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扒了扒快破产的英国名校 现实比想象中还残酷(组图)

新闻来源: 留学全知道 于2025-02-19 4:26:4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还未等到春日暖风拂面,没想到开年英国高校先爆了个冷门。

据英国《金融时报》开年报道,去年英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精英大学被迫进一步裁员,而整个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的遣散费支出增加了五分之一以上。



学费在交,老师没了,学校破产,这阵阵寒意,让不少英国留子一个哆嗦,瞬间清醒了……

报道中罗素集团24所大学中有10所表示,它们在 2024 年实施了自愿离职计划,为自愿离职的员工提供补偿方案。相对应地,学校裁员的支出也随之增加。

从年度财务报表看到,罗素大学集团的22所大学在上一学年共支付了 7000 万英镑,比2022-23学年的 5400 万英镑增加了 29%。

小红书上,不少英国留子现身说“法”,讲自己收到学校发布的一边老师走了,一边宿舍要涨价40%的消息。也有留子更是用自己读书读到差点抑郁的血泪故事,强推学弟学妹避雷。

图注声明:图片仅为小红书博主个人观点

财政赤字的阴霾蔓延并未停止。看来这2024年以来持续发酵的英国大学倒闭潮,真得要捂不住了……

“读着读着学校没了”

在小红书、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英国留学生的焦虑早已蔓延。



卡迪夫大学:出现了3120万英镑的资金赤字,宣布计划2025年削减 400个全职工作岗位(占员工总数的7%),学校还计划停止护理、音乐、现代语言与翻译、宗教与神学等部分学科与课程,并提案了一些学科合并,比如说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合并成为数据科学学院;

杜伦大学:发布VSS自愿离职补偿计划,计划在行政与专业服务部门的员工成本中减少1,000万英镑,并削减必须在2025年8月1日前完成;

纽卡斯尔大学:透露了裁员 300个工作岗位,以节省2000万英镑的成本;

谢菲尔德大学:宣布5000万英镑赤字,并宣布启动自愿遣散计划,以节省2300万英镑的员工成本;

爱丁堡大学:发布Voluntary Severance, 宣布鼓励部分员工自愿申请裁员,并提供一定的补偿金;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划裁员130人,将会影响戏剧与表演、历史、英语与创意写作、人类学、社会学、教育研究、心理学与社会等院系;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直接关闭音乐系;……

不少网友甚至自嘲:交最贵的学费,读最离谱的书。欢迎收看英国年度最佳悬疑电影之学费都去哪儿了。

卡迪夫大学工会成员Dr Joey Whitfield博士吐槽,“我们对这种残忍和不必要的削减都震惊了!我的同事都哭了。”



一名学习护理专业的卡迪夫学生分享道,“突然通知专业停办,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同专业的学生都担心自己的未来。”

有学生在社交媒体讲述,“学校已经举行过罢工。2月4号,学校数百名师生聚集在威尔士议会外抗议。人们爬上大楼周围的台阶,挥舞着标语牌。”还有同学说,“真的容易疯,新学期还没开始呢,罢工就来了,别太离谱了!!”

导火索是海外生源骤降

作为精英教育的典范,多年来,英国大学无论在QS排名上,还是在实际的招生数据上,一直在全球大学招生中颇具吸引力。

图注:来自论文《英国吸引国际学生政策40年变迁:历程、成效与挑战》

据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英国大学招收的国际学生数量从2003年的约有300,000名来自英国以外的学生,到2022/23学年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758,855人,占学生总数的26%。

其中2022/23学年,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达到154,260人(也是首次被印度173,190人反超)。

罗素集团数据显示,其成员大学中,中国本科生占比平均达15%-20%。

以UCL为例,该校近5万名学生中有超过1万名中国学生,其中本科生占比近半。

而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的中国本科生人数甚至超过本地生,部分专业课堂被戏称为“中国留学生研讨会”。

与学生人数增长同步的,是海外国际留学生带来的一系列学费及生活消费支出。

按照政策规定,国际生的学费远远高于本地学生,英国本科课程的学费最高可达每年26,000英镑。

学生来了,还要解决住宿问题。有些英国大学一般只提供大一学年的住宿。进入到第二学年则由学生自行寻找住处。甚至最近的《金融时报》爆出,2024年,私人开发商在专门建造的学生宿舍市场上签署了创纪录的22项土地交易,总金额达4.73亿英镑。

图注: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

与之前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近年来英国不少海外留学生数量骤减。

这一方面,与英国收紧国际学生签证政策有关。

据报道,英国政府为了削减移民数量,2024年进一步收紧国际学生签证政策,禁止研究生携带家属赴英。根据《金融时报》分析,这一政策直接导致2024年留学生签证申请量下降16%。

另一方面,也与英国大学对中国学生的审核严格有关。

图注:英国顶尖大学严重依赖中国学生,来源彭博社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显示,中国本科生的注册人数虽仍居国际生首位。

然而,英国近年来不断升级的高等教育"去风险化(de-risk)"运动,数以千计的外国学生(尤其硕博)挡在了英国高等教育门外,拒绝率在四年内增长了近十倍。

据彭博对申请人和大学教授的采访以及彭博新闻社查阅的拒签邮件,来自中国的学生在 ATAS 拒签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目前中国学生留英增速已经从2021年的12%放缓至2024年的3%。

