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47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疗效差 外媒:“无效”的仿制药引发中国民众愤怒(组图)

新闻来源: BBC 于2025-02-12 4:43:4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集中采购的国产仿制药效果引起中国民众质疑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郭悠(Koh Ewe)Role,BBC记者


医生担心公立医院使用的仿制药疗效越来越差,这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愤怒,政府对此做出罕见回应。

医生表示,他们认为,国家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鼓励人们使用廉价的仿制药,而不是原厂品牌药,这导致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了人们的安全。

但多家官方媒体周日引述中国官员的话称,这是观念问题,而不是现实问题。

一份报告称,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关于药物无效的说法“大多来自人们的轶事和主观感受”。

官方的回应并没有消除民众对公立医院和药房药品声誉的担忧。这是对医疗保健系统的最新挑战,该系统因人口快速老化而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图像来源,EPA-EFE/REX/Shutterstock

图像加注文字,公立医院和药房的大多数药品都是透过采购流程储备的

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围绕使用仿制药的争论始于去年12月,当时当局公布了近200家拥有与中国公立医院合作销售药品的公司名单。几乎所有这些制造商都是国内仿制药制造商。

今年1月份,这个问题愈演愈烈。当时,上海一家医院的科室主任在一段广为流传的视讯访谈中表达了他对药品采购系统的担忧。

郑民华列举了目前遇到的问题,包括“抗生素引起过敏、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等。

郑医生的话立即引起了共鸣,并被浓缩为一条社交媒体口号,在过去一个月内已被数百万人看到——尽管此后微博上关于该话题的大部分讨论均遭审查。许多人站出来分享自己服用涉嫌不合格药物的不良经验。

一位微博用户写道:“我在2024年做了肠道手术,手术前必须服用泻药。”他们说,即使剂量加倍,他们服用的药物也“没有任何效果”,他们不得不透过喝咖啡来帮助清理肠道。

人们对仿制药功效的担忧引起广泛的不信任,并使得一些人不愿意使用它们。

中国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上的一名用户表示,当医院的医生给他们开了一种抗生素的仿制药时,他们会立即上网购买“原版”、“真药”,因为仿制药“味道不一样”。

“最近感冒的人很多,很多人可能买了这种药,赶紧给你的朋友发提醒,让他们买之前先看看这个牌子。”该用户提醒道。

一些讨论采购争议的热门帖子目前已经从平台下架,但尚不清楚是谁对这些贴文进行删除。中国网路受到严格监控,当局和使用者本身都存在着强烈的审查文化。

著名播客主持人孟常在一篇措辞严厉的帖子(现已删除)中严厉批评了公共部门缺乏进口药品:“如果这不是底线,我不知道什么是底线。”

公众的愤怒也集中在难以获得人们认为品质更好的进口药品。

针对当局试图让人们对仿制药的品质放心的做法,一位微博用户写道:“只要我们被允许自己购买品牌药,我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药品采购制度如何运作?

这个制度在2018年推出,旨在降低国家在药品方面的支出,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公立医院约70%的年度药品需求进行招标。

各个药品制造商随后竞争提供最低的药品价格来赢得这些利润丰厚的合约。

这为国产仿制药带来了优势,其含有与原始专利药物相同的活性药物成分,但由于不含高昂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通常便宜数倍。

中国已成为全球仿制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之一,既向国外消费者出口成品,也向外国公司出口关键成分。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仿制药制造商在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上竞相以有竞争力的价格销售其产品。

仿制药要符合中国采购程序的资格,就必须经过测试,并确定其与品牌药足够相似。

北京方面认为,药品集采系统在实施的头五年为数百万居民节省了超过500亿美元(400亿英镑)。

但在采购过程中,一些药厂提供的药品价格极低。去年12月的得标产品之一,是售价不到一美分的阿斯匹灵片剂。。

“不到一分钱的药片能吃吗?”一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副教授斯泰西·张(Stacy Zhang)对BBC表示:“中标的制造商通常将价格定得很低,以至于他们可能难以生产出含有正确成分的高质量药物,这可能会导致药物无效。”

