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烂花脸”在西安燃起了人们心中的一片秦腔烈火(图)
新闻来源: 大风新闻 于2025-01-03 19:04:4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可怜人走着可怜路,孽障人唱着大秦腔。长了一张不要脸的脸,却要唱着要脸的大秦腔。”这是安万为总结自己而写的四句戏。
天生一张“烂花脸”的他,用37年将“要脸的大秦腔”唱出了名堂。
有志者,事竟成。他用坚守,将“天生花脸”悲剧,熬成了自己的机缘。
安万说“西安是我的幸福之地”
引 爆 西 安
安万,国家二级演员,1978年生于甘肃省会宁县老君乡。
可能没人想到,这位面部患有先天血管瘤,命中注定“上不了台面”的孩子,会在46岁这年带领158人的民营剧团,在秦腔演员心中的“圣地”——西安城,赢下“满堂彩”。
据悉,2024年12月24日至12月31日,安万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了为期8天的巡演。这是他这辈子第二次来西安。
不少市民通过短视频,记录下安万剧团在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露天演出的震撼场面——冷冽的西北风,上万人裹着棉衣伫立,目光聚集于戏台。台上,安万剧团的演员们高亢地“吼”着秦腔;台下,高潮时数千人齐声附和,动情时不少人流下热泪。
安万剧团在西安演出的震撼场面
网络评论区,网友们称给他们最直观震撼的是安万的“花脸”——左右不对称,即便有厚重的油彩,仍然可以看到多处明显的“刀疤”。
这样的人是怎么登台唱戏的?看着这位面容“狰狞”的秦腔演员娴熟的“唱念做打”,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直呼深感震撼,称这是“真情的力量”。一位云南网友留下这样的感慨:“看着这些现场视频,我没听懂几句,却被深深吸引,这是西北人独有豪迈的气场,不甘命运,逆流勇上。”一位陕西年轻女孩说,“我很少听秦腔,可看到他,我驻足了好久,想哭。”
就这样,一个外省人安万引爆了西安城,引发了全国网友热议,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熊熊秦腔之火。人们被这位面部残疾的秦腔演员,深深折服。
一场露天演出中,安万面对台下上万名戏迷深情流露:“唱了37年,小半辈子,陕西西安一直都是秦腔民营剧团仰望的地方,我一辈子能在西安唱一回戏,就算没白活……站在西安这么美丽的地方,台下有这么多观众戏迷,感激、感动……”
言罢,安万跪谢台下戏迷。
天 生 花 脸
有人不理解,安万为什么要跪谢戏迷?只有他知道,自己从事37年秦腔演艺的曲折与艰辛。
“我出生在村里的窑洞,娘胎时我就被打上了记号。他们都说,这是上天安排好的。”安万回忆道,因为脸部患有先天性血管瘤,他从小就被不少小伙伴们瞧不起,甚至遭遇无缘无故的谩骂,“说我是老天爷打上记号的坏怂。”
几乎没人愿意做安万的朋友,他总是自卑地躲在角落。童年的夏天,他常常钻进村子附近小河旁的芦苇丛,“别人谁敢摸我的脸?可风吹过,芦苇抚在脸上的感觉,真的很温暖。”
“甘肃会宁是秦腔的发源地之一,我从小听秦腔长大。小时候我喜欢背戏词……”安万说,八九岁时,命运将他与“秦腔”绑在了一起,“村里耍社火的戏台,是我第一次上台。舅爷爷给我化小丑妆,感觉化妆后,他们都认不出我了。”“当时我的脸还算平整,油彩遮住了我的缺陷,让我可以自信地做自己。”
“要是经常能画脸就好了。”“我如果把戏学成、学好,是不是别人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我。”安万坦言,这是他学习秦腔最初的想法。
12岁那年,他正式加入当地的秦腔剧团,得益于背戏词快,天生一副好嗓子,他成了剧团的替补,每遇到演员生病,他就能临时登台唱一段,“老师们都夸我,这娃娃嗓子好。”
偷 师 学 艺
然而命运弄人,没人愿意系统性地教安万唱戏,他只能做幕后工作。因为戏曲行当常说“唱戏的人要三才出众,头一才就是相貌,即相貌端正”,可安万12岁开始左脸逐渐凸起,前辈们眼里,“天生花脸”的他“头一关”都过不了,没有唱戏的命。
安万不信命,秦腔是他的救命稻草。
他说,自己喜欢秦腔中的《斩韩信》,因为韩信也从小被人瞧不起,几度毛遂自荐,却无人欣赏、认可他的才华,“十几岁我跟剧团时,已经可以唱了,但他们不让我唱,说我这样的脸不行。”
为了学戏,安万开始偷师学艺,“别人早上6时出早功,我4时便起床,比他们先练一轮,然后再跟着他们再练一轮。大家都叫他‘亡命徒’,笑他学戏不要命。”“晚上,其他人休息时,我给师父们熬罐罐茶、打洗脚水,陪着泡脚时,师父们一人给我说一出戏,往往一遍我就能记下大概。”
几年下来,安万借着给师父们洗脚的机会,攒下了100多本戏。
