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开战中国造船业 美国企业却集体破防了(组图)

川大爷,瞄准了中国造船业,喊出一个新口号: “让造船业再次伟大”(Make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

3月17日,他新任命的美国海事监管机构(FMC)主席路易斯·索拉向记者表示:

“我们需要抵消中国对其造船业的补贴,以牙还牙。而这笔钱(中国船舶收费)应该花在哪里?这笔钱应该投资到美国航运业”。

眼看来势汹汹。可万万没想到,大战还没打响,一大批美国企业先集体破防了。

1新算盘

“美国制造业必须回归”,已经喊了好几年。结果折腾了一圈,芯片没能完全卡住中国,反而逼出了华为的自研芯片。

如今,英伟达和高通还未从失去大客户的阴影中缓过来,川普又盯上了中国造船业。

其拟定的新政策包括:

一、拟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提高在美运营的中国船舶的使用成本,从而削弱其价格优势。

二、政府将在白宫设立专门的造船业办公室,并推出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本土造船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这些举措最终目标是减少美国对中国船舶的依赖,鼓励国内航运企业优先采购美国产船舶,从而推动本土造船业的振兴。

美国贸易代表(USTR)曾建议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舶征收高达150万美元的费用。据船舶经纪公司克拉克森的研究人员称,2024 年多达 36,595 次的美国港口停靠可能会受到 USTR 措施的影响,这可能会产生高达 520 亿美元的年费收入。

美国政府甚至为此次“敲诈”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说中国政府每年给航运公司发放大约150亿美元的补贴,比如减税、低息贷款之类的优惠,是不公平的。同时中国的港口靠“打价格战”抢生意,用不正当手段压低价格。

不过,新算盘打得啪啪响,这一次,川普却是一脚踢到了铁板上。

2硬骨头

中国造船业,岂是芯片能比的?在全球市场上,绝对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中国对全球造船业的控制无与伦比”。航运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的数据指出,目前,美国船厂在全球市场上的订单占比微乎其微,仅为0.1%,而中国则稳居领先地位,订单量超过60%。

即使是第二大市场韩国和日本,其规模也远远落后于中国。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要扶持一只老鼠来对抗大象,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连一向嘴硬的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造船产能远超美国,达到其232倍。而美国造船的成本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竞争力严重不足。

既然实力相差悬殊,美国何必蚍蜉撼树?背后也有玄机。

造船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涉及庞杂的供应链体系,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工业网络。一艘现代化船舶,从龙骨到上层建筑,从动力系统到电子设备,需要数以万计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覆盖机械加工、金属制品、电气设备、橡胶塑料等多个制造行业。

造船业的背后,是一张高度协同的复杂产业链之网。

美国深知,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源于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集群。因此,通过遏制造船业,打断中国制造体系的关键环节,可能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若船舶订单减少,上游钢铁企业的特种钢材需求将锐减,机械加工企业的高精度零部件订单大幅下降,依赖船舶产业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业务萎缩和资金链紧张,从而削弱整个产业集群的稳定性。

这样的计策,不可谓不毒辣。

3连锁反应

然而,普那边刚动了下眉毛,这边资产市场就开始打喷嚏。

比如李嘉诚,为什么着急想把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业务卖给贝莱德财团,一个原因也是嗅到了风险。

巴拿马运河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美国一直把它当作自己在全球贸易中掌控权力的“命门”。

一旦牢牢掌握运河,就可以利用它限制中国出口、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



还没等中国市场做出反应,美国那边就先炸开了锅。

由于无法确保从5月起的海运,农业团体出售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大宗美国农产品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因为出口商无法确定最终成本是多少。

美国大豆协会的董事迈克·科恩喊话川普:“你们要发展美国自己的造船业可以,但千万别拿我们农民的出口机会来做牺牲。”

美国Xcoal煤炭出口公司的老板特拉希尔则说,如果政府真的开始收船舶停运费,可能在60天内就让美国煤炭出口停摆,涉及的货值高达1300亿美元。

他还表示,这样的收费可能会让美国煤炭的运输成本上涨多达35%,那在全球市场上就完全没法跟别人竞争了。

他警告说,这样下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很多工作岗位都会被砍,后果非常严重。

美国鞋类和服装协会的一位高管内特·赫尔曼也说,美国的服装和鞋子很多都是从国外进的货,如果政府真的开始收港口费用,不但会让美国的进出口变贵,还可能造成工人失业、东西缺货、价格上涨。

他引用了一份报告并称,如果推行这项收费政策,美国的出口可能会减少快12%,连GDP也会下降0.25%。赫尔曼呼吁:“辛勤工作的美国家庭无法承受价格进一步上涨和产品短缺的后果,美国制造商和农民也无法承受失去更多出口市场的后果”。

美方市场一片哀嚎,集体破防,心态显然崩了。

川普有没有精准打击到中国造船业尚未可知,但美国企业显然已经被打翻一大片。

4造船业的韧性

事实上,中国造船业并没有对川普的行动,表现出明显的担忧。这背后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市场地位和制造实力摆在那里,还有因为造船业本身的特点。

简单来说,造船业不是一个短期内能被打击的行业,韧性很强。

造船业是一个典型的长周期行业,一艘船从订单到交付通常需要2-5年,产业链的调整更加缓慢。与此同时,造船业也是一个高度依赖长期积累的产业,涉及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制造能力、全球市场需求匹配等多重因素,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替代。

目前,中国不仅在船舶制造数量上领先,而且在生产效率、交付速度、成本控制和技术升级方面也全面占优。


图源:金融时报

若美国希望重建本土造船业,它不仅需要恢复被削弱的基础设施,还需要重新建立完整的造船产业链,包括钢材供应、高端船舶零部件制造、船舶设计工程师培养等。以当前美国造船业的基础来看,至少需要10-20年才能恢复竞争力,短期内根本无法与中国抗衡。

简单来说,重振美国造船业,几乎等于痴人说梦。

在成本方面,中国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极为突出。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企业的人工费用,比长期霸榜全球造船业老二老三的日韩企业低了50%(日经中文网)。

此外,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在船用钢材价格上也具有明显优势。钢材成本占船舶建造成本的约30%,而中国本土钢铁企业的供应能力,也使其在原材料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招商银行研究院)。

正如丹麦航运分析公司Xeneta首席分析师彼得·桑德所说,现在点名中国“为时已晚”。

“对于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风向都是逆风。” 这句英国古谚语,折射出海洋民族对战略认知的朴素理解。

病急乱投医,川普频出怪招,与全球化“逆风而行”,铩羽而归是大概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