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能太高,太高意味着货币加速贬值,老百姓受不了;太低也不行,太低意味着经济丧失了活力,意味着大家都赚不到钱了。所以,合理值就在2%-3%之间。
那我们将CPI从3%降到了2%,这意味什么呢?
这意味着决策层已经清醒的认识到眼下问题的严重性了。
大家不知道的是,过去很多年,我们将CPI定到3%,其实是一个约束指标,就是确保不能超过3%。
而现在降到2%,这就变成了一个完成指标,或者说预期指标,就是说我们要努力达到这个指标。
这一降,看似无关紧要,但背后却意味着决策层在认知中,在决策意识上的巨大改变。
这一转变,是决定性的,将带来很多政策的巨大变化。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政策报告中出现了另一个史上第一次。
比如说,第一次将“资产价格”这个词,写入了2025年经济总体发展要求,这是史无前例的。
什么是资产价格?
说白了就是财富效应。
美国社会60%的财富寄托在股市,所以,美国过去半个多世纪的股市长线大牛,价格一路雪坡上涨,带动的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大涨。
中国社会财富的60%寄托在楼市身上,所以过去5年,因为楼市下行,一大半国人的财富折损,导致整体经济萎靡不振。
说白了,今年社会财富效应的提升,被写入经济发展目标,成为重中之重。
其实,房地产这个行业对经济的重要性,还是被所有人低估了,最近北大国发院出了一个数据,统计了有史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直接看图吧。

这是从1991年到2023年的国内整体经济波动情况,黑色实线是宏观经济波动,黑色虚线是建筑+房地产行业的波动,然后国发院得出结论,房地产周期深度影响经济周期。所以,想提升经济,如果弃置房地产不管不顾,终将事倍功半。
所以,这就又带来了另一个罕见的名词,“更加积极”的宽松财政。
财政部长的原话是,这个词多年来第一次出现。
在这个词背后,是史无前例的中央财政加杠杆。比如说:
赤字率创下历史新高,提升到了4%;
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
地方专项债4.4万亿。
综合起来,2025年,一共新增总规模高达12万亿,去年也是救市大年,但今年比去年高了将近3万亿。
可以对比的是,2008年经济危机,号称4万亿救市,但实际中央财政一共也不过才出了1.5万亿。
总结一下,万事就怕醒悟,只要捋顺了,明白过来了,不再拧巴,接下来就好办了。对于一个小家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其实这些政策改变也是不得不为,因为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龙头变了。
比如说过去4年吧,因为房地产下行,国内经济的增长龙头一直是出口,国内越不顺,出口就越使劲,终于在去年达到了顺差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也导致了全球抵触。
所以,今年的增长龙头,被强制性定了消费。
问题就在于,一切数据都没有明显变好的情况下,该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增长?
这就有了前些天国务院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整整30条。
很多人都说,促进消费的前提是得挣钱,有收入预期,不怕钱花了就没了,不会这顿吃饱了下顿饿着。
很显然,决策层已经揣摩到了这个心理了,所以,整个促销费方案前4条,说的都是增收促进行动。
也就是说国家已经预判了你的预判,所以,不管有用没有,先把增收给你想好了。
这四条增收方案,我总结了一下核心其实是三条:
1、打工人的工资收入要增长,提高最低收入标准,解决对企业的欠款,让企业有钱发工资.
2、财产性收入要增长,这里点名了就是股市。股市要让大家都挣钱,要成摇钱树,而不是销金窟。重点是三个措施:保险资金入市、国央企市值管理安纳入考核,严查财务造假和股东非法减持。
3、农民收入要增长,这里面关键的一个点是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大家都知道,农村是制度真空,最难的是公平,这个机制确定好后,应该会有一些效果。
这是增收方案,还有一条促进消费的方案也挺重要的,就是消费贷之类的信贷支持。

目前房贷利率最低3.3%,公积金贷款利率2.85%,而消费贷利率最低为2.49%。
消费贷利率之所以这么低,政策原文解释的原因是有财政直接贴息给银行,导致的硬性将低利率。
总结一下就是,一面增收,一面降低借贷成本,不得不说,决策层为了促进消费,这一次确实下功夫了。
最后再说一点吧,就是对股市和楼市的关系,这两个是和我们最相关的财富工具。
但是在决策层眼中,只有股市是财产性增收工具;而房地产则和汽车家电一起,放在了大宗消费的类别。

所以,意思很明白了,在决策层的定义中,未来的财富属性是股市,而楼市只是消费,是让你改善生活质量花钱的。
这是对普通人来讲,未来财富逻辑的巨大改变。不管你信不信,都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