“我的脸演不了风流倜傥的小生,花脸可以遮盖我的缺陷。”安万为了上台,决定练习唱“花脸”。在等待中,他也等到了自己的机会,“有次老师家里有急事,戏台快开戏了,没办法。我说我可以。”就这样,安万登台唱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花脸”主角戏《三下阴》。
“我一下子出去就把场子镇住了。”安万回忆起那场戏,他的嘴角不由地上扬。
这样的演出机会很少有。
秦 腔 不 死
安万在剧团唱过了主角,这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唱戏的漂泊生活。从下乡剧团,逐步唱进了兰州戏园,他的“花脸”戏越来越有名气。他以为可以这样一直唱下去,只是时过境迁,除了老一辈人仍保留着听戏的爱好,年轻人逐渐难以感受到秦腔的魅力。
2013年前后,随着戏曲行业的没落,他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
“我们二三十人,四天四夜总共赚四五百元。”安万说,“当时没钱嘛,欠人家的工资没法发。”
为了唱戏,安万给自己“做手术”,“一把剪刀,只要脸上长瘤了,自己剪。先先后后,我能记起的剪了六十多个(瘤子)。”随着他左脸的血管瘤病变严重,左侧面部增生凸起,“大拇指大的肉蛋满脸都是,没办法化妆了已经。”
回忆起最落魄的日子,安万说,“方便面都是赊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弄了三四箱方便面,可能几箱方便面吃完,我就会选择轻生。”
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安万遇到了自己的贵人、秦腔戏迷刘老板,“2013年,刘总给我拿了5万元,他让我去给自己治脸。”这笔钱算刘老板借他的,他没有拿去治脸,而是将拖欠剧团演员的工资结了。
“我可能再也画不了花脸了。”安万说,他的秦腔路仿佛死了,可命运却又给予他以眷顾。2016年,安万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将秦腔知识和戏本中的人物故事讲给大家,“担心网友们被他的脸吓到,我只在镜头露半张脸。”
慢慢地,他的直播间粉丝越来越多,他成了秦腔圈小有名气的主播。
西 安 情 缘
2018年,安万的人生迎来转折。那年,直播间一位观众告诉他,西安的西京医院可以治疗他脸上的血管瘤,这让他看到了重返舞台的希望。
高昂的手术费让他犯了难。直播间的粉丝们得知他的窘境后,纷纷捐款为他筹集手术费,“一共100多个人,他们为我捐了上万元,我把他们的ID都记在本子上。”
这一年,他在西京医院摘下了一斤多的血管瘤,做了植皮手术。一些观众在他手术住院期间,还曾去医院看望他,“当时我没法说话,眼泪不自主地流。”“这些都是情意,希望之后谁家有孩子结婚之类的喜事,我能通过随份子,把这份情意还回去。”
“医生嘱咐,让我休养两年。”安万说,手术后,他没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戏台,重新画上了花脸,并用直播记录了自己复出的演出,向关注他的人分享这份喜悦。
后来,安万的名气越来越大。经济好转后,他再次办起了剧团。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有些人问我,你现在也不缺钱,为啥费劲搞这个东西(剧团)?”安万说,“等你把秦腔唱到骨髓里面,你再来问我这个话题。”
安万成了西北最大民营戏剧团的负责人,2024年年底他带着这个158人的剧团,来到陕西西安巡演。
安万在剧场台前台后跑个不停,事无巨细询问着准备进展
安万对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说,“西安是我的幸福之地”。“第一次来西安,我摘掉了一斤多的血管瘤,让我重回戏台。第二次来西安,我完成了在西安巡演的梦想,并获得了市民们的喜爱。”
戏 比 天 大
2024年12月31日,是安万剧团在西安8天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计划于下午1时在开元大剧院二楼的“小剧场”开幕,2025年1月1日凌晨落幕。
上午9时,剧场外已经围满了等待进场的戏迷,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周边区县阎良、蓝田,甚至外地市区域。因为演出还未开场,戏迷们自发组成小团体,在剧场外一起唱秦腔。市民曹女士说,“安万剧团的秦腔是用心在唱,他们的呐喊叫人动情。”
12月31日,安万剧团在西安8天巡演最后一场
剧场内的后台,秦腔演员们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化妆间、楼道里,演员们或坐或蹲,举着镜子为自己上妆。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剧团中,一些唱小生、正旦等的秦腔演员,也都是从小练功,他们都是唱了大半辈子戏的人,一些人曾经在县级剧团工作。
