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100多年过去了,美国在甩锅上还是一个德性(组图)

3月26日,特朗普又挥下关税大棒,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引得欧盟、日本、墨西哥等一众国家怨声载道。反倒是这些年来时常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的中国,显得淡定了许多。

其实看多了就知道,特朗普对于关税和贸易战的认知,正如他心心念念的麦金莱总统和麦金莱关税一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19世纪末的历史,来自于美国最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年代。

虽然照搬历史经验是一种刻舟求剑,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一个满脑子都在刻舟求剑的人,那还是有必要再去回顾历史,总能找到一些启示。

比如一直被特朗普挂在嘴边的“1888年关税大辩论”,里面就有一些现在看来颇为有趣的细节。1888年大选,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视关税问题的一届大选,当时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将关税作为了自己的施政核心,把民众对于贸易保护的热情全都调动了起来。

1888年关税大辩论的主要起因,是美国在内战后长期的高关税积累了大量政府盈余。而在小政府的年代,这些政府盈余不能有效地投入到经济中,就变成了纯粹给社会增加负担,成为当时两党都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而这个大辩论的直接起因,是笃信自由放任理念的民主党总统克利夫兰,决定通过关税改革来解决政府盈余问题。

克利夫兰在1897年底的国情咨文里,把高关税的弊端痛批了一遍,并号召民主党人跟他一起把关税改革作为政绩的突破口。于是在1888年,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主席,同样是激进的自由贸易支持者的民主党人罗杰·米尔斯(Roger Q. Mills),带着民主党人提出了降低关税的“米尔斯提案”(The Mills Bill)。而以议员麦金莱为首的共和党人则全力反对这一关税改革,于是开启了“1888年关税大辩论”。



第22、24任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资料图

当然,由于共和党人占据着参议院,民主党人的关税改革方案本身就是做个姿态,想要在大选之年争取选票。但是克利夫兰他们明显高估了民众对于自由贸易的接受程度,以至于在1888年无论是在国会还是在大选都被共和党人压着打。

民主党人支持降关税的理由,除了时代背景非常强的“减少政府盈余”之外,都是我们现在很熟悉的,比如减少消费者负担、减少产业成本、与其它国家互惠有利于产品出海等等……

共和党的反对理由大多也不新鲜,比如破坏产业、扰乱经济等等。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共和党人甩了一个大锅,说政府盈余问题积累至今一直没有改革,责任全在民主党,即便共和党占据了参议院。为什么呢?因为提案的权利在众议院不在参议院,民主党占着众议院那么多年没有提出改革方案,这难道能怪我们在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吗?

不过你要问民主党真提出了改革提案,共和党会怎么办呢?那当然是直接否决掉了,就如同他们否决掉了1888年的米尔斯提案一样。

共和党这个甩锅思路,虽然看起来有点流氓,但直到今天都很好用。只要任何一方占据着白宫、参议院或者众议院的其中一部分,那么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反对决心,另外一方想干什么都是举步维艰的。所以在近些年美国政治极化的时代,一个党阻挠另一个党的执政,然后反过头来怪另一个党在执政期间毫无作为,已经是最为常规的操作了。

其实说到底,民主党和共和党也不是真的想要解决什么财政问题、经济问题的,而是为了服务自己党派的利益。

比如,共和党人花了大篇幅把美国各项产业不管农业工业都列了一遍,论证关税保护是必要的,结果对于占进口最大头的蔗糖却一言不发。因为美国的糖主要是在南方生产的,而在1877年联邦政府结束了对南方的军管,民主党从而系统性地剥夺了南方黑人投票权之后,共和党在南方就没有任何立足之地了。

南方的选票不重要,那么南方的产业自然也不需要保护。而反过来,由于共和党需要争取中西部农业州的选票,所以他们不光主张保护东部的制造业,中西部的农业也应该一并被保护起来。

所以到了后面1890年共和党人上台推出 “麦金莱关税”的时候,糖直接被列入了免税清单,倒确实如预期般地减少了一定的政府财政盈余。而反过来,民主党人虽然把自由贸易的好处说破了天,但是到了1894年他们上台有机会推出自己的关税法案时,他们又把糖的税给加上了。

所以简单地说某一方是支持自由贸易、某一方是支持保护主义,某一方是支持农业、某一方是支持工业,都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对当时的两党来说,民主党里也有不少支持保护主义和工业的,共和党一方也有不少支持自由贸易和农业的,关键还是看他们具体要争取谁的选票、哪个利益集团在给他们送钱。



美国19世纪(1800−1899年)关税税率变化 伍山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以美国重商主义形态演变为线索

但是在1888年,保护主义仍然是政客和民众心中的主流。毕竟自美国建国以来近百年时间里,美国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高关税国家。保护主义的国策可以直接上溯到1791年,汉密尔顿对美国制造业做的报告里,就明确提出了美国的制造业还不能和外国的成熟产业抗衡,必须通过关税加以保护。

