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让美国妇女把热水喝起来 月子坐起来(组图)
新闻来源: 基本常识 于2025-01-19 10:33:0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从宏观的、长期的历史趋势来说,肯定是先进的文化与科学理性的观念逐渐传播开来,逐渐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常识。比如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比如饭前洗手能保护我们的健康,比如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但是,在局部的领域,短期的时间里面,科学与求知互相启发,愚昧与偏见互相共鸣,也是不同文化接触时常见的情况。尤其是愚昧与偏见的共鸣,有时会产生震耳欲聋的强大效果。
一位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刷了几天笔记,很快学到了一些关于女人和经期的“常识”,包括经期不能喝冰水,喝草药可以缓解痛经。
我特意去翻看了原始完整视频,这位TikTok博主的本意是吐槽和反思美国人对止痛药的滥用,她认为美国人长期被某些利益集团精神控制,导致人们不能选择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体到女性痛经的问题,她在小红书上找到了古老东方的“智慧”,也就是喝热水与服用中药。
很显然,这位美国集美还没有完全掌握完整全套的东方女性痛经解决方案,至少错过了喝红糖水、喝姜茶、熏艾灸、坐滚烫石墩子等好几个“妙招”。
当然,毕竟是有语言的隔阂,作为歪果仁接受能力有限也不能怪她。评论区的好心人也迅速指出了更多值得美国妇女学习的知识:
是的,凭什么中国女性生育需要坐月子,而美国女性生完孩子当天就洗头洗澡,没几天就健身跳操呢?原先只会用体质不同来解释,这下好了,美国妇女也开始接受喝热水吃草药了,距离坐月子熏艾灸还远吗?
以上,就是愚昧与偏见形成跨文化共鸣的一个鲜活案例。
大家不需要感到意外,在两种隔离已久的文化交汇之初,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也不需要悲观,随着更多的更长时间的交流,一定是科学的、文明的观念深入更多的人心。
举个例子,如今中国集美们引以为豪的“喝热水”习惯,其实在这片土地流行还不足一百年,比美国1897年建成第一条地铁还要晚。
从《黄帝内经》诞生的年代一直到民国期间,中国人无论男女,日常饮用的都是井里、河里打上来的生水,凉水。不是没有人想喝热水,而是不具备普遍喝热水的条件,没有普遍养成喝热水的习惯。
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烧个热水能有多难?但在没有化石燃料的古代,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柴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生活物资,一定要精打细算用于做饭,通常是没有多余的柴用来烧热水喝的。而且,在水银玻璃内胆的暖水瓶发明之前,长时间给热水保温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想要随时随地喝热水,大概只有大观园里的少爷小姐们才有这个条件。
民国时期,机械的引入让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升,西方微生物学的引入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细菌”、“病毒”这些概念,知道了喝生水的弊端。民国政府为了防治霍乱等疾病,大力推广把水烧开再喝的观念,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养成了喝热水的观念。但这个时期,喝热水的习惯也还只局限在小部分城市家庭。
到上世纪50年代,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威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神州大地推广开来。这一次,才真正把喝热水的习惯覆盖到了全中国。
在洁净自来水覆盖人口不到10%的年代,喝煮沸消毒过的水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但是,长期喝温度过高(50度以上)的“热水”,也增加了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人员交流以及好莱坞影视剧的传播,很多中国人逐渐发现了外国人喝冰水的差异,一部分人了解了喝热水的风险,喝冰水、常温水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比如我自己,日常都是和凉白开或常温的纯净水。
从喝热水这件事的传播可以看出来,科学理性观念的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伴随着文化的交流、时间的累积,科学理性最终还是会取代愚昧陋习的。
中国人喝红糖水、用艾灸来治痛经属于愚昧陋习,美国人过度、超量使用止痛药也是愚昧陋习,如果信息交流的障碍能够被彻底破除,经过充分的文化交流碰撞,最终中国人也能普遍了解痛经应该提前吃布洛芬,美国人也能逐渐警惕止痛药的滥用。
重申一遍,前提是信息交流的障碍能够被彻底破除,两国人民能够有充分的文化交流碰撞。
对此,我个人在短期内并不乐观。
最后再严肃重申一些基本常识:
痛经的时候,身体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的确有助于稍稍缓解症状,但喝热水或者冰水对体温和宫腔温度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喝热水或者喝冰水都没什么可骄傲的。