饰角正旦的强女士说,她从小练功,后来戏曲行业没落,她转了行,如今退休了,她放不下秦腔戏,加入了安万的剧团,“西安的演出是我此生见过最大的场面,戏迷们太热情了,让我感觉很恍惚。”
饰演须生的韩女士是国家二级演员,在秦腔圈内有一定名气。她说,自己已经退休了,却仍然不愿放下秦腔戏,如今又回到剧团,跟团演出,“这次巡演遇到的观众太热情了,我唱了半辈子戏,没遇见过几次这么大的场面。”
上午10时许,戏台刚刚调试结束,剧团的秦腔演员们有序开始彩排、熟悉场地,安万在剧场台前台后跑个不停,事无巨细询问着准备进展。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在西安办跨年演出,“演员们都在自主地组织彩排,熟悉流程。我只是在查漏补缺。”“我们没有特别的管理方式,大家都只遵循四个字,戏比天大。”
对此,国家一级演员、三意社原副社长、知名秦腔演员王战毅说,在安万来西安巡演之前,我一直与他有私交,他德艺双馨,是值得深交的朋友。为了欢迎他,我特意写了一幅字,发在网络曾获得了15万的关注度。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幅作品发布于12月5日晚,内容为“大秦之腔灿烂辉煌,中华戏曲源远流长”。
王战毅说,“如果以相貌要求安万,他可能无法成为一名秦腔演员,可他不认命,身残志坚,靠着将秦腔爱到骨髓里的热忱,靠着37年如一日的坚持,把秦腔唱出了名堂。他的真诚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全国的观众。三人行,必有我师,安万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尤其值得年轻演员学习。”
仍 留 遗 憾
在跨年秦腔戏表演开始的前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安万。他说,他是天生的“烂花脸”,本来是入不了行的。为此,他小时候为自己写了“四句戏”,“可怜人走着可怜路,孽障人唱着大秦腔,长了一张不要脸的脸,却要唱着要脸的大秦腔。”没想到如今他带着剧团来到西安演出。
安万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
“西安是所有秦腔演员的梦想之地,是很多秦腔演员一辈子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安万眼里,此次西安的演出对他意义非凡,也让他压力巨大。西安人对秦腔戏比其他地方的戏迷懂戏、会看戏,评戏也更精准,“我今年47岁,这次我能在西安唱一次戏,还获得了戏迷们的认可,一辈子都不白活。”“在西安唱秦腔,观众们的热情让我落泪很多次,让我感觉秦腔依然生命力十足。”
“那天,站在易俗社门口,那是每一位秦腔演员向往的地方,我心中感慨万千……”安万说。
是否愿意和易俗社的戏曲前辈切磋呢?安万说,很多网友称他的剧团关注度高,是对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以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辈的挑战,这让他感到惶恐,“这种说法很不恰当,也让人很不舒服。我们作为民营剧团,专业能力无法与‘一院两社’相提并论。”“我们民营剧团有很多不足,如果有机会,希望能邀请一院两社的前辈,为我们剧团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让我们更进一步。”
“那天万达广场露天唱戏,‘一院两社’的前辈曾来慰问,我因繁忙没能与老师们建立联系。”安万说,下次再来西安演出时,他希望专门登门拜访这些前辈。
对此,曾参与慰问的王战毅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深表遗憾,“三意社去甘肃演出很多,总能收到当地老百姓最高规格的礼待。如今安万来西安巡演,我和一些业界朋友也真心想为他捧场。只是后来,一些网友不理性的言论,让我们进退两难。”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安万深入交流、探讨秦腔的发展,“他的直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秦腔,认可了秦腔,并愿意深入地了解秦腔。”“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采访最后,安万表示,西安是他的福地,如果未来有一天要进行谢幕演出,他很可能会选择西安,“有机会,我愿为西安的父老乡亲再演8天8夜16场……”
