提到,美军没有派出性能更好的B-2轰炸机,是因为其隐身涂层对维护保养的要求较高。“将这种高价值资产进行前沿部署,一旦遭到打击,损失会很大。”
除了B-52轰炸机外,美国还向中东地区增派了其他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些行动,无疑会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地区安全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
根据美国中央司令部的说法,部署B-52轰炸机是“防止”伊朗对美军及其盟友发动袭击。奥斯汀表示,新的B-52部署是为了保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盟友的安全。
“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秉持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国家,以色列在地区内部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军事专家肖宁表示,它不仅是一扇窗户,让美国得以洞悉中东内部动态,还是一个集情报收集、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前沿阵地。
值得关注的是,自伊朗10月1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以来,以色列多次誓言报复。
10月26日凌晨,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首都德黑兰附近传出几声巨大爆炸声。另外,伊拉克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以及萨迈拉、道尔等城镇也传出6次爆炸声。
同时遭袭的还有叙利亚南部和中部军事设施。叙利亚军方消息显示,以色列军队当天向叙利亚南部和中部的军事设施发射导弹,叙利亚防空部队已击落数枚导弹。
此举激起了伊朗领导层的强烈反应。
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誓言将给予以色列一个“难以想象的回应”,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重申了在各个层面对抗强权的决心,明确表示伊朗要对以色列和美国作出“毁灭性回应”。
为此,美国一个月内第二次向中东部署具备核打击能力的B-52远程轰炸机,旨在强化对伊朗及其什叶派小弟可能攻击美国目标或以色列的防范。
“这无疑是在向以色列发出怂恿与支持的信号,让以色列的相关打击行动更加肆无忌惮。”张学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只会刺激伊朗进行报复性打击,也体现出了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哪怕制造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也不允许其他国家对以色列还手。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受访专家学者表示,随着“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要离开中东,美国需要确保在该地区保持足够的军事存在,以保护其基地和人员。
帕特里克·赖德强调,如果伊朗及其“代理人”利用这一时期袭击位于中东的美国人员和设施,美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在此情况下,伊朗作为中东重要的战略棋手,其战略定力非同一般。”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认为,伊朗很有可能为了让美国的战略意图落空而选择隐忍,从而承担较大压力。
外界认为,随着美国在中东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即将撤离,即便增派再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难以改变中东的局势走向。而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性行动,加剧了地区的矛盾,导致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美国接连不断‘拱火’‘递刀’。”张学峰分析,美军意在“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
当地时间11月2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讲话时表示,伊朗将尽一切努力让国家做好军事准备,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军事和政治上对抗“傲慢的强权”。他强调,美国和以色列应该知道,他们对伊朗和抵抗阵线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受到“严厉回应”。
张学峰认为,伊朗选择打击时机,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并且尽量形成打击的突然性。既“内部环境”是指要做好军事准备,打哪里,怎么打;“外部环境”是指要协调好与“抵抗轴心”相关军事实体的关系。“是一起发动打击,还是分头打击”。
“美伊直接冲突风险高”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便开始在中东地区通过军事手段,塑造地缘政治格局。
这一战略布局从19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开始,延续至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到近年来频繁的军事行动。美军在中东的存在,已成为该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界普遍认为,这种持续的军事介入,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稳定,反而使得中东的复杂局势更加难以捉摸,如同一团乱麻,难以理清。
为了巩固在中东的霸权地位,美国不仅不断加强对以色列的支持,确保其军事优势,还对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国际法的行为“视而不见”。
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美国在安理会共否决了89项决议草案,其中45项涉及以色列,33项与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或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有关。
这些数据揭示了美国在中东政策中的“双重标准”,以及其对以色列的偏袒。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巨大灾难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严重破坏,人道主义危机加剧。
这场冲突不仅是巴以双方的悲剧,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过,美国也尝到了偏袒以色列的“苦果”。
尽管美国政府希望以色列在加沙停火问题上弥合分歧,尽快达成协议,以色列却依旧“我行我素”。例如,以色列加大对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的军事打击,并威胁将继续扩大打击范围,开启多线作战。
美国不仅难以控制以色列的军事冒险行为,还需持续向其输送武器、派遣军队在红海区域为以色列船只护航,这已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早前的7月24日,数千人走上华盛顿街头游行,抗议者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华盛顿联合车站用巴勒斯坦国旗替换美国国旗,并焚烧星条旗、随音乐起舞。
《纽约邮报》报道称,在主要示威活动开始前,亲巴勒斯坦抗议者将国会大厦附近的一个喷泉染成血红色,并在以色列官员下榻的水门酒店,释放大量蛆虫和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虫。
这些极端行为,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中东政策的深刻分歧和不满。
“如果伊朗不主动、直接攻击中东地区的美军,美军对打击伊朗本土会比较谨慎。”张学峰分析,其军事行动可能仅限于协助以色列拦截伊朗的导弹、自杀式无人机,或提供情报、装备及后勤支援。“这种有限的军事介入,既体现了美国对中东盟友的支持,也反映了美国对直接军事冲突的谨慎态度。”
他还表示,美国与伊朗直接冲突的风险较高,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与目前聚焦大国竞争的美国战略不符,“美国不愿意放着以色列这样一个‘中东打手’不用,非要自己动手。”
普京还提到,乌克兰近三个月来在俄库尔斯克州的越境行动中已经损失了三万多人,超过去年全年的损失,“这是可怕的悲剧”。
“为什么乌军遭受了如此损失还要硬撑?因为大洋彼岸命令基辅至少要在美国大选前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到底,以表明民主党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
塔斯社报道截图
白宫又要“越线”?
