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3 印度靠什么养活了14亿人?(图)
新闻来源: 正解局 于2025-01-24 23:19:1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大家都知道,印度现在已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印度的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
是人,就要吃饭。
印度,怎么养活了这么多国民呢?
印度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第3,比中国、美国少。
如今,印度更是超过泰国,成为全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平均每年出口超过1500万吨,占全球稻米出口总量的40%。
而在不少人传统的印象中,印度应该是一个相当贫穷的国家,人们的疑问是,解决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从印度独特的历史进程、自然的地理环境和现实的政策手段中找到答案。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知道印度人口的演变趋势。
其实,印度的人口并非一直都处于全球靠前的位置,只是历史的变迁和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点。
在19世纪时期,印度并不是独立的国家,还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统治地。
当时,英国人在印度修建了铁路、引入蒸汽船,让印度大量种植小麦,还传播了先进的耕种技术,这从客观上,促进了印度人口自然增长,有关资料显示:
1881年,印度人口达到2.5亿;
1891年,印度人口增长到2.8亿。
但这样的人口增长并非一直持续的,毕竟英国人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印度本身的人口。
在殖民者的威逼下,印度农民改变了储存粮食的习惯,把粮食几乎全部卖给英国。这样一来,当雨水不足时,印度就会爆发饥荒。
于是在19世纪末,印度几百万人饿死;
在1901年,人口更是下降到2.38亿人;
当时的英国人说:这是大自然控制印度人口增长的方式;还有管理者认为饥荒对于印度农业部门而言是好事,因为这样就把低产和负债的小农赶出土地了。
19世纪印度的农业生产
这样的状况,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47年印度独立,又重塑了印度的人口演变格局。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和农业改革,使印度人口迎来新增长。
1961年印度人口突破4亿,达到4.39亿;
1991年,更是达到8.46亿,2000年直接突破十亿,2023年达到14亿多。
从这一变化看出,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印度人口从2.38亿到如今的十四亿多,增加近7倍,登顶全球榜首。
如此,印度才成为今天全球吃饭人口最多的国家。
但人口增多的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挑战是,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
因为印度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但人口占到了世界的16%!
而印度的奇迹,恰好在于凭借一己之力把他们都养活了。
毕竟在印度历史上,只有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十多年间因尼赫鲁改革而导致出现一次短暂的粮食缺口现象,当时印度政府为此不得不实行粮食配给制。
那时,一天粮食供应只有半斤左右。
但目前,印度大规模饥荒已经极少。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印度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印度处于欧亚大陆南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月平均气温在21℃以上。
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了来自印度洋水汽的扩散,使得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另外,西南季风也为农作物带来丰富雨量,加之大部分地区处于恒河流域,国土全境几乎都是平原或低矮高原,非常适宜开垦种植。
这样的自然因素,使得印度具备丰富的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壤、气候和地形条件。
凭借这些优势,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很早便拥有了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2014年10月29日,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就曾指出,印度北部的恒河谷、中国的长江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等地都是水稻的发源地,并且早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人就在恒河谷开始种水稻了。
即便到了现代,由于终年高温、降水丰富、面积广泛的特点,印度全国大部分的地方都可以被开发用于耕地,形成了水稻、小麦等粮食分布颇具广泛的特点,并主要集中在水源充足的东部平原、南部高原以及西部沿海,几乎覆盖了印度所有的三角洲、阿萨姆平原一部分地区和低山、丘陵地带。
而且,这些地方大多还能实现一年三熟,从这样的收获周期来看,印度水稻比我国水稻更有生产优势。
拿耕地面积来说,印度是1.6亿公顷,中国只有1.2亿公顷,印度的耕地面积其比中国还大。
正是靠着这样的自然条件,极大提升了印度粮食的自给率,避免了大规模粮食危机的出现。
但仅仅靠“天收”是不够的,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也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
所以,养活这么多人,印度本国的经济改革与农业政策,也起了重大作用。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印度建国时,那会儿,印度搞了土地改革。
印度宪法规定“农业立法属于各邦的自主权限,而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的原则,试图提升各地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的方式。
不过,这样的政策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历史资料显示,1961-1962年印度36%的农户占有全国土地1.59%的土地,十年后43.99%的农户只占有全国1.58%的土地。
于是,在彼时印度总理英迪上台后,印度的绿色革命正式拉开了帷幕。
其中的主要措施是:学习引进欧美先进农业技术和种子,如墨西哥的矮秆小麦高产品种;对全国适合耕种的土地采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和灌溉配套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在各地建立农业人才学院以研究农业种植技术;对农民种植进行奖励。
而后曼莫汉总理上台,又大规模实施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其中就包括积极引进中国的现代杂交水稻技术等。
正是这样的政策措施,极大促进了印度粮食生产发展,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1.7亿吨,开始逐渐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由此可见,政策的影响,确实是印度能养活十几亿人的重要因素。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内部自然的宗教和饮食习惯也是一大因素。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印度有着几千年前的宗教种姓制度,在佛陀、刹帝利、婆罗门等非世俗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崇尚信仰和极简。
有资料显示,约40%的印度人是简单的素食者,换言之印度有近5.6亿人饮食结构较为简单。
有数据,印度平均每人一年的粮食消耗是400斤左右,而中国则是1100斤。
也就是说,中国人均粮食消耗是印度的2.7倍多!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自己一年没吃1100斤粮食,这里主要是包括了吃肉,吃肉那么就要养猪、养鸡、养羊……消耗量自然大。
这就导致,尽管稻米在印度居民日常饮食中的占比较高,但总的粮食消耗量相对其他人口大国显然会少得多。
加之,印度人把牛等牲畜看作圣物,喂养宰杀率较低,大部分粮食没有给到动物消耗,印度的粮食自然就能有节余出来。
虽说印度有多余的粮食用于出口,也能凭借自己一己之力解决14亿多人的口粮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人,就真的能吃饱喝足。
这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不少印度人还只是在温饱起跑线。
2022年10月15日,欧洲两个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显示,印度在该报告列举的12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07名,即绝大部分印度人都在挨饿。
而印度当局的计划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也表明,该国至今大约有26.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理由是:整个印度人口中有70%左右的农民,全国有34.7%的人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79.9%的人不足2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2022年划定的每天2.15美元的贫困线标准,印度的标准是每个月360卢比,即4.15美元,到每天则是0.138美元左右,远低于国际组织确定的标准。
联合国的报告更是直接指出,印度有2.34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总人口16.4%,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样算下来,印度确实还存在大量处于温饱线的群体。
此外,世卫组织在2017年对印度调查发现,全国有超过6亿印度人无法获取足够热量的食物,有40%的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
这些结论意味着,印度养活14亿背后,可能只是人人有口饭吃,但印度大城市大量集中的贫民窟和印度广大农村地方的农民、儿童可能并没有得到富有丰富营养的食物。而这背后,也可能本身就是大量人口增长带来的隐患。
自然的馈赠让印度人得以在这片南亚大陆土地上种植出数亿吨产量的粮食,政府在农业和扶贫方面的持续努力,使得印度养活14多亿人不再成难题。
但作为当今世界新兴的国家市场,印度也是全球贫富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如何更好地让更多人从吃饱到吃好?
印度,还需要做得更多。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49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印度种粮食使用的是恒河的水。而恒河水里富含它岸边燒的死人的骨灰。恒河水种东西大大的肥,不需要使用其它化肥。
靠的是不把人当人
中国每年人均消费差不多50公斤肉 印度每年人均4公斤,就这样印度每年还有两千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 最搞笑的是1楼连印度都舔,服了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