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可能会断粮?美国颜色革命总部被特朗普裁了(图)
新闻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 于2025-02-04 7:11:4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2025年2月3日,埃隆·马斯克发帖称,总统同意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就在同一天,川宝任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为国际开发署的代理署长。
这意味着,“美国国际开发署”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已不复存在,这是个爆炸性的举动,因为“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各国NGO的最大金主,是“颜色革命”的中枢。
一旦它被削弱,大量的NGO可能会断粮。
其实早在1月27日,国际开发署的官方网站就被发现打不开,社交媒体账号也注销了。
又过了两天,裁员开始。
“国际开发署”有一万名正式雇员,其中3000人左右在本土总部,7000多人在海外。在本土总部的3000人里,至少有600名中高级人员被解雇。
未被解雇的,也不能再进入办公场地,有些人试图回去取物品,却发现总部大楼进不去。
在海外的七千多人同样不能幸免,许多人发现自己办公用的手机和电脑,突然无法使用,邮箱也没法访问了,显然是被取消权限了。
如此一来,“国际开发署”便陷入了瘫痪,而主导这次行动的是“政府效率部”(DOGE)。“国际开发署”也成了川宝上台后,第一个被降本增效的机构。
问题来了,川宝和马斯克,为什么要把“国际开发署”作为首个目标呢?
2024年,“国际开发署”的预算高达500亿美元,只有一万人左右的雇员,作为对比,美国司法部的预算不到300亿美元,雇员11.3万。
拜登的四年里,“国际开发署”总计获得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是十分庞大的数字。我们知道,马斯克提出了“四年节省两万亿美元”的目标。
理论上,只要把“国际开发署”砍掉,就能完成10%的额度,很有诱惑力。而且,“国际开发署”在职能上没有多么不可替代。
教育部、农业部、财政部这种传统机构,很多职能是社会所必需的。贸然砍一刀下去,容易造成社会混乱,不得不谨慎一些。
而“国际开发署”的职能是对外援助,砍掉对社会的影响很小,是个软柿子,何况在孤立主义日益成为美国社会主流的今天,很多人早就不想对外援助了。
“国际开发署”的意识形态,也与MAGA严重冲突。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开发署”,明面上的工作是对外援助,实际干的却是颜色革命的勾当,比如对华援助项目,“国际开发署”在官网上写得清清楚楚,主要援助西藏。
只能说,懂的都懂。许多NGO的背后大老板,都是“国际开发署”。
2023年,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总计高达720亿美元,其中超过500亿美元是通过“国际开发署”发放的,比传说中的16亿美元要多得多。
这种机构,意识形态上肯定是严重偏民主党的,川宝就多次说过,“(该机构)一直由一群激进的疯子掌管,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
一刀下去,痛的是民主党。
美国联邦机构有三种:内阁部门、总统办公室下属部门和独立机构。
“国际开发署”就属于独立机构,是国会依据相应法律设立的,既不属于内阁部门,也不属于总统办公室部门,尽管总统有管辖权,但无权撤销机构。
想撤销机构要经过国会,相当麻烦。所以我们看到,川宝处理得很聪明,他利用总统的管辖权,任命卢比奥为“国际开发署”的代理署长。
这等于让国务院成为“国际开发署”的上级,再以机构合并的名义进行降本增效,这样就不违法。
并入国务院后,“国际开发署”的预算会被大幅削减,很难再有500亿美元那么多,原因也很简单,国务院的2024年总预算才不到700亿美元。
你一个下属机构敢要500亿美元,想什么呢?
值得注意的是,卢比奥在成为代理署长后,很快宣布将管理“国际开发署”的权力,委托给彼得·马洛克。
彼得·马洛克是谁呢?