普京说这话的时候,美国大选刚刚结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已被特朗普轻松击败,国会参议院的权力天平也倒向了共和党一边。
面对这番剧变,一直在大力军援乌克兰并不惜多次突破自划“红线”的拜登政府不能不有所担忧:白宫要换主人了,可要办的事儿还没办完。
于是,在任期只剩两个多月的紧迫形势下,想要尽可能多留点“政治遗产”的拜登政府又采取了新的“越线”行动。
据美媒日前援引知情官员的消息报道,拜登政府已解除一项不成文的禁令,决定允许美国军事承包商赴乌克兰实地工作,帮助该国军队维修美国提供的复杂武器装备,以保证它们受损后能够迅速修复并送回前线。
报道称,此举标志着拜登政府对乌政策的“又一个重大转变”。因为此前,为了避免刺激俄罗斯,拜登一直要求除驻乌外交使团外的所有美国人,尤其是军事相关人员远离乌克兰前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虽然知情官员强调,被派往乌克兰的美国军事承包商“将远离前线,不会与俄军作战”,但有美智库警告,若有美国军事承包商出现在乌克兰,将标志着拜登政府又一次越过“红线”。
“毫无疑问,俄罗斯会认为这是在乌克兰领土上部署了一支具有实质意义的西方部队,而这是不可容忍的。不管他们被派往乌克兰的目的是什么,西方在乌克兰的军事存在都有可能构成‘现场事实’。”
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官网报道截图
拜登政府打算“突击”完成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据两名美国政府官员匿名透露,由于特朗普一直对拜登政府的援乌政策持批评态度,拜登计划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前,加速向乌克兰提供剩余的6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以便在自己到任之前“让乌克兰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路透社报道截图
据报道,作为拜登4月签署的610亿美元援乌法案中的最后一部分资金,这60多亿美元将分成两部分,其中43亿美元用于支付从美军库存中提取现有武器的费用,另外21亿美元用于与美国军火商签订新合同预订武器。
不过,这两部分援助目前看来都面临障碍:动用现有库存会影响美国自身战备状态;而向军火商预订更不靠谱,因为相关武器需要数月时间才能送达乌克兰,而到那时,已经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叫停这类计划。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截图
和谈:这次有可能吗
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曾多次批评拜登政府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填乌克兰的“无底洞”,表示自己一旦重返白宫将调整美国援乌政策,甚至可能完全切断对乌援助。
比这更让人耳熟能详的是他的惊人承诺——在重新成为美国总统后的“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
不过对于特朗普的话,无论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充满疑惑。
乌总统泽连斯基上周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五届欧洲政治共同体领导人会议期间表示,他不清楚有关特朗普迅速结束俄乌冲突计划的任何细节,但他确信“如果只是求快,对乌克兰来说就意味着损失”。
“我相信美国当选总统真的想要一个快速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如愿出现。”
路透社报道截图
俄罗斯方面则强调,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此前表示,美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结束俄乌冲突,不过美国有能力改变其外交政策的轨迹。
“如果美国新政府寻求和平,而不是继续挑动战争,那么这比前一届政府强。”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在特朗普胜选后已经和这位当选总统有所互动。
俄总统普京7日对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表示祝贺,并表示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有关希望恢复与俄罗斯的关系并帮助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言论“值得关注”。
而据《华盛顿邮报》10日报道,普京与特朗普已于7日当天进行了后者胜选以来的首次通话。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通话中表示有兴趣进行后续对话,讨论尽快解决俄乌冲突的问题。
不过对此报道,俄方尚无回应。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9日表示,乌克兰问题或与乌克兰境内及周边地区事态有关的问题“不可能有简单的解决方案”,俄方愿意听取特朗普关于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建议。
里亚布科夫强调,来自美方不同渠道和层级的宣言、声明、承诺和信号等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采取行动。
“如果美国方面发出任何信号,表示他们有想法在解决问题层面取得进展,而不是继续向基辅提供援助,那么俄罗斯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出回应。”
美联社报道截图
“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美军中东“拱火”
近期,以色列对伊朗发起打击,伊朗强硬回击,美国军事介入,使得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再升级。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11月8日消息,美军向中东地区增派了多架F-15E战斗机,加入美军已经部署在当地的部队。
早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包括多架B-52远程轰炸机、弹道导弹防御驱逐舰、战斗机中队和空中加油机,以抵御所谓伊朗威胁。