图注:2024年1月至9月学生签证签发数量排名前5位国家的趋势

此外,留学生观念的动态调整,留学趋势的日益多元化,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这些全球主要留学国家的重新开放及经济回暖,进一步稀释了英国留学生源数量,加剧英国大学的生源危机。

留学生选专业更难了

大学质量还能依旧吗?这是不少家长及学生担忧的话题。

据《金融时报》报道,随着部分罗素集团大学的中国本科生申请量首次出现下滑,约克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院校为填补缺口,将A-Level录取门槛从AAB降至BBC。理论上,这些课程需要全 A 的成绩才能被录取。



约克大学校长Charlie Jeffery在接受BBC采访时,对此做出澄清,“由‘财务挑战’推动大学降低录取标准的行为存在一定的误解。”

在报道中,他也客观承认了,招收海外学生对于帮助补贴国内学生的教育费用至关重要,因为政府已经冻结了十多年的学费。

他补充说:“随着(大学)在国内本科生的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整个行业确实面临巨大压力。现在国际学生招生的竞争要激烈得多。”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拥有世界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其优质的教育资源也是有目共睹。

从英国大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窥见其在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比如说,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牛津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1096年于那里开始的教学活动。

除高校外,英国科研机构众多,包括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威康桑格研究所、英国癌症中心、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剑桥巴布拉汉研究所等。

不过,作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化最早的国家,不少英国大学面临财务危机与其在专业设置上重复冗余有很大的关系。

过去十年,由于生源扩招,英国高校盲目扩张“重合专业”,研究型与实用型大学界限模糊,同一城市多校重复开设相似课程。

根据《金融时报》整理数据,英国大学的学科调整呈现两极分化:



被评为四大天坑专业的“生化环材”,仅仅只是2020年以来Ofs的数据,化学本科课程数量下降了26%。

有大学提议从2025年起取消其化学理学学士学位,甚至一些英国大学计划关闭其整个化学系。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过少。

与此同时,生物科学本科课程数量也下降了14%,物理学和天文学课程下降了7%。

过去5年,英国大学几个核心理科学科的课程数量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未来产业战略及人才短缺的担忧。

英国化学工业协会警告,化学和生物科学课程的减少将直接影响英国的工业战略。

英国化学工业协会的首席执行官Steve Elliott表示:“化学和生物科学课程的减少是一个警钟。”

在小红书Hull和Reading两所大学要关掉化学系,把一些化学相关学科合并到medicine或者biology的帖子下。

有网友回复到,作为前化学专业已经跑路到另一个坑的科研人员,想说这个行业早该改革了…



自嘲终生化学人,曾在爱丁堡大学化学生信双硕士就读的网友表述,“英国的去工业化非常严重,现在赚钱的都是那些金融商科,没有工业就没钱给化学了呗。”



的确,与不少大学冷门课程被取消相反的是,高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资源倾斜向“高学费、高就业”的专业,这就进一步导致“热门”赛道申请竞争加剧。

例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金融科技等交叉学科成为顶尖院校的“吸金利器”。

即便帝国理工学院工程院学费涨幅达8%,申请竞争依然激烈。

图注:2023年帝国理工软件工程、视觉计算与机器人方向录取率仅为2.7

伦敦政经、华威商学院等凭借高就业率与行业合作,计算机与商业等专业即便学费年涨6%-10%,仍吸引全球申请者“挤破头”。

据UCAS 最新发布的2025-26 学年本科申请数据显示,国际本科申请者总体增长了 2.7%。

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中国,申请人数增长了 2,540 人,比去年增长了 8.9%。然而,据UCAS表示,这种增长并非在所有英国大学中都一致,许多大学的表现要弱得多。



大学捡漏时代来临?

面对英国大学的变化,留学生群体心态复杂。

因部分院校为求生降低录取门槛,一部分人调侃“捡漏时代来临”;但更多人担忧未来学位含金量贬值。

英国高等教育的危机,本质是全球教育资本化与公共属性博弈的缩影。

对留学生而言,与其盲目追逐QS排名,不如尽早评估学校及专业,对未来发展有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比如说,在选择大学时,可以参看学校往年公布的财务数据,优先选择财政稳健的头部院校,这类学校往往抗风险能力更强;

图注:牛津大学年度报告中公布的各年份收入

同时,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应该警惕“高危名单”。比如目标专业(如化学、古代语言)已有多校停办,那自己选择专业时,就要多加慎重,看看是否有更优的专业替代方案。

另外,随着近年来,ES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爆火,不少学校开放很多新兴专业机会可供选择,并为这些新兴专业配备丰厚的奖学金。

几家欢喜几家愁。小红书上,也有一些学生庆幸自己的学校倒闭,那样学校将会合并到更好的大学。这也是由于低排名大学被高排名大学合并后,学生或将自动获得更优的学历背书。

时代里的一粒沙,放在个人身上一座山。看来,在风云变换的潮头,即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世界名校,也在不断自我更新着。

			
网编:空问站

鲜花(1)

鸡蛋(0)
1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dingding6[☆★声望品衔7★☆][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9日6:41 回复
没有中国留学生的财富灌注,外国名牌大学就是渣渣。
5  
评论人:bigsloth[★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9日6:35 回复
 回复5楼:来英国读硕士的除了牛剑和帝国有点水平外----这口气明显不明白学校和学生的关系
1  
评论人:flying72[♂★★★飞翔的自行车★★★♂][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19日5:01 回复
英国经济衰退,就业形势不好,跟美国大学相比,性价比不高。在美国读书,对就业有帮助
4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