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符月华自杀 涉嫌长期性侵学生的教师会判死刑吗?(图)

新闻来源: 扬子晚报/桌子的生活观 于2025-02-13 3:58:1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百色涉嫌长期性侵学生的教师会判死刑吗?

2月11日晚,广西百色市联合工作组发布通报称,经调查核实唐某某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举报性侵学生的教师唐某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农女士的表妹受侵害时年仅15岁,相关举报信息在网络流传后,也引发不少网友对14岁以上未成年人“性同意权”是否会成为唐某脱罪的借口,进而导致法律难以对其进行制裁。对此,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张洁律师向记者介绍,本案中唐某某的行为并不会因其精心营造出“师生恋”假象而影响判刑。

张洁表示,唐毓文在2017年至2020年间与受害人发生性关系,可能涉嫌强奸罪。因其行为导致受害人患重度抑郁症伴精神分裂并最终自杀,属于情节特别恶劣,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或死刑。

但该案在司法程序中仍会面临一些证据难点。张洁指出,其中存在强迫性难以直接证明,“首次发生性关系时,受害人才15岁,不具备性经验,且被自己的班主任在晚上性侵,整个人可能处于‘懵住’的状态,难以明确表达反抗或拒绝。”唐某某可能还使用了引诱、说教等精神控制手段,或者受害人出于合理化痛苦经历的动因,双方关系会演化并呈现出“师生恋”的表象,导致在强制性认定上存在难度。

比较乐观的是,自2023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指出,办理这类案件倾向于重视未成年人受害人的陈述,不僵化依赖客观证据。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未成年人很难第一时间报警、固定证据,很多案件多年后才案发,直接的客观证据(如物证、监控、DNA等)缺失,因此公安更重视受害人陈述。受害人陈述了与非亲历不可知的细节,与全案证据印证,可以排除指证、诱证、诬告、陷害可能的,一般应当采信。

而该起案件中,受害者的自述日记、医疗记录、证人证言均能够支持违背真实意愿的成立。双方虽然在微信聊天中有出现“师生恋”假象,但在受害人日记中认为这段性经历不正常、不光彩,自责“伤害师母”,并在朋友圈和班级群中表达怨恨、揭露嫌疑人恶行。这些矛盾言行最终发展为精神分裂,可推定性行为违背其真实意愿。

张洁提到,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特殊照护人员性侵罪,该罪名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特殊照护人员是指对未成年人负有照护职责的人员,如教师、医务人员、监护人等。根据法律规定,利用职务便利对未成年学生实施性侵的行为,将构成此罪。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的特殊照护人员,若行为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过该案或难以适用该罪名定罪。原因是相关修正案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而受害人的案件发生在此之前。修正案实施时受害人已满18周岁(高中已经毕业),且侵害行为可能已经终止。因此,不符合特殊照护人员性侵罪的适用条件。

“尽管如此,唐毓文的行为仍然严重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并可能涉嫌其他犯罪,如强奸罪等,仍应依法追究其责任。这个罪名的出台,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警惕自己的职业行为,严格履行对学生的保护责任。”张洁向紫牛新闻记者总结道,后续根据公检法侦查及证据认定,若该案强迫性被认定,则唐某某可按强奸罪处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若强奸罪难以认定,则可能适用特殊照护人员性侵罪,但因溯及力问题,追究刑事责任存在一定难度。


相关报道

广西理科女状元之死:那个“狼师”,一步步诱她进深渊……





为什么总是等到人死了,苦痛才能被看见?

2025年1月17日,一条年轻生命永远被定格。



她叫符月华,出生在广西一个偏远农村。

家境贫寒,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底层劳动者,她是家中唯一独女。

和许多出身底层的孩子一样,读书是她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她也足够争气。

她曾以全县第一考入百色祈福高中。

又以全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

本应风华正茂、拥有光明未来的她,却在23岁突然结束生命。

而当翻开她的日记,我们看到的是千疮百孔的过往,以及摇摇欲坠的人生。



他叫唐毓文,顶着太多光环。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2017级年级主任”、“优秀指导教师”、“百色祈福高中十佳青年教师”、“百色优秀班主任”……



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看起来德高望重的高级教师,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衣冠禽兽。

2017年,15岁的符月华以全县第一考入高中,可没过多久突然成绩出现巨大波动,还出现了自残、自杀倾向。

家人找到学校,结果班主任唐毓文解释道:“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了。”

可实际上呢?

符月华在日记里写道:某天晚自习后,只因她多问了唐毓文几个问题,碰巧遇到熄灯时和老师一起下楼,老师就以爱她的名义,在办公室强行和她发生了关系……



从那之后,唐毓文就开始对符月华进行情感操控。

一边不断地说着“小乖乖”“爱你”“想你”,把性侵包装成恋爱。



一边又利用教师的身份权利,一遍遍强制对她压迫,逼迫她听话。



要知道,唐毓文的老婆那时正在怀二胎。

就像林奕含一样,当懵懂的符月华不知道如何自处后,只得不断用“我爱他”去试图合理化这段畸形的关系。

她在日记中反复提到“我愿为他而死”、“是我太骚了,太贱了。”“我是个有罪之人。”



但这怎么能是真的爱呢?

性侵事件后,符月华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频繁自杀。



后来在第一次高考中途,她抑郁症突然发作,放弃了考试。

第二年,她转回老家复读后,又以全县第一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但是,尽管她考上了名校,摆脱了恶魔老师,但噩梦伴随终身。

上了大学后她的抑郁症仍然反复发作,让她最终不得不退学回家。

多么优秀的孩子!但她的人生就这样被毁了.....

