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油价涨了,也不是因为车坏了,而是因为他们的车,变成了一个梗。
“比亚迪的花语,是手机尾号。”

这句话一出,直接火遍全网。

它很好理解。
花语这种东西,讲究的是某种隐秘又心照不宣的情感联系。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玫瑰代表爱情,郁金香代表浪漫。
而比亚迪则代表,你等的网约车来了,司机马上要确认你的手机尾号了。
“比亚迪=网约车”的刻板印象,最近因此又强上加强。
甚至开始被人们认为有种“跑滴滴宿命论”。



其实比亚迪并不是第一次被玩网约车梗。

自古以来,它和网约车之间,其实就有点难舍难分。
许多人都说,如果自己在路边看见一辆比亚迪停着,白色的。
那么,那一句深情的话,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出口:
“师傅,走不走?”
只想拉车门后报手机号。

关于这个刻板印象,网上甚至流传过许多“比亚迪网约车文学”。
比如“比亚迪车主进行聚会的时候,那你将全城打不到车”。

又比如“当你开上比亚迪的那一刻,你就失去了在路边打双闪的权利”。
还有“敢提完比亚迪,销售会直接给你拉司机群”。
就差没把网约车和比亚迪划等号了。

这样的梗和看法,其实有些是真来源于生活的。
因为网约车里,比亚迪确实占比不低。
2023年,出租网约行业曾做过一次统计,国内全年共增加85万台网约车。
其中就有比亚迪的19万辆。

这样不小的占比率,导致许多打工人很容易遇到这种场景。
凌晨加班后,疲惫地点开打车软件,麻木地记下车牌号……
然后等着那辆白色比亚迪开过来。
下班高峰时,和许多打工人们一起在路边等车……
路边停了几辆比亚迪,
它们总是那么准时、稳定,像是城市里不会缺席的风景。
打车打到比亚迪,如同一种都市传说,也如同一种宿命。
“如果说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那打工人的终点一定是比亚迪。”



比亚迪就这么就沾上了网约车的刻板印象。
尽管真实数据显示,真正的网约车之王应该是埃安。

但架不住人脑确实会被更大的声音所左右。
人人也都知道司机师傅不过是比亚迪车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足一成。
但也架不住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这山还会越来越高。

许多比亚迪车主一开始是困惑的。
当“比亚迪网约车”一说最初兴起的时刻,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情,只是生活中多了许多奇怪的时刻。
比如车好好的停路边,突然会有陌生人拉门上来报手机尾号。
比如单纯地路过,却被路人招手示意。

过了很久才知道,这不是因为世间充满爱。
是因为梗传得太快。
导致只要车一停稳,总有人想坐上来。
无缘无故被拉车门,已经成为比亚迪车主中的普遍事件。

“要是每次拉车门都能收五块钱,车贷可能都快还完了。”
以至于类似“比亚迪花语”的梗,这几年频繁出现。

而在此期间,一些比亚迪车主们对此的态度,也很快变了。
但很多人不是不满。
很多人是加入其中。

他们有人自我调侃,说自己买了车,还送工作,一举两得。
甚至产生一种奇妙现象。
有人确实想自己开两单,如同感受到了宿命的吸引。

提车那一刻,宿命的就齿轮开始转动,仿佛在说:
请后排乘客系好安全带。
主要还是因为,和网约车师傅挂上钩,终究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这个品牌被最常开车的群体认可,成为最普遍的选择。
那只能证明一件事:
自己选车的眼光,还真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