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7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终于等到政府开仓放粮 日本人:终于能吃上大米了(组图)

新闻来源: 有理儿有面 于2025-02-16 18:03:0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2月14日,被高米价困扰半年多的日本人,终于等来了政府的“开仓放粮”,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正式宣布,向市场投放21万吨储备大米。

日本人长舒了一口气,这下终于不用“食肉糜”了。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如今,日本100克米饭的价格是80日元,而100克鸡胸肉却只要78日元。



据日本政府本月的调查,5公斤装大米的零售均价已达到3688日元(约合人民币175元),比去年上涨了60%以上。

去年八九月份的“令和米骚动”至今还让日本民众记忆犹新。当时,日本大米严重供应不足,超市大米的缺货率一度达到 40%。这一状况直到9月下旬新米上市之后才得到缓解。

虽然粮荒缓解了,但是一路涨上去的大米价格,却再也没能降下来。大米价格已经让普通日本人高攀不起。



在东京的一些老旧社区,许多依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不得不减少大米的摄入量,转而购买一些价格相对较低但口感和品质较差的替代品。

日本人爱吃的寿司也因为大米涨价而不好卖了。自米价上涨以来,全国已有超过5000家小型餐饮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直接导致数万人失业。



对此,石破茂政府终于硬气了一把,做出了“开仓放粮”的决定,这也是日本历史上首次以促进大米流通为目的的投放。

不过,这21万吨大米是分期投放,3月中旬才能投放第一批。这第一批为15万吨,其中10万吨是2024年的新米,另外5万吨是2023年的陈米。



这些大米将通过招标,先出售给日本“农协”等收购单位,然后再辗转进入超市销售,消费者可能要到3月底、4月初才有可能买到。

实际上,对于“开仓放粮”,日本民众已经从去年呼吁到今年了。

在去年的“令和米骚动”初期,民众便呼吁政府动用储备米平抑物价。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更是在去年8月26日公开呼吁农林水产省投放政府储备大米,称在供应紧张背景下“没必要让大米在仓库里沉睡”。

然而,当时农林水产省却并没有同意,借口是到了9月份新米上市之后,供应紧张的状况就会得到缓解。

按照日本的储备粮制度规定,储备粮的动用需满足十年一遇的严重减产,或连续两年减产的状况。日本上次动用国储大米库存还是在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



由于2024年日本全国收获的大米总量为679万吨,比前年还增加了18万吨,这不符合“规定”,所以放粮自然就被拒绝了。

面对粮价高涨,百姓负担沉重的严峻局面,石破茂政府不得不修改了农林水产省的“规定”,并在今年1月31日决定放粮。

为了说服利益相关方,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表示,如果再不释放大米库存,高粮价可能会让消费者以后都不吃大米了,吃亏的还是农户,所以,这粮食,已经不得不放。



那么,日本的大米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对此,日本媒体是不敢面对现实的。他们居然找了一个荒唐的借口,说粮食不够吃,是因为国外来日本的游客太多了。

这一说法只要仔细考量,就知道明显离谱。根据相关数据,即使每月约300万游客在日本停留一周,且早中晚三餐都吃米饭,也只占日本粮食总消费量的约0.5%。说游客把日本吃出了饥荒,这理由谁都不信。

其实,日本粮食价格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有着一个强大的农业垄断组织——农协(JA)。

日本农协是按照农村行政区域建立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在全国拥有1000多万会员,几乎覆盖了所有在册农民,牢牢控制着日本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业务范围极为广泛,涵盖产品购销、农业经营指导、农资供应、信用保险等多个领域。



农协除了管农业,本身还进行各种经营活动,例如各种金融业务。其决策自然是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先,而并非单纯考虑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而米价处于高位,恰恰是符合农协利益的。

农协利用自身影响力,赞助国会议员为其发声,反对储备粮投放,根本不顾日本民众的利益,才造成了日本如今米价高涨的尴尬局面。

农协这样的农业垄断组织,还带来了日本农业所存在的一个巨大危机,粮食产量刚好在安全线附近,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差。

为了保护本国农业资本家的利益,维持大米的价格水平,日本的大米采用的是自给自足的政策,一直把大米产量控制在刚好够吃的水平,多生产一点都不可能。

日本农协规定,种水稻的农田量,不能超过农田总量的60%,政府还为改种小麦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稻农提供补贴。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减少耕种面积,人为制造供给不足,来抬高大米价格。

于是,近几十年来,日本稻农的数量只剩下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不到六分之一, 每年的大米产量则不到高峰时期的一半。



日本对本国大米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日本的大米价格是美国的5.6倍、泰国的9.5倍,这些都由消费者买单了。

同时,日本每年收购20万吨已脱壳加工好的大米作战略储备粮,储备五年轮换一次,总共就100万吨左右。且不说已经脱粒的大米五年后还能不能吃,这100万吨全拿出来,也只够全日本人吃不到两个月的,如此“储备”真不知道意义何在。



就在这么缺粮的情况下,日本还要每年出口大米去讨好美国主子,而且在美国超市销售的日本大米价格仅为日本国内的60%,这真是下了一手好棋!

2023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垫底。而且,日本还对进口大米收取280%的高关税,并严格控制大米进口。

可以说,为了农业资本的利益,日本不怕把民众饿死,但是连老百姓吃上大米这一最朴实要求都无法满足,又谈何发展呢?

			
网编:睿文

鲜花(3)

鸡蛋(0)
17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rally[☆★专治1党★☆][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6日23:49 回复
 回复9楼::
日本米慌是因为岛国耕地少,政府也不会逼迫种地的农民贱卖。所谓粮慌,也没饿死人吧,政府是尊重市场经济有能力解决,而不是动不动就用行政手段去干预。
2   2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