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2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研究显示:面包燕麦酸奶...长期吃这类食物会变胖还变傻

新闻来源: 留学全知道 于2025-02-01 14:13:29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很多人自以为每天在健康饮食,但是殊不知,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每天摄入了很多糖份。糖份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普遍又如此隐匿,如果搬走超市里所有含糖的食物,货架上只会剩下20%的食物。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在警告人们,摄入糖份的危害,它不仅让人变得肥胖,过度紧张、还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通风等疾病。



遗憾的是,食物工厂的力量如此强大,它靠资本收买、操纵媒体甚至科研人员,遮蔽了关于糖份和饮食的众多真相,让人类身体轻易暴露于众多疾病之下,而我们对此并不自知。



先从Nigel说起,Nige来自于新西兰,他自称自己在饮食方面是很自律的人。

每天早上,Nige都会给自己做一杯咖啡,只会加一勺糖;



泡一碗燕麦(燕麦是很多西方人的早餐标配)。



还经常背着35公斤的石头与书去户外远足;



只有偶尔在周五的晚上,才会犒劳自己,吃一顿汉堡包。



他跟很多人一样,信奉一句话,只要坚持少吃低脂肪类的食物,并坚持运动,就不会变胖,以及保持健康。

因此,去医院检查前,Nigel对着镜头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自信。



但一顿检查后,Nigel愣住了。

医生说,Nigel因为糖份摄取过多,导致血液粘稠,有炎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另外,有些人别看他长得瘦,其实体内堆积了大量由糖转化而成的脂肪。



Nigel更是懵圈,自己平时几乎不怎么吃甜食,怎么就摄取了过量糖份?

另外一个疑惑是,糖份为什么会影响到他的健康?甚至导致他患有心脏病的风险?



为了弄清楚糖和人类健康状况的关系,另外一个澳大利亚小哥Damon Gameau以自己为“标本”,做了一个“疯狂”的实验,坚持60天吃糖,每天吃40勺会怎么样。

为什么是40勺这么多?但实际情况是,这还只是澳大利亚的人均水平。



这里指的糖,不是指汽水、巧克力、糖果或者冰淇淋这类大家普遍知晓的含有糖份的“垃圾食品”,而是大家误认为的那些健康的食品,但事实上这类食品也含有大量糖份。

比如果酱、无籽葡萄干、面包、意大利面、以及众多低脂食物。



在实验期间,Damon Gameau跟往常一样维持运动。



早上起来后,Damon的早餐是酸奶泡燕麦,加一杯苹果汁。



但这一顿寻常的早餐,竟然有20勺糖。



Damon感叹,原来一天吃40勺糖竟然如此容易。

实验进行到第18天后,Damon去看医生,医生说Damon已经有了脂肪肝迹象。



实验到一个月的时候,Damon体重重了10斤。



糖份为什么会让人如此容易变胖呢?

原来,糖份进入人的身体后,会变成果糖和葡萄糖,由于人的身体没有消化果糖的功能,它就转化成了脂肪,堆积在体内。

与此同时,Damon表示自己虽然每天在过度饮食,却很少有饱腹感。



医生说,这是因为Damon摄入的不是什么优质脂肪或者蛋白,肉类脂肪和蛋白才会真正让我们有饱腹感。

而那些很多人提倡的所谓低脂食物,其实都含有大量糖份,这种糖不会让我们有饱腹感。

但最让Damon意外的,是糖份竟然还影响到了他的情绪。

实验期间,Damon感到更容易疲惫,注意力减弱,愈发不思想集中。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葡萄糖水平持续的上升和下降,人的精力也会跟随着不断上升和下降,这会导致大脑功能不稳定。



而且吃糖还会让人“上瘾”。

有研究人员曾拿老鼠做实验,发现老鼠对糖的反应比对可卡因的反应还大。



人一旦吃越多的糖,会变得越来越爱吃糖。



在饥饿时,身体会等待着下一次的糖份摄入,糖的确会让人变得开心,但这只是短暂的,之后情绪会低落甚至焦虑。

对于那些长期吃糖的人来说,戒糖类似于戒烟一样困难。



实验进行到第35天时,Damon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坚持锻炼,脸上还长了痘。



实验到了60天时,Damon总共长胖了17斤,总脂肪含量提高了7%,腰围涨了10厘米,健康状况也一落千丈。



面对Damon的身体变化,研究人员也很是震惊,称之为灾难。



和很多人一样,Damon原本以为只要控制卡路里摄入量,身体就不会变胖。

但实际情况是,Damon在实验期间和实验之前都摄入了差不多甚至更少量的卡路里,但是实验期间所吃的食物,让他的肝脏堆积了难以消化的脂肪。

所以导致人们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卡路里,而是卡路里的来源。

实验结束后,Damon的食谱换成肉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新鲜蔬菜,Damon的身体重新恢复健康。



糖份在我们的生活里,究竟有多普遍?