下午1时,演出开始前,全场数百名戏迷齐声高吼安万的成名唱段《兴汉图-潼关》。在众戏迷的吼腔中,安万在西安的跨年巡演,正式开幕……
天生一张“烂花脸”的他,用37年将“要脸的大秦腔”唱出了名堂。
有志者,事竟成。他用坚守,将“天生花脸”悲剧,熬成了自己的机缘。
安万说“西安是我的幸福之地”
引 爆 西 安
安万,国家二级演员,1978年生于甘肃省会宁县老君乡。
可能没人想到,这位面部患有先天血管瘤,命中注定“上不了台面”的孩子,会在46岁这年带领158人的民营剧团,在秦腔演员心中的“圣地”——西安城,赢下“满堂彩”。
据悉,2024年12月24日至12月31日,安万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了为期8天的巡演。这是他这辈子第二次来西安。
不少市民通过短视频,记录下安万剧团在西安大明宫万达广场露天演出的震撼场面——冷冽的西北风,上万人裹着棉衣伫立,目光聚集于戏台。台上,安万剧团的演员们高亢地“吼”着秦腔;台下,高潮时数千人齐声附和,动情时不少人流下热泪。
安万剧团在西安演出的震撼场面
网络评论区,网友们称给他们最直观震撼的是安万的“花脸”——左右不对称,即便有厚重的油彩,仍然可以看到多处明显的“刀疤”。
这样的人是怎么登台唱戏的?看着这位面容“狰狞”的秦腔演员娴熟的“唱念做打”,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直呼深感震撼,称这是“真情的力量”。一位云南网友留下这样的感慨:“看着这些现场视频,我没听懂几句,却被深深吸引,这是西北人独有豪迈的气场,不甘命运,逆流勇上。”一位陕西年轻女孩说,“我很少听秦腔,可看到他,我驻足了好久,想哭。”
就这样,一个外省人安万引爆了西安城,引发了全国网友热议,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熊熊秦腔之火。人们被这位面部残疾的秦腔演员,深深折服。
一场露天演出中,安万面对台下上万名戏迷深情流露:“唱了37年,小半辈子,陕西西安一直都是秦腔民营剧团仰望的地方,我一辈子能在西安唱一回戏,就算没白活……站在西安这么美丽的地方,台下有这么多观众戏迷,感激、感动……”
言罢,安万跪谢台下戏迷。
天 生 花 脸
有人不理解,安万为什么要跪谢戏迷?只有他知道,自己从事37年秦腔演艺的曲折与艰辛。
“我出生在村里的窑洞,娘胎时我就被打上了记号。他们都说,这是上天安排好的。”安万回忆道,因为脸部患有先天性血管瘤,他从小就被不少小伙伴们瞧不起,甚至遭遇无缘无故的谩骂,“说我是老天爷打上记号的坏怂。”
几乎没人愿意做安万的朋友,他总是自卑地躲在角落。童年的夏天,他常常钻进村子附近小河旁的芦苇丛,“别人谁敢摸我的脸?可风吹过,芦苇抚在脸上的感觉,真的很温暖。”
“甘肃会宁是秦腔的发源地之一,我从小听秦腔长大。小时候我喜欢背戏词……”安万说,八九岁时,命运将他与“秦腔”绑在了一起,“村里耍社火的戏台,是我第一次上台。舅爷爷给我化小丑妆,感觉化妆后,他们都认不出我了。”“当时我的脸还算平整,油彩遮住了我的缺陷,让我可以自信地做自己。”
“要是经常能画脸就好了。”“我如果把戏学成、学好,是不是别人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我。”安万坦言,这是他学习秦腔最初的想法。
12岁那年,他正式加入当地的秦腔剧团,得益于背戏词快,天生一副好嗓子,他成了剧团的替补,每遇到演员生病,他就能临时登台唱一段,“老师们都夸我,这娃娃嗓子好。”
偷 师 学 艺
然而命运弄人,没人愿意系统性地教安万唱戏,他只能做幕后工作。因为戏曲行当常说“唱戏的人要三才出众,头一才就是相貌,即相貌端正”,可安万12岁开始左脸逐渐凸起,前辈们眼里,“天生花脸”的他“头一关”都过不了,没有唱戏的命。
安万不信命,秦腔是他的救命稻草。
他说,自己喜欢秦腔中的《斩韩信》,因为韩信也从小被人瞧不起,几度毛遂自荐,却无人欣赏、认可他的才华,“十几岁我跟剧团时,已经可以唱了,但他们不让我唱,说我这样的脸不行。”
为了学戏,安万开始偷师学艺,“别人早上6时出早功,我4时便起床,比他们先练一轮,然后再跟着他们再练一轮。大家都叫他‘亡命徒’,笑他学戏不要命。”“晚上,其他人休息时,我给师父们熬罐罐茶、打洗脚水,陪着泡脚时,师父们一人给我说一出戏,往往一遍我就能记下大概。”
几年下来,安万借着给师父们洗脚的机会,攒下了100多本戏。
“我的脸演不了风流倜傥的小生,花脸可以遮盖我的缺陷。”安万为了上台,决定练习唱“花脸”。在等待中,他也等到了自己的机会,“有次老师家里有急事,戏台快开戏了,没办法。我说我可以。”就这样,安万登台唱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花脸”主角戏《三下阴》。
