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的价值 除了生育就是消费 形势已是必然(图)
新闻来源: 雷叔说事 于2025-01-06 13:15:24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1
马云曾多次公开表达过一个观点,说未来几十年,制造业都没办法带动就业了。
他认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就业。
如今,这一观点正在变成现实。
被冲击的,不仅是制造业。市场上越来越多工作,正在逐步被AI取代。
现在的AI上能引用素材生成学术论文,下能听清需求畅写营销文案,堪称全能。学生们用GPT写的论文拿了A+,早已经是老黄历。
你在格子间里当牛马,它帮你收集数据作对比,分析财报拉报表。
鼠标轻轻一点,AI就把表格画好了,还直接标明了各项数据的来源。
你想当自媒体博主,AI也能捏出全套身份,随时随地,一键换装,一条龙包办视频照片。
万一接了广告,AI还能帮你模仿不同平台的文案风格,分分钟把甲方拿下。
想要搞文化创作,AI眨眼间为你写诗。
什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到了这里都成了可被量化的数据。
无论多荒谬的主题,都能被解构为意向。
还有那些,摄影画画写小说写剧本。
感觉我们想不出,没有AI做不到。
以后读者也不用为催更发愁了,毕竟AI高产到你一辈子只看这本小说都追不完连载。
就连搞公关的,也被AI迎头赶上。毕竟AI发力起来,感觉比很多专业公司情商更高。
于是就连上面的大佬们,都乐此不疲地开始用AI写致辞和讲稿。智能秘书,挥之即来。
感觉现在谁没几个AI,都不好意思行走江湖。
难怪新闻说,文科正在消亡。
原来活都让AI干了啊,还干得又快又好,那未来确实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复制粘贴了。
当然,AI没有被局限于此。除了文科范畴,那些理科、工科的工作,也被拿捏了。
它现在给人写代码,像模像样。你直接把代码贴进去,人家就会很耐心地给你改错。
继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手以后,又有人工智能默默参加了国际级别的编程竞赛,获得了超过了一半人类程序员的好成绩。
这程序员圈到底还是让AI混进去了。
再看医学领域,AI的发挥也令人吃惊。论文证明,GPT4的诊断正确率高于人类。
稍微一琢磨,就发现很有道理。
医生看病是根据症状判断,看检查数据对应病因,类似大数据搜索,恰好是AI的强项。
自动驾驶更是遍地开花。
以前大家都觉得AI只会替代那些最简单的工作岗位,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工作AI都足以胜任。
效率比大多数人还要高。
搞不好以后,我们出门坐车,碰到的是AI驾驶;去医生看病,遇到的是AI医生。
这不是说AI一定十全十美。
实际上,它不需要完美,只要比普通人类强,就足够抢到饭碗了。
毕竟人类所谓的“创新”,更多时候是复制粘贴前人的经验,而现在AI,正凭借自己超神的算力、极快的迭代进化能力,更快地完成创新。
2
那么,一个古老的问题再度浮现——工作都被AI干了,我们还能干嘛呢?
马云也早就给出了答案。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虽然人们持续在开发AI的新用法,教导它如何为人类提供情绪,或者服务。
比如,用和AI聊天替代定期的心理辅导,或者干脆直接找AI谈一段跨越次元的恋爱。
反正它真的情绪稳定,不会带给你多余的烦恼,反而会充分给告白充盈你的心灵。
但有些东西,是真实的人才能赋予的。
就像AI恋人,总是无法提供体温和拥抱。
说通俗些。
炒菜机做的菜,和大厨在灶台上炒出来的菜,吃起来口感肯定有差距;而机器绣出来的花,和人工绣出来的花,有着不同的定价法则。
尤其,当我们被铺天盖地的AI客服气得上蹿下跳、投诉无门时,一个活生生的、能沟通的真人客服,已经赢在了next level。
因而虚拟偶像的风头慢慢过去,回过神来,人们意识到自己爱的还是真人。
所以现在,恰好是那些网红啊主播啊,收入最高,赚钱最快,别的行业都在走下坡路。
很典型的,靠小红书直播翻红的董洁。
之前一直被夸直播间氛围好,分享很真诚,状态很松弛,特别像朋友在聊天。
试想想。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宣传词,换成AI或者机器人来输出,是不是就冷冰冰的,没有温度,一点想买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才是AI目前的极限。
所以说AI从来不是万能的,那些情绪、体验和服务化的东西,是机器未必能够替代的。
3
即便如此,AI带来的冲击依旧存在。
按照这样的节奏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将会进入一个物资过剩、生产力过剩的时代。
机器能提高生产,但无法创造消费。
可是商品社会,商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消费的。没人消费的话,要那些产品有啥用呢?
