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戴降噪耳机会怎样?让大脑“忘记”如何过滤噪音(图)
新闻来源: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于2025-02-20 16:40:5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受访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主任 孙玉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医师 周晓庆
无论是地铁进站时的轰鸣,还是枝丫上小鸟的啁啾,纷繁复杂的声音时刻在向大脑涌入,耳朵也在持续处理各种信息。
2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刊发报道,讲述了英国一名25岁女性索菲饱受听力困扰的经历。索菲近几年上网课较多,当她到线下听讲座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听力发生了变化。她表示,“能听到有噪音,但无法判断来源;知道是人的声音,但所有词听起来都像胡言乱语”,经常有人骂她不听话、心不在焉,或者“有点糊涂”。然而,听力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直到索菲找到一位听力专家,做了进一步检查后,才最终确诊患有“听觉处理障碍”。

▲索菲
该专家表示,听觉处理障碍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或反复出现耳部感染的人群。目前,尚未确定索菲患上听觉处理障碍的原因,但推测可能与她“每天佩戴降噪耳机长达5小时”有关。英国听力学会副院长克莱尔·本顿表示,降噪耳机虽然屏蔽了汽车鸣笛等日常声音,但会让人生活在虚假、没有噪音的世界中,导致大脑“忘记”如何过滤掉这些噪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医师周晓庆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她临床接诊的病例中,听觉处理障碍并不常见,但索菲的案例提醒大家,由佩戴耳机导致的耳部健康问题应引起关注。如今,降噪耳机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宁静的必备神器。无论是通勤路上、学习时刻还是想要放松休息时,戴上它或开启耳机降噪模式,仿佛就能瞬间遁入安静的小天地。然而,降噪耳机在带来宁静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听力下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主任孙玉莹表示,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出与外界噪音相反的声波,从而抵消噪音。但如果长时间处于降噪模式且音量较大的状态下,容易导致人听不清声音,休息后才能缓解;重者耳内听觉细胞和神经功能可能受损,导致渐进性听力损失,一般不能自行恢复,也不可逆转。
突发耳聋。突发性耳聋通常由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发病时间短、听力下降严重,部分患者可伴耳鸣或嗡嗡声、滋滋声等异常声响,严重者出现眩晕、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鸣。耳机带来的局部刺激可能引发耳鸣,表现为耳朵内出现持续或间歇的嗡嗡声、铃声等,即使在周围环境安静时也能听到。

耳道感染。佩戴入耳式耳机时,如果耳机不干净或佩戴时间过久,不仅会对耳道产生过大压力,导致耳道瘙痒、疼痛、堵塞感,还会增加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风险。
两位专家强调,要想避免长时间戴耳机伤耳,建议遵循3点原则。
1.调低音量。在嘈杂环境中,可选择有降噪功能的耳机,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听力,但要注意控制音量,尽量把音量调低到能听清的水平即可,最高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2.别戴太久。连续使用耳机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每戴一段时间就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10分钟。
3.少用入耳式。选购耳机时,尽量选择半入耳或头戴式耳机,有助减少对耳道和听觉细胞的刺激,同时减少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
周晓庆提醒,有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不良等疾病的人群,最好不戴耳机;儿童青少年耳部发育尚未完全,也不推荐使用耳机。一旦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或耳聋,发病后3天内是黄金治疗时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主任 孙玉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医师 周晓庆
无论是地铁进站时的轰鸣,还是枝丫上小鸟的啁啾,纷繁复杂的声音时刻在向大脑涌入,耳朵也在持续处理各种信息。
2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刊发报道,讲述了英国一名25岁女性索菲饱受听力困扰的经历。索菲近几年上网课较多,当她到线下听讲座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听力发生了变化。她表示,“能听到有噪音,但无法判断来源;知道是人的声音,但所有词听起来都像胡言乱语”,经常有人骂她不听话、心不在焉,或者“有点糊涂”。然而,听力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直到索菲找到一位听力专家,做了进一步检查后,才最终确诊患有“听觉处理障碍”。

▲索菲
该专家表示,听觉处理障碍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或反复出现耳部感染的人群。目前,尚未确定索菲患上听觉处理障碍的原因,但推测可能与她“每天佩戴降噪耳机长达5小时”有关。英国听力学会副院长克莱尔·本顿表示,降噪耳机虽然屏蔽了汽车鸣笛等日常声音,但会让人生活在虚假、没有噪音的世界中,导致大脑“忘记”如何过滤掉这些噪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医师周晓庆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她临床接诊的病例中,听觉处理障碍并不常见,但索菲的案例提醒大家,由佩戴耳机导致的耳部健康问题应引起关注。如今,降噪耳机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宁静的必备神器。无论是通勤路上、学习时刻还是想要放松休息时,戴上它或开启耳机降噪模式,仿佛就能瞬间遁入安静的小天地。然而,降噪耳机在带来宁静的同时,也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危害。
听力下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五官科主任孙玉莹表示,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出与外界噪音相反的声波,从而抵消噪音。但如果长时间处于降噪模式且音量较大的状态下,容易导致人听不清声音,休息后才能缓解;重者耳内听觉细胞和神经功能可能受损,导致渐进性听力损失,一般不能自行恢复,也不可逆转。
突发耳聋。突发性耳聋通常由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发病时间短、听力下降严重,部分患者可伴耳鸣或嗡嗡声、滋滋声等异常声响,严重者出现眩晕、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鸣。耳机带来的局部刺激可能引发耳鸣,表现为耳朵内出现持续或间歇的嗡嗡声、铃声等,即使在周围环境安静时也能听到。

耳道感染。佩戴入耳式耳机时,如果耳机不干净或佩戴时间过久,不仅会对耳道产生过大压力,导致耳道瘙痒、疼痛、堵塞感,还会增加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风险。
两位专家强调,要想避免长时间戴耳机伤耳,建议遵循3点原则。
1.调低音量。在嘈杂环境中,可选择有降噪功能的耳机,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听力,但要注意控制音量,尽量把音量调低到能听清的水平即可,最高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2.别戴太久。连续使用耳机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每戴一段时间就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10分钟。
3.少用入耳式。选购耳机时,尽量选择半入耳或头戴式耳机,有助减少对耳道和听觉细胞的刺激,同时减少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
周晓庆提醒,有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不良等疾病的人群,最好不戴耳机;儿童青少年耳部发育尚未完全,也不推荐使用耳机。一旦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或耳聋,发病后3天内是黄金治疗时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网编:睿文 |
|
1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