“我一下子出去就把场子镇住了。”安万回忆起那场戏,他的嘴角不由地上扬。
这样的演出机会很少有。
秦 腔 不 死
安万在剧团唱过了主角,这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唱戏的漂泊生活。从下乡剧团,逐步唱进了兰州戏园,他的“花脸”戏越来越有名气。他以为可以这样一直唱下去,只是时过境迁,除了老一辈人仍保留着听戏的爱好,年轻人逐渐难以感受到秦腔的魅力。
2013年前后,随着戏曲行业的没落,他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
“我们二三十人,四天四夜总共赚四五百元。”安万说,“当时没钱嘛,欠人家的工资没法发。”
为了唱戏,安万给自己“做手术”,“一把剪刀,只要脸上长瘤了,自己剪。先先后后,我能记起的剪了六十多个(瘤子)。”随着他左脸的血管瘤病变严重,左侧面部增生凸起,“大拇指大的肉蛋满脸都是,没办法化妆了已经。”
回忆起最落魄的日子,安万说,“方便面都是赊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弄了三四箱方便面,可能几箱方便面吃完,我就会选择轻生。”
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安万遇到了自己的贵人、秦腔戏迷刘老板,“2013年,刘总给我拿了5万元,他让我去给自己治脸。”这笔钱算刘老板借他的,他没有拿去治脸,而是将拖欠剧团演员的工资结了。
“我可能再也画不了花脸了。”安万说,他的秦腔路仿佛死了,可命运却又给予他以眷顾。2016年,安万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将秦腔知识和戏本中的人物故事讲给大家,“担心网友们被他的脸吓到,我只在镜头露半张脸。”
慢慢地,他的直播间粉丝越来越多,他成了秦腔圈小有名气的主播。
西 安 情 缘
2018年,安万的人生迎来转折。那年,直播间一位观众告诉他,西安的西京医院可以治疗他脸上的血管瘤,这让他看到了重返舞台的希望。
高昂的手术费让他犯了难。直播间的粉丝们得知他的窘境后,纷纷捐款为他筹集手术费,“一共100多个人,他们为我捐了上万元,我把他们的ID都记在本子上。”
这一年,他在西京医院摘下了一斤多的血管瘤,做了植皮手术。一些观众在他手术住院期间,还曾去医院看望他,“当时我没法说话,眼泪不自主地流。”“这些都是情意,希望之后谁家有孩子结婚之类的喜事,我能通过随份子,把这份情意还回去。”
“医生嘱咐,让我休养两年。”安万说,手术后,他没几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戏台,重新画上了花脸,并用直播记录了自己复出的演出,向关注他的人分享这份喜悦。
后来,安万的名气越来越大。经济好转后,他再次办起了剧团。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有些人问我,你现在也不缺钱,为啥费劲搞这个东西(剧团)?”安万说,“等你把秦腔唱到骨髓里面,你再来问我这个话题。”
安万成了西北最大民营戏剧团的负责人,2024年年底他带着这个158人的剧团,来到陕西西安巡演。
安万在剧场台前台后跑个不停,事无巨细询问着准备进展
安万对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说,“西安是我的幸福之地”。“第一次来西安,我摘掉了一斤多的血管瘤,让我重回戏台。第二次来西安,我完成了在西安巡演的梦想,并获得了市民们的喜爱。”
戏 比 天 大
2024年12月31日,是安万剧团在西安8天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计划于下午1时在开元大剧院二楼的“小剧场”开幕,2025年1月1日凌晨落幕。
上午9时,剧场外已经围满了等待进场的戏迷,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周边区县阎良、蓝田,甚至外地市区域。因为演出还未开场,戏迷们自发组成小团体,在剧场外一起唱秦腔。市民曹女士说,“安万剧团的秦腔是用心在唱,他们的呐喊叫人动情。”
12月31日,安万剧团在西安8天巡演最后一场
剧场内的后台,秦腔演员们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化妆间、楼道里,演员们或坐或蹲,举着镜子为自己上妆。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剧团中,一些唱小生、正旦等的秦腔演员,也都是从小练功,他们都是唱了大半辈子戏的人,一些人曾经在县级剧团工作。
饰角正旦的强女士说,她从小练功,后来戏曲行业没落,她转了行,如今退休了,她放不下秦腔戏,加入了安万的剧团,“西安的演出是我此生见过最大的场面,戏迷们太热情了,让我感觉很恍惚。”