新西兰大叔Nigel带我们来到超市一窥究竟。

一瓶英国人常吃的马麦酱竟然有7勺糖(马麦酱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相当读中国的老干妈)。



一瓶蕃茄酱有七勺糖。



看似与糖份无关的金枪鱼罐头,每一小罐含1勺糖。



妈妈们最爱买的烤豆子,每一罐接近含4勺的糖。



面包、蛋糕这类碳水化合物也含有不少糖份。



软饮料更是重灾区。

这款绿色饮料是新西兰孩子开派对必备的饮料,一瓶含47勺糖。



小瓶的可口可乐,一瓶有16勺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小朋友一天糖份的最高摄入量为4勺。(成年男性为9勺,女性为6勺)



如果小朋友一次喝完一瓶,相当于一次摄入了5天的糖份量。



有人曾提倡把麦当劳的可口可乐换成果汁会对我们的孩子友好很多,但是殊不知果汁的糖份并不比可口可乐少。

Damon在奶茶店随便点了一杯果汁饮料,一杯含139克糖(即34勺糖)。



这些软饮料可以轻易腐蚀孩子们还在生长与发育的牙齿,破坏牙组织。

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多三四岁的小孩出现蛀牙。



另外一部纪录片《甜蜜的负担:恶食工厂》镜头来到了肥胖率最高的国家——美国。

看完纪录片就会发现,人们的肥胖不仅与人们的食物“误区”有关,还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

一位中学男孩每天坚持运动,但是体重始终降不下来。

摄影组记录了他的一天饮食。

男孩说自己每天吃得都很健康,早餐给自己泡了一碗燕麦加一杯橙汁。(又是燕麦~)



顺便给自己准备一份“健康”的午餐带到学校,两片吐司面包做成三明治,中间抹上花生酱和果酱。



晚餐和家人一起吃意大利面,沙拉甜点、加一杯甜茶。

殊不知,男孩认为的健康饮食一点都不健康。

早餐:一碗燕麦含3勺糖,一杯果汁含5.5勺糖。



午餐:面包含1.5勺糖、花生酱含0.75勺糖,果酱含6勺糖,soda水9.74勺糖。



晚餐:意大利面含1.75勺糖,沙拉甜点含1勺糖、甜茶含5.75勺糖。



一天的糖份摄入量算下来,远远超过世卫组织的标准。

在美国,有些学校提供午餐,但是满眼放去,只有披萨、汉堡、薯条、三明治等可供选择。



有些家庭明知道这些快餐食品的危害,但是因为经济能力受限,负担不起超市里的“绿色食品”而别无选择。



糖究竟是如何“无孔不入”地进入到我们生活的,这就涉及到食品工厂的强大资本。

在七八十年代,人们把肥胖的罪魁祸首归咎于脂肪,因此在那个年代,低脂肪运动在社会盛行,家庭烘培不再采用天然饱和脂肪。

但是拿走食物中的脂肪后,食物吃起来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好吃,食物工厂深谙其道,于是,他们在食物中加入了糖,让食物变得便宜又好吃。

这导致低脂运动下,人们的肥胖率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变得变本加厉。于是在197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了第一次关于果糖食品是否安全的重新评估。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制糖产业付钱给科学家;癌症、心脏病机构以及公关公司,让他们出具报告与研究,证明糖份是“无辜”的。

这样的研究在媒体上随处可见,糖的危害性在一夜之间被“赦免”了。

就连至今,还不断有为“糖代言”的研讨会在举办着,这些研究人员极力证明糖份与糖尿病、心脏病无关,但是只要深扒就会发现研讨会背后的资助者是食品行业巨头。



更糟糕的是,类似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巨头公司,他们的广告“无孔不入”。

研究显示孩子2-3岁就可以记住品牌的名字,市场想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孩子们的零食、饮料被包装成“单纯无害”的样子,进入到电视上、网络上、户外广告里,让我们的孩子们以为食物就是披萨与可乐。



美国政府也想过干涉,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一位受访者痛心疾首地说,他们(食品公司)明知道糖份的危害,但是仍旧向公众撒谎,急于为糖脱罪,难道他们没有羞耻心吗?



好在,越来越多有良知的科学家以及意见领袖站了出来,为我们还原关于糖的真相。



在豆瓣上,有网友用“改变我人生的电影”来评价《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还有网友遗憾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



要知道,我们很多人生病其实都出在“吃”的问题上,中国有句俗语“病从口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实话说,看完这几部影片,对我的触动也是挺大的,它推倒了很多我们原以为正确的饮食与减重经验。

比如,有些人喜欢榨果汁喝,水果里有天然的糖份,这的确是健康的,但一旦进入榨汁机,最后提炼出的是一杯高度浓缩的糖份饮料。

所以,吃水果可以,但是把它榨成汁是“画蛇添足”。



如果想减重,要吃新鲜的蔬菜、瓜果、蛋白质、肉类脂肪,尽量不吃米饭、面条、面包、馒头这类含有大量糖份的碳水化合物。

新鲜牛奶是健康的,超市里的酸奶虽然口感好,但含糖量是惊人的。

拒绝喝一切软饮料,水是最健康的。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1)
22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bigsloth[★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1日17:40 回复
 回复9楼:常吃燕麦容易老年痴呆。
1  
评论人:xiaoyuyu604[☆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1日15:29 回复
都是生意。
3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