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消费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消费不行,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疲软,公众消费意愿就会更低,大家只能把钱存起来,不愿意花出去。
另一边,老板们投入生产但赚不到钱,没办法发工资,员工没能力消费,东西更卖不出去。
同时,工厂开始降本增加,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消费欲望也随着降低。
不消费,货币就不流动,经济就继续低迷,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更差,就更不想消费。
结果可想而知了。
4
实际上,中国目前正在迈入这样的阶段。
中国工业现在属于全球领先水平,2023年制造业占全球的35%,超过三分之一。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这些领域,保持着稳健而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出口额也实现了稳定增长,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
最典型的,如汽车。
然而,虽然中国制造几乎卖到了世界各地,国内经济反而略显低迷。
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爱消费了。
中国实际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为45%,总消费占GDP的比例为55%,几乎全球倒数。
又加上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国内好多东西都在降价,因为不降价根本卖不出去。
比如车市,今年超过195款车型降价。
“今年前八个月,常规燃油车型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1%,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高达15%。”
有车企还反过来倒逼供货商,要求他们也降价10%,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说,如果车价没有下探到一定标准,品牌根本没资格和客户谈性能、体验和质感。
更细微的,如数码家电、美妆快消,市场也都不怎么好,各大品牌都在降价。
今年11月,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下滑26.4%,是近五年所有月度数据的最大跌幅。
海关总署给出的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化妆品金额为87.2亿元,同比减少9.1%。
快消品更是重灾区。
还有餐饮。
基本整个餐饮市场都在打价格战,不是为了把别家卷死,而是纯粹为了让人来消费。
甚至,你现在走到楼下菜市场,会发现上到猪肉牛肉,下到鸡蛋白菜,都在降价。
11月份,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13.7%。
有人说“都降价了不是好事吗,不通胀了啊,怎么都怨声载道的。”
其实经济学里,良性通胀才有利于经济。
处于通胀的环节,大家才有动力把钱拿出来投入再生产;只有物价一直在慢慢上涨的环境里,钱才能流通起来,经济才有活力。
而通缩的时候,经济活动受到抑制,大家的消费欲望只会越来越弱,经济就更低迷。
产能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就更严重。
5
一定程度上,如今的形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科技的发展方向,是解放劳动力。
农业科技的普及,让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制造业;工业技术的进步,又让制造业的劳动力,转而投身向第三产业。
而现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后。
社会进入智能化、自动化时代,越来越多工作由AI、由人工智能来接手完成。
谷歌顾问曾经预测,“这一轮新科技革命后,我们将面临着98%的过剩劳动力。”
这个环节中,“人在大规模地被废弃。”
历史上,劳动力过剩、失业增多,会引发对外的征服与扩展。人们会去富饶的地方,去流着奶与蜜的土地上,掠夺资源,寻找生存空间。
直到形成某种隐秘的稳定。
后来,社会发展创造出了新的就业机会,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资本、劳动力、和产能可以在更大的框架中相互转移,形成动态平衡。
经济全球化的蜜月期,这样做当然没有问题。但世界的形势万变,现在情况又不同了。
全球范围内,本土保护主义日渐发展,地缘政治事件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各国各地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在被干扰。
一边是,很多市场不再能着眼全球,生产出来的产能不容易被消耗;而另一边,有的国家或地区产能跟不上,得不到外来的补给。