而她的父母,一直被蒙在鼓里。

符月华父母在她6岁时离婚了,高中时虽然备受折磨,但她从没对父母说出实情,直到符月华去世家人整理笔记才发现事情真相。

符月华也曾尝试过“自救”。

当她长大意识到,当初所谓的“爱情”是“性侵”后,她愤怒地在高中班级群中,揭露唐毓文的罪行。

可她得到的,是同学对昔日班主任的维护,以及对她的质疑和污蔑。



而唐毓文直接解散了群聊,试图掩盖事实。



他成功了吗?成功了。

好人多磨难,恶人乐逍遥。

唐毓文继续做着他的优秀教师,而符月华却自杀了。

有网友扒出了她生前在知乎上写的一段文字。

一位天之骄子,本可以拥有光明的前程。

可在退学后她去咖啡店找了份工作,干了半个月就被迫辞职,因为店长发现了她自残的痕迹。

她最终决定回老家县城,只想找一份两三千的工作,清洁工、服务员都行,只要精神自由就好。



但在生活的逼迫和内心的绞杀中,她一步步走到了自杀的边缘。

在她自杀后,她的表姐站出来为她维权。

而随着舆论的发酵,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

最新消息显示:唐毓文被双开,还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她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绝望、希望与破碎的悲剧。

她曾是全家的希望,是那个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她的青春被黑暗吞噬,她的未来被无情剥夺。

她的离去,让我们看清背后的罪恶,这并不是师生恋,而是性侵,是PUA。

她的悲剧也在警醒着我们,普通孩子离这样的罪恶,其实近在咫尺。



我们很多文艺作品,喜欢美化师生恋,甚至很多媒体给师生恋赋予浪漫而悲情的色彩。

这导致很多孩子在懵懂期的时候,很容易对老师产生一种光环,对师生恋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我想说的是,成年男老师和花季女孩根本不会存在所谓“师生恋”,只有拿着“师生恋”当挡箭牌的性侵!

在符月华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

后来才知道,原来恋爱是有过程的,是要先经过暧昧、塞情书、偷偷牵手的脸红拥抱、鼓起勇气的接吻,但我再也不会有了,我直接被……



成熟甚至是有家室的男老师,会真正爱上一个跟自己认知、经历都不匹配的一个女学生吗?

绝对不会。

他们心里跟镜子似的,他们对女学生有的是性欲,有的是对年轻美好肉体占有的欲望。

但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只能将这种龌龊的想法美化成师生恋。

等到学生意识到这不是爱时,往往已经落入老师的魔爪。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师生恋。

因为师生这一身份,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段关系是畸形、不平等的。



在这次事件里,唐毓文选择的,是贫困听话、没什么背景的乖孩子。

然后以老师的身份,要求符月华听话,满足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符月华不拒绝呢?

这或许就是源于:老师、学生,身份差异下的权力不平等。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权威、主导地位。

当教师发出要求时,由于恐惧教师的权威,或者老师的光环,他们下意识就会听话,不敢反抗,只能任由其摆布。

尤其是那些“乖孩子”。

所以你会发现,以往类似案件里,都存在着老师对学生的“权力压迫”。

比如之前有老师利用贫困生补助,逼迫学生就范。

有老师掐着学生保研、毕业资格,要求学生“听话”。

对于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孩子来说,这份权力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可能导致学生完全被老师拿捏了。

所以,在不平等的权利土壤下,生不出自由恋爱之花。

真正健康的两性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

一些心怀不轨的老师,他们清楚知道孩子情感认知不健全,明白孩子对爱情充满幻想又缺乏判断能力,便利用这一弱点,将罪恶伪装成爱。

他们会以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为由,频繁与学生接触,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学生逐渐放下防备。

接着,用甜言蜜语和虚假承诺,一步步将孩子引入深渊。

这不是爱,这是诱奸。

有知情者透露:唐毓文不是初犯。

之前也有疑似学生在网上举报,但是学校为了“名声”,将这件事掩盖过去。

他只是被撸了职位,换个班级继续教书。



一个禽兽老师,一个如花季般美好女孩的人生轨迹,就被彻底被改写。

她的人生本该有无限可能,但还没有开始飞扬就被老师亲手掐灭。

每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多学校总是优先考虑维护学校的声誉和缩小事件的影响范围。

尤其是那些所谓 “优秀教师”“编制内教师”,常常因为出色的教学能力或者铁饭碗,而使道德上的龌龊被轻易掩盖。

这些作恶者被保护得严严实实,而无辜的学生们却要独自承受着长久的身心折磨。

这种不公平的处理方式,不仅加重了对受害者的伤害,更传递出一种极其错误的信号:

即使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从而会越来越猖獗。

对坏人的纵容,是一种比罪恶本身更大的罪恶。

符月华的悲剧,绝非个例,它是一记沉重的警钟。

我们不能再对这样的悲剧视而不见,不能再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因为还是受害的孩子也可能是明天你我的孩子。

当类似事件发生,无论家长、学校还是社会,一定要坚定地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与作恶者斗争到底,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

要让孩子知道,她们没有错。

只有让作恶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她才会重新信任这个世界。

希望唐毓文能够严惩,也希望类似的悲剧自此以后开始改写!

			
Advertisements
网编:空问站

鲜花(1)

鸡蛋(0)
2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