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不会填补“美国优先”留出的空间?(图)
新闻来源: 德国之声 于2025-02-16 7:26:27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猛烈抨击欧洲盟友,让外界进一步担心华盛顿会越发走向孤立主义。与此同时,与会的中国政界、学界人士,则不断地对欧洲释放善意。北京是否会填补美国撤出国际舞台导致的权力真空?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月14日的讲话惹恼了许多在场的欧洲政要。他当场指责欧洲的言论自由“出现倒退”,指责欧洲接纳了太多移民,还为特朗普的俄乌和平构想辩护。许多人担心,如果按照特朗普的想法,俄罗斯将会占据上风。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乌斯直言万斯的言论“令人无法接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次日演讲中暗示“欧美数十年来的关系正在结束”。相比美方的咄咄逼人,与会的中国外长王毅似乎更具亲和力。他在演讲中以充满包容性的语气表示,中国将欧洲视作伙伴而非对手,还强调愿意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和德国总理肖尔茨的双边会晤中,王毅也说,中方愿意深化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并呼吁中国和欧盟加强“加强优势互补,深化务实合作”,“坚持自由贸易,践行多边主义”。在美国日益趋于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到底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图像来源: Cui Mu/DW曾经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担心中国崛起必然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从而极有可能引发重大冲突的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认为,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无疑会竭尽全力”去取代美国的既往角色。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说:“如果美国退出一个又一个贸易协定,那么像中国这样希望通过贸易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就会去填补这一空缺。”
针对特朗普上任后就立刻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艾利森同样指出,这将是北京的良机,“习近平已经注意到这里有很多机遇,要是美国不好好出牌,北京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北京“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经济学者王辉耀也对德国之声表示,包括发动新一轮全球贸易战在内的美国单边主义、孤立主义行动,“短期看可能确实对美国有利,长期来看可能会促使全球更多的国家、包括欧洲国家来和中国做更多的生意,所以反而可能对美国不利、中国有利。”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洋则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如果欧洲在当前国际形势重新洗牌的格局下想和中国实现更加紧密的关系,就需要奉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他以“美国优先”为例,认为欧洲的政治也应该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欧洲应该在国防、安全、外交政策方面更侧重于自身的真正利益,其实欧洲和中国是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的。”
中国想要摘取俄乌和平成果?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俄乌战争是绝对的热点议题。然而,北京和莫斯科紧密而微妙的关系却对欧中加强合作构成了阻碍。就在峰会上,中国外长王毅被会议主席、德国资深外交官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问道,为什么北京依然以促进中俄贸易的方式为俄罗斯提供支持,王毅则反问说:“中国那么大的天然气需求,要是不从俄罗斯买,还有哪个国家能够为众多中国民众提供那么多天然气?”
他同时呼吁,作为利益直接攸关方的欧洲应该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为促成和平发挥更大作用。此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方已经提议举行美俄峰会,以推动结束乌克兰战争。
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则分析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展现自己的和平缔造者形象,即“不支持战争、希望参与到止战进程中来”。
中国经济学家姚洋则指出,作为和俄罗斯以及乌克兰都有大量贸易往来的大国,早日结束战争也是中国自身经济利益之所在。
同样参加了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立陶宛前外长兰茨贝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则警告说,如果欧洲国家无法团结一致接过美国撤离后的援乌抗俄重任,中国可能会乘虚而入摇身一变充当乌克兰的保护伞,“北京手里有着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所以甚至能给乌克兰开出比特朗普更好的条件。”乌克兰也能为中国保护伞提供丰厚回报,其中包括战后重建的合同、港口、农产品等等;而且,届时也有很多欧洲国家会支持这种方案。兰茨贝格斯担心,中国可能会借机离间欧洲和美国,就像当年基辛格离间苏联与中国那样,最终导致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中国。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2月14日的讲话惹恼了许多在场的欧洲政要。他当场指责欧洲的言论自由“出现倒退”,指责欧洲接纳了太多移民,还为特朗普的俄乌和平构想辩护。许多人担心,如果按照特朗普的想法,俄罗斯将会占据上风。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乌斯直言万斯的言论“令人无法接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在次日演讲中暗示“欧美数十年来的关系正在结束”。相比美方的咄咄逼人,与会的中国外长王毅似乎更具亲和力。他在演讲中以充满包容性的语气表示,中国将欧洲视作伙伴而非对手,还强调愿意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和德国总理肖尔茨的双边会晤中,王毅也说,中方愿意深化与德国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并呼吁中国和欧盟加强“加强优势互补,深化务实合作”,“坚持自由贸易,践行多边主义”。在美国日益趋于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背景下,中国到底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图像来源: Cui Mu/DW曾经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担心中国崛起必然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从而极有可能引发重大冲突的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认为,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无疑会竭尽全力”去取代美国的既往角色。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说:“如果美国退出一个又一个贸易协定,那么像中国这样希望通过贸易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就会去填补这一空缺。”
针对特朗普上任后就立刻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艾利森同样指出,这将是北京的良机,“习近平已经注意到这里有很多机遇,要是美国不好好出牌,北京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北京“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经济学者王辉耀也对德国之声表示,包括发动新一轮全球贸易战在内的美国单边主义、孤立主义行动,“短期看可能确实对美国有利,长期来看可能会促使全球更多的国家、包括欧洲国家来和中国做更多的生意,所以反而可能对美国不利、中国有利。”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洋则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如果欧洲在当前国际形势重新洗牌的格局下想和中国实现更加紧密的关系,就需要奉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他以“美国优先”为例,认为欧洲的政治也应该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欧洲应该在国防、安全、外交政策方面更侧重于自身的真正利益,其实欧洲和中国是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的。”
中国想要摘取俄乌和平成果?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俄乌战争是绝对的热点议题。然而,北京和莫斯科紧密而微妙的关系却对欧中加强合作构成了阻碍。就在峰会上,中国外长王毅被会议主席、德国资深外交官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问道,为什么北京依然以促进中俄贸易的方式为俄罗斯提供支持,王毅则反问说:“中国那么大的天然气需求,要是不从俄罗斯买,还有哪个国家能够为众多中国民众提供那么多天然气?”
他同时呼吁,作为利益直接攸关方的欧洲应该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为促成和平发挥更大作用。此前,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方已经提议举行美俄峰会,以推动结束乌克兰战争。
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则分析认为,中国正在努力展现自己的和平缔造者形象,即“不支持战争、希望参与到止战进程中来”。
中国经济学家姚洋则指出,作为和俄罗斯以及乌克兰都有大量贸易往来的大国,早日结束战争也是中国自身经济利益之所在。
同样参加了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立陶宛前外长兰茨贝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则警告说,如果欧洲国家无法团结一致接过美国撤离后的援乌抗俄重任,中国可能会乘虚而入摇身一变充当乌克兰的保护伞,“北京手里有着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所以甚至能给乌克兰开出比特朗普更好的条件。”乌克兰也能为中国保护伞提供丰厚回报,其中包括战后重建的合同、港口、农产品等等;而且,届时也有很多欧洲国家会支持这种方案。兰茨贝格斯担心,中国可能会借机离间欧洲和美国,就像当年基辛格离间苏联与中国那样,最终导致欧洲国家更加依赖中国。
网编:和评 |
|
12 条 | |||
|
|||||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