而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也是在美国住了十几年,见证了美国产业在关税保护下高速发展,才发展了流传至今的“幼稚产业保护论”。李斯特认为,制造业是最高级的产业,对国家和民族最有益的产业。如果遵循自由贸易理念,后发国家永远不能在制造业上与发达国家竞争,只能靠关税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国民先付出一定牺牲,等产业发展壮大了就能反哺国民。

当然李斯特一直也强调,等到发展起来了,给国民施加负担的关税就该逐渐取消。所以1888年民主党就在说美国产业已经够发达不需要保护了,再保护无非是给利益集团送钱。而共和党则是强调很多领域还是需要发展,没到能够与英国竞争的时候,等这些领域发展起来,民众用上了便宜的商品,现在暂时的牺牲就能得到补偿。当年的共和党也没好意思在国会里面说“关税是外国人付的”这样弱智的话,但是他们在竞选的时候,倒是很喜欢跟普通选民这么宣传。

不过,就和今天一样,1888年共和党在关税问题上的政治营销,最重要的一环,还得是把民主党和卖国绑定起来,把共和党和爱国划等号。共和党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民众对于保护主义的支持,于是很快将关税问题提升到保卫美国利益的高度,将其视为1888年大选的最重要主题。本来是民主党人提出来的关税改革,却被共和党人抓住了机会,让民主党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麦金莱等共和党议员对米尔斯提案的定性,就是:“这个提案不是为了削减财政收入,而是为了把我们国家绑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之上……我们毫不妥协地支持贸易保护这一美国制度,反对总统及其党派对其的破坏。他们是服务于欧洲利益的,我们才是支持美国利益的……”这套话术想必今天的美国人也不陌生。

而这还不算完,共和党对民主党最致命的一击还得是“默奇森信件”(Murchison Letter)。

我们今天经常能看到,有人冒充欧美政要去给政客打电话钓鱼没被认出来,甚至于前几天美国有个杂志主编被拉进特朗普内阁核心群也没被认出来。其实这种草台班子的事情在一百年前也一样。

1888年大选前,一个共和党人伪装成一个名为“默奇森”的英国出身的美国人,给当时的英国驻美大使写信询问他应该给谁投票。结果那位大使被钓到了鱼,非常耿直地回了信,建议那位心系母国的默奇森给民主党投票,有助于美英友好……

随后共和党人就在大选前公开了这封信,给他们的民主党通敌的宣传加上了“皇军认证”。这不光是激起了民众的反英情绪,更重要的是把爱尔兰劳工这个民主党铁票仓给挖走了,直接导致民主党输掉了最关键的纽约州和印第安纳州,进而输掉了整个大选。

所以2016年希拉里的“邮件门”其实也不算什么,远比不上一百多年前她的民主党前辈挨的这一出。顺带一提,2016年和1888年一样,民主党候选人赢了普选票输了选举人票。2016年的时候曾有众多民主党人抱怨,要不是选举人票制度,他们早就多赢多少回了,甚至把1876年和1888年这样的例子搬出来。

只能说美国人着实是不读历史。抱怨一下2000年小布什赢戈尔还是有点道理的,1876和1888年可都是民主党人在南方用暴力剥夺黑人选举权的年代,共和党赢不了普选票是什么原因,民主党人心里没数吗?

最后,不妨用一张图来总结一下一百多年前的美国政治,这个图里有很多我们当代人熟悉的东西。

在1888年大选的时候,共和党人做了下面的一个图,来宣传共和党候选人哈里森和民主党候选人克利夫兰的政策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图的主题,就是控诉民主党如何祸国殃民里通外国,而共和党如何保护美国免受外国侵害。图上有大量的文字在引用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贸易上的主张,并且总结了民主党的米尔斯提案将如何破坏美国经济。

比如下面这部分,就描述了共和党如何保护当地的农业、矿业、制造业,用关税抵御加拿大进口,推广美国航运,拒绝对英国渔业纳贡……



而下面这部分则是描述民主党人如何摧毁这些地区的产业,给加拿大进口敞开大门,向英国渔业投降,让英国船只和英国劳工占据纽约港……



下面这段记述了哈里森的演讲:“我们永远不能允许我们国家成为欧洲的贫穷、懒惰和犯罪的垃圾场。我相信我们应该抗议并且努力防止海外劳工,反对契约劳工,反对中国劳工。我们的保护关税系统是抵抗外国进口洪流,抵抗欧洲廉价劳工竞争的屏障……”

你看,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人喜欢听到的东西,和今天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你在这个图上还能看见一个熟悉的名词:“Coolie”(苦力)。在加州的位置上,共和党的政策是“No More Coolie”,也就是禁止华工。



当然不要以为共和党主张反对华工,民主党就是反过来支持华工的。民主党在加州也是把反对华工作为主要政策营销的,当年《排华法案》虽然是共和党先提了出来,但民主党议员投票支持的比共和党还多。

一百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变。如果你想找个能让美国互相攻击的两党统一起来的事情,找中国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