双方的情况都变得不那么愉快了。
这必然指向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以前大家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是他有没有劳动能力,能不能投入到社会的生产工作。
但以后没有那么多劳动力需求了,对人类价值的判断必然也会发生变化。
普通人类作为动物的最大价值,是生育;
而作为社会动物的最大价值,则是消费。
一定有人会说,人活着也不一定需要有价值,自己开心就好。但在某个未来里,或许我们生活的社会,就要求我们有呢。
马云曾多次公开表达过一个观点,说未来几十年,制造业都没办法带动就业了。
他认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就业。
如今,这一观点正在变成现实。
被冲击的,不仅是制造业。市场上越来越多工作,正在逐步被AI取代。
现在的AI上能引用素材生成学术论文,下能听清需求畅写营销文案,堪称全能。学生们用GPT写的论文拿了A+,早已经是老黄历。
你在格子间里当牛马,它帮你收集数据作对比,分析财报拉报表。
鼠标轻轻一点,AI就把表格画好了,还直接标明了各项数据的来源。
你想当自媒体博主,AI也能捏出全套身份,随时随地,一键换装,一条龙包办视频照片。
万一接了广告,AI还能帮你模仿不同平台的文案风格,分分钟把甲方拿下。
想要搞文化创作,AI眨眼间为你写诗。
什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到了这里都成了可被量化的数据。
无论多荒谬的主题,都能被解构为意向。
还有那些,摄影画画写小说写剧本。
感觉我们想不出,没有AI做不到。
以后读者也不用为催更发愁了,毕竟AI高产到你一辈子只看这本小说都追不完连载。
就连搞公关的,也被AI迎头赶上。毕竟AI发力起来,感觉比很多专业公司情商更高。
于是就连上面的大佬们,都乐此不疲地开始用AI写致辞和讲稿。智能秘书,挥之即来。
感觉现在谁没几个AI,都不好意思行走江湖。
难怪新闻说,文科正在消亡。
原来活都让AI干了啊,还干得又快又好,那未来确实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复制粘贴了。
当然,AI没有被局限于此。除了文科范畴,那些理科、工科的工作,也被拿捏了。
它现在给人写代码,像模像样。你直接把代码贴进去,人家就会很耐心地给你改错。
继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手以后,又有人工智能默默参加了国际级别的编程竞赛,获得了超过了一半人类程序员的好成绩。
这程序员圈到底还是让AI混进去了。
再看医学领域,AI的发挥也令人吃惊。论文证明,GPT4的诊断正确率高于人类。
稍微一琢磨,就发现很有道理。
医生看病是根据症状判断,看检查数据对应病因,类似大数据搜索,恰好是AI的强项。
自动驾驶更是遍地开花。
以前大家都觉得AI只会替代那些最简单的工作岗位,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工作AI都足以胜任。
效率比大多数人还要高。
搞不好以后,我们出门坐车,碰到的是AI驾驶;去医生看病,遇到的是AI医生。
这不是说AI一定十全十美。
实际上,它不需要完美,只要比普通人类强,就足够抢到饭碗了。
毕竟人类所谓的“创新”,更多时候是复制粘贴前人的经验,而现在AI,正凭借自己超神的算力、极快的迭代进化能力,更快地完成创新。
2
那么,一个古老的问题再度浮现——工作都被AI干了,我们还能干嘛呢?
马云也早就给出了答案。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虽然人们持续在开发AI的新用法,教导它如何为人类提供情绪,或者服务。
比如,用和AI聊天替代定期的心理辅导,或者干脆直接找AI谈一段跨越次元的恋爱。
反正它真的情绪稳定,不会带给你多余的烦恼,反而会充分给告白充盈你的心灵。
但有些东西,是真实的人才能赋予的。
就像AI恋人,总是无法提供体温和拥抱。
说通俗些。
炒菜机做的菜,和大厨在灶台上炒出来的菜,吃起来口感肯定有差距;而机器绣出来的花,和人工绣出来的花,有着不同的定价法则。
尤其,当我们被铺天盖地的AI客服气得上蹿下跳、投诉无门时,一个活生生的、能沟通的真人客服,已经赢在了next level。
因而虚拟偶像的风头慢慢过去,回过神来,人们意识到自己爱的还是真人。
所以现在,恰好是那些网红啊主播啊,收入最高,赚钱最快,别的行业都在走下坡路。
很典型的,靠小红书直播翻红的董洁。
之前一直被夸直播间氛围好,分享很真诚,状态很松弛,特别像朋友在聊天。
试想想。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宣传词,换成AI或者机器人来输出,是不是就冷冰冰的,没有温度,一点想买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才是AI目前的极限。
所以说AI从来不是万能的,那些情绪、体验和服务化的东西,是机器未必能够替代的。
3
即便如此,AI带来的冲击依旧存在。
按照这样的节奏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将会进入一个物资过剩、生产力过剩的时代。
机器能提高生产,但无法创造消费。
可是商品社会,商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消费的。没人消费的话,要那些产品有啥用呢?
