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陆媒:因为这件事,普京向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郑重道歉(图)

新闻来源: 牛弹琴 于2024-11-29 21:03:0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普京公开道歉了。

向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郑重道歉。

因为在最近的回忆录中,默克尔显然还是耿耿于怀,说她很怕狗,但一次会见中,普京还是“故意”让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科尼”走到她面前。

此前,因为怕狗这件事,默克尔的团队已经跟普京团队打过招呼。因此,2006年,两人在莫斯科会面时,普京尊重了她的请求,没有带“科尼”出来。但2007年在索契见面时,拉布拉多犬“科尼”出现了,它还走到默克尔面前,这让怕狗的默克尔很不舒服。

看当时的图片和视频,默克尔全身紧张,不由自主地侧身到另一边;普京则很享受地看着这一切。

在回忆录中,默克尔这样写道,“我试图忽略那条狗,尽管它在我身边走动。从普京的表情看来,我认为他很享受这种情况。他是想看看一个人在陷入困境时的反应吗?这是一次小小的力量展示吗?我只是想:保持冷静,专心面对摄影师,一切都会过去的。”

也就是说,默克尔认为,普京是完全故意的,就是想吓唬吓唬怕狗的她。

这也不是默克尔第一次提及这件事,在最新回忆录中又浓墨重彩地写出来,也可见这件事,给她留下的心理阴影。



普京怎么看?

11月28日,被记者问及默克尔回忆录中提及的事件,普京表示:“坦率地说,我已经告诉过默克尔,我不知道她害怕狗。如果我早知道,我绝不会那样做。相反,我想营造一种随和、友好的氛围……我事后才知道她害怕狗。这种事时有发生。”

普京补充说:“我说的话都会被媒体报道,所以我想(通过媒体)再对她说一次:安格拉(默克尔),请原谅我,我不想给你造成任何困扰。相反,我想为我们的谈话营造一种积极氛围。我向你道歉。”

顿了一顿,他又说道:“虽然我知道不太可能,但如果你再次访问,我不会再那样做了。”

普京的意思,其实也是很明确的。

1,我真不知道,默克尔你怕狗。

2,如果我知道,我肯定就不会让狗出来。

3,我让狗出来,原来是想营造友好的氛围。

4,所以,我向默克尔道歉,请原谅。

5,虽然你现在肯定不愿意,但我还是欢迎你来俄罗斯,肯定不会有狗了。

换句话说,在普京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个误会。

默克尔完全误会了普京,因此,她的很多解读,自然就是错误的。

根本不是那样。

事实上,让狗出现在重要外交场合,也是普京一直喜欢的做法。比如,在和安倍会见时,就曾让安倍赠送的秋田犬出场过,还亲自逗一下这条狗。

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会,我总觉得,总是有不同的思维,有的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第一,即便亲密如普京和默克尔,还是会存在误解。

在西方主要领导人,默克尔可能仅次于特朗普,是普京最喜欢的对象。

因此,特殊场合,让爱犬出来助助兴,按照普京的理解,这会让两人会谈气氛更好。毕竟,爱犬的女士很多,往往比男士感情更浓烈。

哪知道,默克尔却是例外,她怕狗,所以认为,普京是在故意恐吓她。

误会就这样产生,如果没有合适的沟通,那误会只会越来越深,以至于默克尔耿耿于怀,还写到了回忆录里。



第二,魔鬼,还是藏在细节里。

双方团队,多少都有一些问题吧。

既然默克尔团队已经都提出过问题,普京团队居然没有落实。或者,第一次记住了,第二次忘记了。

要么,普京团队选择性遗忘,故意制造点问题。

要么,普京团队确实就是忘记了,外交无小事啊。

所以,也别以为所有外交事件都有图谋,有时可能就是巧合。

第三,道歉,永远不怕晚。

这也是普京让不少人佩服的地方。

坦率地说,这个世界,尤其在西方,很多人不喜欢普京,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普京有时还真是敢作敢当,发现了问题,没有学鸵鸟,而是大大方方道歉。

道歉永远不怕晚。但再怎么道歉,也已经换不回原来的德国。

最新的消息,俄罗斯和德国又吵起来了,相互驱逐了几名记者。

只是不知道,默克尔会怎么想,她是否会接受普京的道歉,或者还坚持认为,普京又在玩新花样。

			
网编:睿文

鲜花(0)

鸡蛋(2)
5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