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38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媒体:欧洲被迫释放中国船只,苦等中方1个月才敢上船(图)

新闻来源: 第一军情 于2024-12-23 0:38:0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俄乌冲突的爆发,让承平已久的欧洲人似乎有些草木皆兵,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绷紧了神经,对俄罗斯如此,对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是如此。



据俄罗斯卫星网12月22日消息,被扣在卡特加特海峡超过一个月的中国货轮“伊鹏三号”,已经重新启航离开波罗的海。这也标志着闹得沸沸扬扬的“波罗的海电缆被切断”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据悉,11月17日,连接德国、芬兰和立陶宛、瑞典的两条海底电缆被切断,欧洲国家将矛头对准了“伊鹏三号”,指责中国船只故意下锚拖行了超过160公里,连续割断了两条海底电缆,造成了周边多国通信故障。随后从11月19日开始,“伊鹏三号”就被扣押在丹麦附近的公海,德国和丹麦海军守在周边海域,对其进行严密监视。



随后,瑞典等国要求登船检查,以查清中国船只是否是导致海底电缆被切断的“凶手”。对此中方当然表示了合作态度,但是相关国家派什么人、派多少人上船,以及检查的细节问题却需要达成共识。换句话说,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欧洲国家凭什么登上中国船只“检查”,他们会不会暗中动手脚?这些都是不能排除的可能性。



在中国和欧洲国家进行了几个星期的激烈讨论后,最终由中国自己派出调查小组登船检查,相关欧洲国家可以派人,但是必须以观察员的身份登船,最终,来自瑞典、德国、芬兰和丹麦四国的代表随同中方代表登船“观察”。显而易见,此次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欧洲国家也不得不放开封锁线,任由洗脱了嫌疑的中国船只起锚,光明正大地离开波罗的海。据外媒报道,近期就此事多次指责中国、跳得最高的瑞典代表被排除在外,以至于瑞典外长公开“喊冤”:中国船只就这么走了,这实在令人震惊。

对于中国和欧洲此次外交博弈,立陶宛等反华国家对结果很不满意,尤其是立陶宛,作为被切断电缆的相关方,却没有被中方允许登船,连观察员都没当成,这显然和该国近年来的反华政策有很大关系,无能狂怒的立陶宛外长宣称此事“下不为例”,要完善相关规则采取行动,阻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丝毫不提中国货船被扣押了一个多月的巨大经济损失,无耻嘴脸可见一斑。

但无论这些国家如何上蹿下跳,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的世道已经变了,不再是欧美西方国家随意拿捏中国的时候了,20年的“银河号事件”也决不能再重演。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中国外交官才能有底气维护我国利益,最终赢得了这次外交博弈,稳妥处置了此次危机事件。



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在此次电缆被切断事件中的表现,也和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在波罗的海,2022年“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断,西方国家立即开动宣传机器,将矛头对准了俄罗斯,虽然就连欧洲国家都心知肚明,此次爆炸事件肯定不赖普京,但也不妨碍西方对俄口诛笔伐,直接将莫斯科排除在了调查团之外,根本不给俄罗斯自证清白的机会,一顶一顶的大帽子,全扣在了俄罗斯头上。

但是类似的事件,欧洲对待中国就不敢这么“颠倒黑白”,这背后也反映出中俄实力的此消彼长,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苏联时期,欧洲国家敢这么对俄罗斯玩横的吗?如今俄罗斯实力大不如前,又深陷俄乌冲突和西方撕破脸,因此连立陶宛之类的欧洲小国,都能蹬鼻子上脸,让俄罗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资料图: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中国的外交软实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牢牢主导调查进程,和欧洲国家密切沟通,最终用外交手段为我国船只证明了“清白之身”,这一点,也是崇尚武力的“战斗民族”需要好好学习一下的,暴力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网编:睿文

鲜花(16)

鸡蛋(5)
38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网际谈兵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