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瞄准中国航母的日本高超导弹,已成功试射4次(组图)
新闻来源: 大雾拦江 于2025-02-13 18:03:5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笔者之前多次提到,尽管日本自卫队如今的整体实力相比解放军已经明显逊色,但在某些领域的进展却不容小视。日本防卫省近日宣称,为提高“岛屿防御并强化防区外打击能力”而研制的新型高超音速导弹进展顺利,仅去年就已经在美国成功进行了4次试射——笔者不会忘记,此前日本媒体曾公开宣布,该系列导弹的作战目标之一就是中国航母!


日本防卫省发布的公告显示,这种所谓“岛屿防御高超音速滑翔弹”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在过去一年间,已在美国加州地区完成4次试射,初步验证系统可行性,同时搜集相关飞行数据,做为日后改进的参考。防卫省同时还发布了相关发射视频,并宣称相关研究预计在2025财年度完成,并持续推动小批量生产,2026年开始投入实战部署。
之所以笔者认为需要正视日本的高超音速导弹威胁,是因为它的整体进展似乎还在美国同类武器之上。日本在某些尖端武器的研制进度超过美国此前并不罕见,例如美国在“标准-3”反导拦截弹方面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本提供的技术。

近年来日本多次宣称“冲绳诸岛面对的解放军威胁越来越大”,而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约200公里,需要引入更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以保护“西南诸岛”。根据防卫省公开资料,2015财年开始研制这种高超音速导弹时,计划于2029年投入使用。然而日本认为“安全环境出现恶化”,要求该导弹的研发速度加快3年。目前正在测试的属于第一阶段的Block 1版本,可以攻击地面目标和海上舰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最大射程约500公里,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加入陆上自卫队服役。
该导弹从2023年起已展开小批量生产,日本方面宣称,试射证明该导弹在飞行期间具可变弹道的机动优势,将有效降低对手拦截成功的机率。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该导弹可以配备专用的反舰战斗部,可穿透航母装甲甲板,钻入其内部再引爆,从而让舰载机无法起降,还可破坏边长为数百米的正方形区域内的目标。可以说,该型导弹从设计之初便将目标瞄准大型水面舰艇。

日本对此并不避讳,日本防卫装备厅曾在2019年日本首届“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上展示“高超音速滑翔弹”模型,并使用模拟动画演示其打击航母的作战过程——其中作为攻击目标的航母外形酷似中国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考虑到中国海军目前还没有配备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防空反导系统,因此如果日本的这种导弹具备实战能力,并得到美军提供的战场情报支持,对我们的威胁不容小视。

日本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外形特征与典型的双锥体战斗部高超音速导弹明显不同
不过笔者仔细查看了这次日本防卫省发布的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照片,发现似乎与日本原先宣传略微不同的细节差异。早先防卫省宣称,Block 1版本是采用带尾舵的双锥体战斗部,外形类似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但从这次发布的实际照片看,它仍采用了相对常规的典型近程弹道导弹弹头,配备了4片相对较大的弹翼。众所周知,对于高超音速飞行而言,大型弹翼虽然有利于调整飞行方向,但会显著增加飞行阻力,对提高弹头的飞行速度非常不利。

中国东风-15B战术弹道导弹
笔者猜测,当前试射的日本“高超音速滑翔弹”很可能是“挂羊头卖肉”,属于具备部分机动弹道能力的常规弹道导弹,类似中国“东风-15”战术弹道导弹的后期改进型。日本可能还没有吃透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双锥体弹头也没有掌握——这倒也并非没有可能,虽然双锥体弹头看似在中俄等国已经白菜化了,但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仍是高技术的象征,采用双锥体弹头的美国空军AGM-183A导弹和美国陆军“暗鹰”导弹都还没有服役(AGM-183A项目屡次试射失败后干脆下马了)。未来日本可能采取一边小批量生产一边研制的方法,继续推进后续双锥体战斗部的高超音速导弹的生产。

不管怎么样,日本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进展的确值得我们警惕。美国《海军新闻》网站称,该系列的后续改进型号还包括射程2000公里的Block 2A和3000公里的Block 2B,它们采用更先进的乘波体外形和冲压发动机,预计飞行速度更快,分别将于2027财年和2030财年投入使用。根据防卫省2022年12月发布的《防卫建设计划》,日本陆上自卫队将分别在九州和北海道组建两支装备这种导弹的部队,它们的打击范围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亚太地区。