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消费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消费不行,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疲软,公众消费意愿就会更低,大家只能把钱存起来,不愿意花出去。
另一边,老板们投入生产但赚不到钱,没办法发工资,员工没能力消费,东西更卖不出去。
同时,工厂开始降本增加,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消费欲望也随着降低。
不消费,货币就不流动,经济就继续低迷,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更差,就更不想消费。
结果可想而知了。
4
实际上,中国目前正在迈入这样的阶段。
中国工业现在属于全球领先水平,2023年制造业占全球的35%,超过三分之一。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这些领域,保持着稳健而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出口额也实现了稳定增长,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
最典型的,如汽车。
然而,虽然中国制造几乎卖到了世界各地,国内经济反而略显低迷。
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爱消费了。
中国实际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为45%,总消费占GDP的比例为55%,几乎全球倒数。
又加上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国内好多东西都在降价,因为不降价根本卖不出去。
比如车市,今年超过195款车型降价。
“今年前八个月,常规燃油车型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1%,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高达15%。”
有车企还反过来倒逼供货商,要求他们也降价10%,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说,如果车价没有下探到一定标准,品牌根本没资格和客户谈性能、体验和质感。
更细微的,如数码家电、美妆快消,市场也都不怎么好,各大品牌都在降价。
今年11月,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下滑26.4%,是近五年所有月度数据的最大跌幅。
海关总署给出的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化妆品金额为87.2亿元,同比减少9.1%。
快消品更是重灾区。
还有餐饮。
基本整个餐饮市场都在打价格战,不是为了把别家卷死,而是纯粹为了让人来消费。
甚至,你现在走到楼下菜市场,会发现上到猪肉牛肉,下到鸡蛋白菜,都在降价。
11月份,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环比下降13.7%。
有人说“都降价了不是好事吗,不通胀了啊,怎么都怨声载道的。”
其实经济学里,良性通胀才有利于经济。
处于通胀的环节,大家才有动力把钱拿出来投入再生产;只有物价一直在慢慢上涨的环境里,钱才能流通起来,经济才有活力。
而通缩的时候,经济活动受到抑制,大家的消费欲望只会越来越弱,经济就更低迷。
产能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就更严重。
5
一定程度上,如今的形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科技的发展方向,是解放劳动力。
农业科技的普及,让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移到制造业;工业技术的进步,又让制造业的劳动力,转而投身向第三产业。
而现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后。
社会进入智能化、自动化时代,越来越多工作由AI、由人工智能来接手完成。
谷歌顾问曾经预测,“这一轮新科技革命后,我们将面临着98%的过剩劳动力。”
这个环节中,“人在大规模地被废弃。”
历史上,劳动力过剩、失业增多,会引发对外的征服与扩展。人们会去富饶的地方,去流着奶与蜜的土地上,掠夺资源,寻找生存空间。
直到形成某种隐秘的稳定。
后来,社会发展创造出了新的就业机会,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资本、劳动力、和产能可以在更大的框架中相互转移,形成动态平衡。
经济全球化的蜜月期,这样做当然没有问题。但世界的形势万变,现在情况又不同了。
全球范围内,本土保护主义日渐发展,地缘政治事件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各国各地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在被干扰。
一边是,很多市场不再能着眼全球,生产出来的产能不容易被消耗;而另一边,有的国家或地区产能跟不上,得不到外来的补给。
双方的情况都变得不那么愉快了。
这必然指向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以前大家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是他有没有劳动能力,能不能投入到社会的生产工作。
但以后没有那么多劳动力需求了,对人类价值的判断必然也会发生变化。
普通人类作为动物的最大价值,是生育;
而作为社会动物的最大价值,则是消费。
一定有人会说,人活着也不一定需要有价值,自己开心就好。但在某个未来里,或许我们生活的社会,就要求我们有呢。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13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挺好的,希望AI能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资本家用来提高贫富差距的工具。或者至少保障地球上每个人不用工作也可以活着。人类的智力用来创作,用来开发灵性,每个人都可以是出家人,全职修行,AI/机器人成为施主。
愚蠢的人,就是少读书害的!
)当时,刚发明《电话》时,许多愚蠢的人预计:今后一切开会、上学、做生意,只用《电话》就够了。 )当时,刚发明《蒸汽机》时,许多愚蠢的人预计:今后一切体力活都可以《蒸汽机》来代替。 。。。
上帝设计的这个世界:
)任何生物的生存,必须以其他生物的《鲜活》肉体作为食物,这是何等残酷的《生存法则》! )任何科技的进步,必须那其他落后的《民族》劳动,作为自己科技进步享受红利,科技的进步只能给被奴役民族、国家,加重压榨!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