现阶段,以色列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愈演愈烈。美国一再表示会“保卫以色列”,并继续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势力,包括防止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对经过的船只发动袭击。
外界舆论认为,美军的这一行动发生在“关键时刻”,会对中东地区带来更多“不安情绪”。
11月3日,伊朗民众在首都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前举行集会,纪念占领美使馆45周年。数千民众聚集在活动现场,民众手持伊朗、巴勒斯坦国旗,并高呼反美、反以口号。
不少受访的专家学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介入,并非旨在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而是出于追求其国家利益。同时,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以及以色列对地区国家的持续挑衅和侵犯行为,是导致当前地区紧张局势升级的关键因素。
多架战斗机空降中东
F-15E战斗机,也被称为“攻击鹰”,是美国波音公司开发的全天候多用途战机。能深入打击敌方高价值目标,及执行密接空中支援任务,进行空陆协同作战,具备超音速飞行、高机动性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是美国空军的尖端武器之一。
这架战斗机的加入,无疑将增强美军在中东地区的空中作战能力。
此外,就在前些天,美方宣布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的军事力量,以应对地区紧张局势。
11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发布的一份声明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下令,将向中东地区部署更多的弹道导弹防御驱逐舰、战斗机中队和加油机以及多架B-52远程轰炸机。声明称,这些部队将于未来几个月部署到位。
隔天的11月2日,美国中央司令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示,来自迈诺特空军基地第五轰炸机联队的B-52战略轰炸机,已抵达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称,目前有76架B-52轰炸机在美军服役。美国现役的B-52战略轰炸机均为B-52H型。这种远程轰炸机不仅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还能执行多种战术任务,包括空中支援、侦察和电子战等。
该机型至今已经历了70年发展,成为全球服役最久的军用飞机之一。在服役初期曾多次参与冷战期间的空中巡航和威慑任务。
不过,在军事观察员张学峰看来,美军选择B-52战略轰炸机部署中东,是经过了精打细算。“这架轰炸机只能进行亚声速飞行,且不具备隐身能力,突防能力相对有限,进入防护比较严密的伊朗领空,风险较大,是只‘纸老虎’。”
他还提到,美军没有派出性能更好的B-2轰炸机,是因为其隐身涂层对维护保养的要求较高。“将这种高价值资产进行前沿部署,一旦遭到打击,损失会很大。”
除了B-52轰炸机外,美国还向中东地区增派了其他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些行动,无疑会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地区安全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
根据美国中央司令部的说法,部署B-52轰炸机是“防止”伊朗对美军及其盟友发动袭击。奥斯汀表示,新的B-52部署是为了保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盟友的安全。
“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秉持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国家,以色列在地区内部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军事专家肖宁表示,它不仅是一扇窗户,让美国得以洞悉中东内部动态,还是一个集情报收集、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前沿阵地。
值得关注的是,自伊朗10月1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以来,以色列多次誓言报复。
10月26日凌晨,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首都德黑兰附近传出几声巨大爆炸声。另外,伊拉克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以及萨迈拉、道尔等城镇也传出6次爆炸声。
同时遭袭的还有叙利亚南部和中部军事设施。叙利亚军方消息显示,以色列军队当天向叙利亚南部和中部的军事设施发射导弹,叙利亚防空部队已击落数枚导弹。
此举激起了伊朗领导层的强烈反应。
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誓言将给予以色列一个“难以想象的回应”,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重申了在各个层面对抗强权的决心,明确表示伊朗要对以色列和美国作出“毁灭性回应”。
为此,美国一个月内第二次向中东部署具备核打击能力的B-52远程轰炸机,旨在强化对伊朗及其什叶派小弟可能攻击美国目标或以色列的防范。
“这无疑是在向以色列发出怂恿与支持的信号,让以色列的相关打击行动更加肆无忌惮。”张学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只会刺激伊朗进行报复性打击,也体现出了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哪怕制造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也不允许其他国家对以色列还手。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受访专家学者表示,随着“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打击群要离开中东,美国需要确保在该地区保持足够的军事存在,以保护其基地和人员。