真正能极大缓解痛经的方法是在预计痛经前几小时提前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以及,女性生产完后可以洗头洗澡,并且很有必要及时洗头洗澡(淋浴),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产妇应尽早下床恢复缓步走等适度运动,不应长时间卧床。
一位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刷了几天笔记,很快学到了一些关于女人和经期的“常识”,包括经期不能喝冰水,喝草药可以缓解痛经。
我特意去翻看了原始完整视频,这位TikTok博主的本意是吐槽和反思美国人对止痛药的滥用,她认为美国人长期被某些利益集团精神控制,导致人们不能选择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体到女性痛经的问题,她在小红书上找到了古老东方的“智慧”,也就是喝热水与服用中药。
很显然,这位美国集美还没有完全掌握完整全套的东方女性痛经解决方案,至少错过了喝红糖水、喝姜茶、熏艾灸、坐滚烫石墩子等好几个“妙招”。
当然,毕竟是有语言的隔阂,作为歪果仁接受能力有限也不能怪她。评论区的好心人也迅速指出了更多值得美国妇女学习的知识:
是的,凭什么中国女性生育需要坐月子,而美国女性生完孩子当天就洗头洗澡,没几天就健身跳操呢?原先只会用体质不同来解释,这下好了,美国妇女也开始接受喝热水吃草药了,距离坐月子熏艾灸还远吗?
以上,就是愚昧与偏见形成跨文化共鸣的一个鲜活案例。
大家不需要感到意外,在两种隔离已久的文化交汇之初,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也不需要悲观,随着更多的更长时间的交流,一定是科学的、文明的观念深入更多的人心。
举个例子,如今中国集美们引以为豪的“喝热水”习惯,其实在这片土地流行还不足一百年,比美国1897年建成第一条地铁还要晚。
从《黄帝内经》诞生的年代一直到民国期间,中国人无论男女,日常饮用的都是井里、河里打上来的生水,凉水。不是没有人想喝热水,而是不具备普遍喝热水的条件,没有普遍养成喝热水的习惯。
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烧个热水能有多难?但在没有化石燃料的古代,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柴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生活物资,一定要精打细算用于做饭,通常是没有多余的柴用来烧热水喝的。而且,在水银玻璃内胆的暖水瓶发明之前,长时间给热水保温也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想要随时随地喝热水,大概只有大观园里的少爷小姐们才有这个条件。
民国时期,机械的引入让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升,西方微生物学的引入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细菌”、“病毒”这些概念,知道了喝生水的弊端。民国政府为了防治霍乱等疾病,大力推广把水烧开再喝的观念,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养成了喝热水的观念。但这个时期,喝热水的习惯也还只局限在小部分城市家庭。
到上世纪50年代,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威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神州大地推广开来。这一次,才真正把喝热水的习惯覆盖到了全中国。
在洁净自来水覆盖人口不到10%的年代,喝煮沸消毒过的水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但是,长期喝温度过高(50度以上)的“热水”,也增加了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人员交流以及好莱坞影视剧的传播,很多中国人逐渐发现了外国人喝冰水的差异,一部分人了解了喝热水的风险,喝冰水、常温水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比如我自己,日常都是和凉白开或常温的纯净水。
从喝热水这件事的传播可以看出来,科学理性观念的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伴随着文化的交流、时间的累积,科学理性最终还是会取代愚昧陋习的。
中国人喝红糖水、用艾灸来治痛经属于愚昧陋习,美国人过度、超量使用止痛药也是愚昧陋习,如果信息交流的障碍能够被彻底破除,经过充分的文化交流碰撞,最终中国人也能普遍了解痛经应该提前吃布洛芬,美国人也能逐渐警惕止痛药的滥用。
重申一遍,前提是信息交流的障碍能够被彻底破除,两国人民能够有充分的文化交流碰撞。
对此,我个人在短期内并不乐观。
最后再严肃重申一些基本常识:
痛经的时候,身体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的确有助于稍稍缓解症状,但喝热水或者冰水对体温和宫腔温度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喝热水或者喝冰水都没什么可骄傲的。
真正能极大缓解痛经的方法是在预计痛经前几小时提前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以及,女性生产完后可以洗头洗澡,并且很有必要及时洗头洗澡(淋浴),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产妇应尽早下床恢复缓步走等适度运动,不应长时间卧床。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20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