饰演须生的韩女士是国家二级演员,在秦腔圈内有一定名气。她说,自己已经退休了,却仍然不愿放下秦腔戏,如今又回到剧团,跟团演出,“这次巡演遇到的观众太热情了,我唱了半辈子戏,没遇见过几次这么大的场面。”
上午10时许,戏台刚刚调试结束,剧团的秦腔演员们有序开始彩排、熟悉场地,安万在剧场台前台后跑个不停,事无巨细询问着准备进展。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在西安办跨年演出,“演员们都在自主地组织彩排,熟悉流程。我只是在查漏补缺。”“我们没有特别的管理方式,大家都只遵循四个字,戏比天大。”
对此,国家一级演员、三意社原副社长、知名秦腔演员王战毅说,在安万来西安巡演之前,我一直与他有私交,他德艺双馨,是值得深交的朋友。为了欢迎他,我特意写了一幅字,发在网络曾获得了15万的关注度。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幅作品发布于12月5日晚,内容为“大秦之腔灿烂辉煌,中华戏曲源远流长”。
王战毅说,“如果以相貌要求安万,他可能无法成为一名秦腔演员,可他不认命,身残志坚,靠着将秦腔爱到骨髓里的热忱,靠着37年如一日的坚持,把秦腔唱出了名堂。他的真诚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全国的观众。三人行,必有我师,安万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尤其值得年轻演员学习。”
仍 留 遗 憾
在跨年秦腔戏表演开始的前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安万。他说,他是天生的“烂花脸”,本来是入不了行的。为此,他小时候为自己写了“四句戏”,“可怜人走着可怜路,孽障人唱着大秦腔,长了一张不要脸的脸,却要唱着要脸的大秦腔。”没想到如今他带着剧团来到西安演出。
安万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
“西安是所有秦腔演员的梦想之地,是很多秦腔演员一辈子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安万眼里,此次西安的演出对他意义非凡,也让他压力巨大。西安人对秦腔戏比其他地方的戏迷懂戏、会看戏,评戏也更精准,“我今年47岁,这次我能在西安唱一次戏,还获得了戏迷们的认可,一辈子都不白活。”“在西安唱秦腔,观众们的热情让我落泪很多次,让我感觉秦腔依然生命力十足。”
“那天,站在易俗社门口,那是每一位秦腔演员向往的地方,我心中感慨万千……”安万说。
是否愿意和易俗社的戏曲前辈切磋呢?安万说,很多网友称他的剧团关注度高,是对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以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辈的挑战,这让他感到惶恐,“这种说法很不恰当,也让人很不舒服。我们作为民营剧团,专业能力无法与‘一院两社’相提并论。”“我们民营剧团有很多不足,如果有机会,希望能邀请一院两社的前辈,为我们剧团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让我们更进一步。”
“那天万达广场露天唱戏,‘一院两社’的前辈曾来慰问,我因繁忙没能与老师们建立联系。”安万说,下次再来西安演出时,他希望专门登门拜访这些前辈。
对此,曾参与慰问的王战毅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深表遗憾,“三意社去甘肃演出很多,总能收到当地老百姓最高规格的礼待。如今安万来西安巡演,我和一些业界朋友也真心想为他捧场。只是后来,一些网友不理性的言论,让我们进退两难。”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安万深入交流、探讨秦腔的发展,“他的直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秦腔,认可了秦腔,并愿意深入地了解秦腔。”“我们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采访最后,安万表示,西安是他的福地,如果未来有一天要进行谢幕演出,他很可能会选择西安,“有机会,我愿为西安的父老乡亲再演8天8夜16场……”
下午1时,演出开始前,全场数百名戏迷齐声高吼安万的成名唱段《兴汉图-潼关》。在众戏迷的吼腔中,安万在西安的跨年巡演,正式开幕……
网编:颜欢 |
|
2 条 | |||
|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