她补充说,虽然采购系统“并非旨在限制获取进口品牌药品”,但它仍可能“影响药品的可获取难度”。

数据和功效问题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人口快速老化对医疗体系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上个月,包括郑医生在内的20名医生向上海市政府提交了一份提案,其中指出“业内普遍担心采购价格过低,导致不道德的公司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影响药品疗效”。

“医生很无助,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且没有渠道来反馈问题。”

杭州医生夏志敏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仿制药效果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核。在报告中,他强调了采购清单上仿制药试验中存在的可疑数据——该数据与其所基于的原始药物的数据完全相同。夏医生认为这可能是诈欺的证据。

国家药品管理局回应称,他的发现是由于“编辑错误”。他的文章现已被删除。

加剧品质问题的是假药,它们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的仿制药和品牌药市场,很难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描述为全球健康问题。

南卡罗来纳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凯文·卢(Kevin Lu)对 BBC 表示:“为了提高可负担性,引入具有成本效益的仿制药至关重要。”

他补充说,采购过程需要“加强品质控制”和“持续改进药品审批和制造标准”。

陷入危机的行业

这场争议发生之际,中国的医疗体系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人口快速老化意味着,过去20年间,中国的总卫生费用增加了近20倍,到2023年将达到9兆元(1.25兆美元;1兆英镑)。

全国范围内,公共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短缺。一些省份已经出现赤字,这些地方政府过去严重依赖土地出售收入,如今由于房地产危机席卷中国经济,他们陷入债务困境。

同时,医疗保健系统也正经历信任危机。自21世纪以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攻击不断增多,其根源在于对资源匮乏和对医生信任度下降的愤怒。

与迫害政治异议人士或镇压新疆维吾尔族等被视为政治敏感且被当局严格审查的问题不同,围绕药品采购的持续争议至少已被国家承认为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1月19日在声明中表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些安全问题,并将就药品采购政策征求意见。

国营媒体《生命时报》援引一位公共卫生学者的话称:“不可否认,国家集中采购仍处于起步阶段。制药公司众多,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文章中提到的其他专家也呼吁改进药品评估标准。

当局试图挽救采购系统摇摇欲坠的形象时,所有的审查都遮蔽了一个旨在实现双赢的系统:既能拯救生命,又能节省金钱。

正如一位微博用户所说,降低药价所节省的钱对于中国的国家医疗成本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他们写道,允许广泛使用潜在缺陷的药物无异于“饮鸸止渴”。


			
网编:空问站

鲜花(0)

鸡蛋(2)
47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全通[★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6:11 回复
 回复15楼:连歌都能听得出是原唱和仿唱,就算是同样的演唱者,能听得出录音棚录的,还是大街上随便唱的;同样的谱,不一样的人能弹出不一样的风格,自然有高下之分。
话又说回来,少数仿制药比原研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如匹伐他汀。
6  
评论人:根正苗红[☆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54 回复
 回复1楼:
特供药
11   1
评论人:根正苗红[☆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52 回复
 回复19楼:
五毛们还在做着你们习主席一样的春秋大梦——永远无法实现的中国梦呢?!
18   3
评论人:根正苗红[☆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51 回复
领导们都在用着特供药呢,怎么会管你屁民的死活?!
15   1
评论人:Tian_1_5[♂☆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18 回复
 回复1楼:疫情的时候特朗普用的药好像跟你们也不一样呢
8   1
评论人:买车有啥用呀[☆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05 回复
美国支付BBC费用了?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18   4
评论人:雅痞士[♂★霉离间祸众国★♂][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01 回复
BBC好像比中国民众还愤怒,哈哈哈,主要是因为中国大陆排除了很多原研药,你原研药想进医保,配合降价就行了,何必在这里叽叽歪歪呢。
15   3
评论人:googlebot[★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2日5:00 回复
没有根据抹黑国产药
9   2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