日本防卫省发布的公告显示,这种所谓“岛屿防御高超音速滑翔弹”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在过去一年间,已在美国加州地区完成4次试射,初步验证系统可行性,同时搜集相关飞行数据,做为日后改进的参考。防卫省同时还发布了相关发射视频,并宣称相关研究预计在2025财年度完成,并持续推动小批量生产,2026年开始投入实战部署。
之所以笔者认为需要正视日本的高超音速导弹威胁,是因为它的整体进展似乎还在美国同类武器之上。日本在某些尖端武器的研制进度超过美国此前并不罕见,例如美国在“标准-3”反导拦截弹方面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本提供的技术。

近年来日本多次宣称“冲绳诸岛面对的解放军威胁越来越大”,而日本陆上自卫队现役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约200公里,需要引入更先进的高超音速导弹以保护“西南诸岛”。根据防卫省公开资料,2015财年开始研制这种高超音速导弹时,计划于2029年投入使用。然而日本认为“安全环境出现恶化”,要求该导弹的研发速度加快3年。目前正在测试的属于第一阶段的Block 1版本,可以攻击地面目标和海上舰艇,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最大射程约500公里,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加入陆上自卫队服役。
该导弹从2023年起已展开小批量生产,日本方面宣称,试射证明该导弹在飞行期间具可变弹道的机动优势,将有效降低对手拦截成功的机率。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该导弹可以配备专用的反舰战斗部,可穿透航母装甲甲板,钻入其内部再引爆,从而让舰载机无法起降,还可破坏边长为数百米的正方形区域内的目标。可以说,该型导弹从设计之初便将目标瞄准大型水面舰艇。

日本对此并不避讳,日本防卫装备厅曾在2019年日本首届“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上展示“高超音速滑翔弹”模型,并使用模拟动画演示其打击航母的作战过程——其中作为攻击目标的航母外形酷似中国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考虑到中国海军目前还没有配备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防空反导系统,因此如果日本的这种导弹具备实战能力,并得到美军提供的战场情报支持,对我们的威胁不容小视。

日本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外形特征与典型的双锥体战斗部高超音速导弹明显不同
不过笔者仔细查看了这次日本防卫省发布的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照片,发现似乎与日本原先宣传略微不同的细节差异。早先防卫省宣称,Block 1版本是采用带尾舵的双锥体战斗部,外形类似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但从这次发布的实际照片看,它仍采用了相对常规的典型近程弹道导弹弹头,配备了4片相对较大的弹翼。众所周知,对于高超音速飞行而言,大型弹翼虽然有利于调整飞行方向,但会显著增加飞行阻力,对提高弹头的飞行速度非常不利。

中国东风-15B战术弹道导弹
笔者猜测,当前试射的日本“高超音速滑翔弹”很可能是“挂羊头卖肉”,属于具备部分机动弹道能力的常规弹道导弹,类似中国“东风-15”战术弹道导弹的后期改进型。日本可能还没有吃透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双锥体弹头也没有掌握——这倒也并非没有可能,虽然双锥体弹头看似在中俄等国已经白菜化了,但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仍是高技术的象征,采用双锥体弹头的美国空军AGM-183A导弹和美国陆军“暗鹰”导弹都还没有服役(AGM-183A项目屡次试射失败后干脆下马了)。未来日本可能采取一边小批量生产一边研制的方法,继续推进后续双锥体战斗部的高超音速导弹的生产。

不管怎么样,日本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进展的确值得我们警惕。美国《海军新闻》网站称,该系列的后续改进型号还包括射程2000公里的Block 2A和3000公里的Block 2B,它们采用更先进的乘波体外形和冲压发动机,预计飞行速度更快,分别将于2027财年和2030财年投入使用。根据防卫省2022年12月发布的《防卫建设计划》,日本陆上自卫队将分别在九州和北海道组建两支装备这种导弹的部队,它们的打击范围已经覆盖了大部分亚太地区。
网编:睿文 |
|
27 条 | |||
|
|||||
如果日本要介入中国的武统,那也必须接受有可能灭国的可能吧!因为当中国贫弱时,日本是怎样的对待中国人,那么在现在有各种现代武器的中国人面前,就得想想自己有没有被中国人残忍的报复呢?
日本海自在20年前实力号称可以一小时团灭整个中国海军,但现在单扛中国海军有点吃力了。不过如果加上美国第7舰队,则实力仍超过中国海军,打起来赢面仍有六成。
|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