我们知道,自从“弗洛伊德事件”后,削减警察数量和经费,就成了民主党的主张。与之相反的是,共和党主张增加警察数量和经费。
在许多地方,双方对立的趋势日益明显,得州的达拉斯市也不例外。
作为MAGA派,彼得·马洛克成立了一个NGO--“达拉斯英雄”,推动修改达拉斯市的城市宪章,要求增加900名警察,并提高警察和消防员的工资。
得州虽然整体偏红,但奥斯汀、休斯顿、达拉斯这些大城市却是偏蓝的,想获胜并不容易,彼得·马洛克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不断深入基层拉票。
彼得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去年11月的公投中,“达拉斯英雄”提出的各种条款获得通过,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他,由此一战成名,进入川宝的视线。
彼得·马洛克在国防部、商务部和“国际开发署”工作过多年,体制内经验丰富,川宝尤其看重他在“国际开发署”的工作经历。
川宝就职后,马洛克被任命为国务院对外援助办公室高级主任,川宝上任第一天签署的“停止对外援助90天”行政令,就是马洛克的主意。
在马洛克崭露头角后,民主党一通挖呀挖呀挖,意外挖到了一个事情:彼得·马洛克和妻子梅里特·马洛克,都参加过“占领国会山”,俩人是个铁MAGA。
只是当时他们没名气,故而无人注意。
让一个忠诚度拉满,且熟悉体制内运作的铁MAGA管理“国际开发署”,可想而知,大幅度的降本增效要来临了,被整废也不是不可能。
在国会山现场的彼得·马洛克和梅里特·马洛克
未来四年,“国际开发署”哪怕侥幸存活,其作用也会被严重削弱,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部分。
先说短期影响,主要在于俄乌战局。
根据《基辅独立报》的统计,自2022年2月24日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乌克兰提供的各种援助,约合376亿美元,而美国近三年来,合计援助乌克兰约18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占美国对乌总援助的五分之一左右,现阶段乌克兰的各种资源已很紧张,再减少五分之一,乌军的战场颓势将更明显。
难怪国际开发署瘫痪后,乌克兰上上下下无比焦急,泽连斯基还亲自喊话,希望对乌援助可以获得豁免,不过川宝明显懒得理,卢比奥发布的“豁免令”里,并没有乌克兰。
至于长期影响,则是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能力,将面临严重衰退。
美国发起颜色革命有一套流程,而流程的核心就是“国际开发署”这个指挥中枢,它负责花巨款资助各国NGO,培养各种带路党。
很多颜色革命的基础工作,也是“国际开发署”负责的。
比如在资助项目上,“国际开发署”更偏向社会议题,而不是政治,通过环保、教育、文化、动保等议题,悄然推动不同群体间的对立。
政治对立的基础,一定是社会群体的对立。
等积累了足够的不满,时机成熟,国家民主基金会等机构再下场,它们的资助项目更偏向政治议题,颜色革命进入冲刺阶段。
在这套流程里,“国际开发署”是主力输出,其他机构打辅助。失去了输出,辅助再强也没意义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四年后民主党回来,再重建“国际开发署”不就得了?
话虽如此,但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很难的,就像生意场上的客户,四年不合作,后面再想重新合作,会困难重重。
任何机构、国家和组织,都是破坏容易建立难,“国际开发署”亦不例外。四年时间,足以让很多渠道断掉,让很多资源失去,重建成本高昂。
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会是永远失去。何况,四年后是不是民主党还不一定呢。从这个角度看,川宝和马斯克,无疑干了一件大好事。
只不过,他们干的好事越多,也就越危险。俗话说,砸人饭碗犹如谋财害命。
民主党不会坐以待毙的,反扑,将会很猛烈。
这意味着,“美国国际开发署”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已不复存在,这是个爆炸性的举动,因为“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各国NGO的最大金主,是“颜色革命”的中枢。
一旦它被削弱,大量的NGO可能会断粮。
其实早在1月27日,国际开发署的官方网站就被发现打不开,社交媒体账号也注销了。
又过了两天,裁员开始。
“国际开发署”有一万名正式雇员,其中3000人左右在本土总部,7000多人在海外。在本土总部的3000人里,至少有600名中高级人员被解雇。
未被解雇的,也不能再进入办公场地,有些人试图回去取物品,却发现总部大楼进不去。
在海外的七千多人同样不能幸免,许多人发现自己办公用的手机和电脑,突然无法使用,邮箱也没法访问了,显然是被取消权限了。
如此一来,“国际开发署”便陷入了瘫痪,而主导这次行动的是“政府效率部”(DOGE)。“国际开发署”也成了川宝上台后,第一个被降本增效的机构。
问题来了,川宝和马斯克,为什么要把“国际开发署”作为首个目标呢?
2024年,“国际开发署”的预算高达500亿美元,只有一万人左右的雇员,作为对比,美国司法部的预算不到300亿美元,雇员11.3万。
拜登的四年里,“国际开发署”总计获得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是十分庞大的数字。我们知道,马斯克提出了“四年节省两万亿美元”的目标。
理论上,只要把“国际开发署”砍掉,就能完成10%的额度,很有诱惑力。而且,“国际开发署”在职能上没有多么不可替代。
教育部、农业部、财政部这种传统机构,很多职能是社会所必需的。贸然砍一刀下去,容易造成社会混乱,不得不谨慎一些。
而“国际开发署”的职能是对外援助,砍掉对社会的影响很小,是个软柿子,何况在孤立主义日益成为美国社会主流的今天,很多人早就不想对外援助了。
“国际开发署”的意识形态,也与MAGA严重冲突。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开发署”,明面上的工作是对外援助,实际干的却是颜色革命的勾当,比如对华援助项目,“国际开发署”在官网上写得清清楚楚,主要援助西藏。
只能说,懂的都懂。许多NGO的背后大老板,都是“国际开发署”。
2023年,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总计高达720亿美元,其中超过500亿美元是通过“国际开发署”发放的,比传说中的16亿美元要多得多。
这种机构,意识形态上肯定是严重偏民主党的,川宝就多次说过,“(该机构)一直由一群激进的疯子掌管,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
一刀下去,痛的是民主党。
美国联邦机构有三种:内阁部门、总统办公室下属部门和独立机构。
“国际开发署”就属于独立机构,是国会依据相应法律设立的,既不属于内阁部门,也不属于总统办公室部门,尽管总统有管辖权,但无权撤销机构。
想撤销机构要经过国会,相当麻烦。所以我们看到,川宝处理得很聪明,他利用总统的管辖权,任命卢比奥为“国际开发署”的代理署长。
这等于让国务院成为“国际开发署”的上级,再以机构合并的名义进行降本增效,这样就不违法。
并入国务院后,“国际开发署”的预算会被大幅削减,很难再有500亿美元那么多,原因也很简单,国务院的2024年总预算才不到700亿美元。
你一个下属机构敢要500亿美元,想什么呢?