帕特里克·赖德强调,如果伊朗及其“代理人”利用这一时期袭击位于中东的美国人员和设施,美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在此情况下,伊朗作为中东重要的战略棋手,其战略定力非同一般。”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认为,伊朗很有可能为了让美国的战略意图落空而选择隐忍,从而承担较大压力。
外界认为,随着美国在中东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即将撤离,即便增派再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难以改变中东的局势走向。而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性行动,加剧了地区的矛盾,导致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美国接连不断‘拱火’‘递刀’。”张学峰分析,美军意在“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
当地时间11月2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讲话时表示,伊朗将尽一切努力让国家做好军事准备,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军事和政治上对抗“傲慢的强权”。他强调,美国和以色列应该知道,他们对伊朗和抵抗阵线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受到“严厉回应”。
张学峰认为,伊朗选择打击时机,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并且尽量形成打击的突然性。既“内部环境”是指要做好军事准备,打哪里,怎么打;“外部环境”是指要协调好与“抵抗轴心”相关军事实体的关系。“是一起发动打击,还是分头打击”。
“美伊直接冲突风险高”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便开始在中东地区通过军事手段,塑造地缘政治格局。
这一战略布局从19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开始,延续至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到近年来频繁的军事行动。美军在中东的存在,已成为该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界普遍认为,这种持续的军事介入,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稳定,反而使得中东的复杂局势更加难以捉摸,如同一团乱麻,难以理清。
为了巩固在中东的霸权地位,美国不仅不断加强对以色列的支持,确保其军事优势,还对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国际法的行为“视而不见”。
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美国在安理会共否决了89项决议草案,其中45项涉及以色列,33项与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或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有关。
这些数据揭示了美国在中东政策中的“双重标准”,以及其对以色列的偏袒。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巨大灾难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严重破坏,人道主义危机加剧。
这场冲突不仅是巴以双方的悲剧,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过,美国也尝到了偏袒以色列的“苦果”。
尽管美国政府希望以色列在加沙停火问题上弥合分歧,尽快达成协议,以色列却依旧“我行我素”。例如,以色列加大对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的军事打击,并威胁将继续扩大打击范围,开启多线作战。
美国不仅难以控制以色列的军事冒险行为,还需持续向其输送武器、派遣军队在红海区域为以色列船只护航,这已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早前的7月24日,数千人走上华盛顿街头游行,抗议者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华盛顿联合车站用巴勒斯坦国旗替换美国国旗,并焚烧星条旗、随音乐起舞。
《纽约邮报》报道称,在主要示威活动开始前,亲巴勒斯坦抗议者将国会大厦附近的一个喷泉染成血红色,并在以色列官员下榻的水门酒店,释放大量蛆虫和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虫。
这些极端行为,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中东政策的深刻分歧和不满。
“如果伊朗不主动、直接攻击中东地区的美军,美军对打击伊朗本土会比较谨慎。”张学峰分析,其军事行动可能仅限于协助以色列拦截伊朗的导弹、自杀式无人机,或提供情报、装备及后勤支援。“这种有限的军事介入,既体现了美国对中东盟友的支持,也反映了美国对直接军事冲突的谨慎态度。”
他还表示,美国与伊朗直接冲突的风险较高,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与目前聚焦大国竞争的美国战略不符,“美国不愿意放着以色列这样一个‘中东打手’不用,非要自己动手。”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14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说得好听呀 在公司管理财务的都知道 有预算就要赶紧全花出去 暗地里收回扣什么的 ... 据两名美国政府官员匿名透露,由于特朗普一直对拜登政府的援乌政策持批评态度,拜登计划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前,加速向乌克兰提供剩余的6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以便在自己到任之前“让乌克兰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毛子,兔子,鱿鱼都在盼老美在中东下场,稀宗肯定是不敢的,就看懂王上台后敢不敢搞一下大的了。
吃瓜群众拭目以待。 |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网际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