值得注意的是,卢比奥在成为代理署长后,很快宣布将管理“国际开发署”的权力,委托给彼得·马洛克。
彼得·马洛克是谁呢?
我们知道,自从“弗洛伊德事件”后,削减警察数量和经费,就成了民主党的主张。与之相反的是,共和党主张增加警察数量和经费。
在许多地方,双方对立的趋势日益明显,得州的达拉斯市也不例外。
作为MAGA派,彼得·马洛克成立了一个NGO--“达拉斯英雄”,推动修改达拉斯市的城市宪章,要求增加900名警察,并提高警察和消防员的工资。
得州虽然整体偏红,但奥斯汀、休斯顿、达拉斯这些大城市却是偏蓝的,想获胜并不容易,彼得·马洛克进行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不断深入基层拉票。
彼得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去年11月的公投中,“达拉斯英雄”提出的各种条款获得通过,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他,由此一战成名,进入川宝的视线。
彼得·马洛克在国防部、商务部和“国际开发署”工作过多年,体制内经验丰富,川宝尤其看重他在“国际开发署”的工作经历。
川宝就职后,马洛克被任命为国务院对外援助办公室高级主任,川宝上任第一天签署的“停止对外援助90天”行政令,就是马洛克的主意。
在马洛克崭露头角后,民主党一通挖呀挖呀挖,意外挖到了一个事情:彼得·马洛克和妻子梅里特·马洛克,都参加过“占领国会山”,俩人是个铁MAGA。
只是当时他们没名气,故而无人注意。
让一个忠诚度拉满,且熟悉体制内运作的铁MAGA管理“国际开发署”,可想而知,大幅度的降本增效要来临了,被整废也不是不可能。
在国会山现场的彼得·马洛克和梅里特·马洛克
未来四年,“国际开发署”哪怕侥幸存活,其作用也会被严重削弱,带来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部分。
先说短期影响,主要在于俄乌战局。
根据《基辅独立报》的统计,自2022年2月24日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乌克兰提供的各种援助,约合376亿美元,而美国近三年来,合计援助乌克兰约18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国际开发署的援助,占美国对乌总援助的五分之一左右,现阶段乌克兰的各种资源已很紧张,再减少五分之一,乌军的战场颓势将更明显。
难怪国际开发署瘫痪后,乌克兰上上下下无比焦急,泽连斯基还亲自喊话,希望对乌援助可以获得豁免,不过川宝明显懒得理,卢比奥发布的“豁免令”里,并没有乌克兰。
至于长期影响,则是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的能力,将面临严重衰退。
美国发起颜色革命有一套流程,而流程的核心就是“国际开发署”这个指挥中枢,它负责花巨款资助各国NGO,培养各种带路党。
很多颜色革命的基础工作,也是“国际开发署”负责的。
比如在资助项目上,“国际开发署”更偏向社会议题,而不是政治,通过环保、教育、文化、动保等议题,悄然推动不同群体间的对立。
政治对立的基础,一定是社会群体的对立。
等积累了足够的不满,时机成熟,国家民主基金会等机构再下场,它们的资助项目更偏向政治议题,颜色革命进入冲刺阶段。
在这套流程里,“国际开发署”是主力输出,其他机构打辅助。失去了输出,辅助再强也没意义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四年后民主党回来,再重建“国际开发署”不就得了?
话虽如此,但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很难的,就像生意场上的客户,四年不合作,后面再想重新合作,会困难重重。
任何机构、国家和组织,都是破坏容易建立难,“国际开发署”亦不例外。四年时间,足以让很多渠道断掉,让很多资源失去,重建成本高昂。
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会是永远失去。何况,四年后是不是民主党还不一定呢。从这个角度看,川宝和马斯克,无疑干了一件大好事。
只不过,他们干的好事越多,也就越危险。俗话说,砸人饭碗犹如谋财害命。
民主党不会坐以待毙的,反扑,将会很猛烈。
Advertisements
网编:空问站 |
|
41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2024年,“国际开发署”的预算高达500亿美元,只有一万人左右的雇员,作为对比,美国司法部的预算不到300亿美元,雇员11.3万。
成立于1961年的“国际开发署”,明面上的工作是对外援助,实际干的却是颜色革命的勾当,比如对华援助项目,“国际开发署”在官网上写得清清楚楚,主要援助西藏。 只能说,懂的都懂。许多NGO的背后大老板,都是“国际开发署”。 2023年,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总计高达720亿美元,其中超过500亿美元是通过“国际开发署”发放的,比传说中的16亿美元要多得多。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