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的游客整个人躺进沙漠,被沙子严丝合缝地掩埋,唯留一个头在外面,你要是走路不小心被头绊了一跤,那颗头还会让你帮忙给他喂点水。
这不是象征意义上的黄土买了半截,而是物理意义上的埋沙。有人说去一趟新疆钻一次沙子能管几个月,回南天后去一次,龙舟水后再去一次,剩下的时间自己扛,就像他们泡水的生活。

据说去了新疆的沙漠,最开心的就是猫和广东人,光看画面,你会以为这是某种神秘的仪式。
一群广东人整齐地躺在沙地里,身体被埋得严严实实,只有脑袋露在外面,像是一片刚种下不久的椰子树苗。
偶尔有几颗椰子睁开眼睛四处张望,眼神里写满了舒服。

有人戴着墨镜,闭目养神,有人正在听《财富天下》的音频版,还有人被埋得太紧,干脆一觉睡到天黑被人从地里刨出来。
一位广州大爷曾表示:“埋进去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刚进烤箱的叉烧。”
更有深圳游客形容:“在广东洗完澡,衣服五分钟内必定回归潮湿状态。在新疆,三分钟之内,连灵魂都干透了。”


新疆对广东人来说,堪比天堂,一躺下,滚烫的沙粒包裹全身,体表温度瞬间飙升,汗水哗哗地流出来,仿佛能听见体内湿气呲呲蒸发的声音。
“感觉自己正在蜕变,从一块湿哒哒的海绵,变成一片干爽的腐竹。”

在人们周围,经常会有一些工作人员走来走去,不断提醒沙里的人该翻面了,就像粤菜大厨一样敬业,让吊炉里的烧鸭们都有点时间观念。
有的人在沙土里埋得太久,被挖出来后,体表的硬壳像兵马俑一样坚固,只能被人先搬到阴凉地,再用橡胶小锤慢慢敲开,上次被一个西安的游客看到了赶忙过去制止,“我还以为他们是在破坏刚出土的文物”。


这种让广东人趋之若鹜的疗法叫沙疗。
传闻没有去新疆埋过沙子的广东人,都不算真正经历过湿气的压迫。

在广东,“湿气重”已经脱离了医学术语的范畴,它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它形容的是你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活太久,整个人变得沉重、浮肿、没精神,像是长了霉的毒蘑菇,狠上加狠。
湿气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无处不在,“被子是湿的,墙壁是湿的,内衣就没干过。”

每年春夏交接,1.5亿广东人都会集体开启除湿模式,他们用肉身对抗悬浮的水雾,为了摆脱湿气,广东人尝试了所有方法:
有人喝红豆薏米水,三天之内脸色苍白,气若游丝;有人泡脚,熬夜泡,早起泡,泡到血压飙升;有人每天拔火罐,背上的血红印记像一个行走的八饼;他们买各种祛湿家电,从除湿机、电热毯再到北方游客推荐给他们的小太阳和电暖气,家里电费飙升,一不小心连电都蒸发。
而在这一系列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之外,终于有勇敢的先驱决定孤注一掷,直接把自己埋进沙子里。

“一埋进去,全身暖洋洋,整个人跟烧烤架上的羊肉串似的,被太阳烤得滋滋冒油。湿气一出,感觉自己又能再战三百天回南天。”
新疆的空气湿度只有广州的一半,夏季沙子温度高达60℃,吐鲁番更高,就像天然的烘干机,广东人埋进去,就像重新走了遍奈何桥。
“新疆当地人或北方游客进了沙子出汗,身上沾着沙子是薄薄一层,是一盘散沙,南方尤其是广东游客,身上聚沙成塔了。”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生存之旅,一部分先动起来的广东人,携带家眷从东南沿海奔赴大西北,呆上一周,等湿气除得差不多了,再飞回广东,每年仿佛候鸟一样准时。

广东人对沙疗的狂热程度,让新疆本地人都感到震惊。
“我们以前觉得埋沙是老人喜欢的,现在一看,来了那么多南方的年轻人。”新疆一位沙疗场老板感慨。
有人自驾几千公里,专门为了钻进沙子里,有人甚至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自带小铲子,自己挖坑,把自己埋进去,还有人为了提高疗效,在周围架起了篝火。
“火焰的热浪嘛,天山上的老鹰都绕道飞的呢,狼崽子们的尾巴夹到西天去了哎,去都不敢去。”
“感觉治理沙漠,不用种树,直接种南方人就行了,让湿气凝聚成海洋。”


“不止广东人,南方饱受湿气困扰的游客都喜欢去埋埋沙,只是广东人比较多。”
有人建议,把南方省份的人每年夏天都送去新疆,免费沙疗,减少湿气引发的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新疆的沙疗场有很多,有些是露天的沙滩疗养地,大家齐刷刷地躺在那里,像等待法老检阅的秘密部队。有些则是医保可报销的沙疗医院,医生会用专业的手法帮你埋沙,让人躺得更舒服,湿气蒸发得更彻底,还有的去室内。


面对这一股沙疗风潮,曾有西方医学专家表示:沙疗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短时间内确实会让人感觉轻松,但湿气是否真的能被埋走,目前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然而,这些解释并不能阻挡广东人对沙疗的信仰。毕竟,当你躺在沙子里,感受着热量渗透全身,汗水滴滴答答地蒸发,那一刻,湿气到底有没有走,已经不重要了。
直到2014年11月,沙疗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医疗价值,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自然疗法,源自维吾尔族的传统智慧,它利用天然沙子的温热特性,帮助人们缓解疲劳、调理身体,已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健康养生方式了。

“在新疆的那几天,我感觉自己过得很开心啊,自己和馕一块进坑,看看哪个先熟嘛,只是要记得多补水,不然第二天会便秘,在下午14时到17时日照强烈的时不要去,会被灼伤,可能真的会熟。”
还有的新疆游客去了广东之后,才明白了广东人对新疆的执着,“刚下飞机,就感觉自己被老牛的舌头舔了一口。”



也许,广东人的一生,就是在除湿的路上不断进化。
从小时候被湿气支配,到长大后反抗,再到最后找到一片干燥的土地,把自己埋进去,算是完成了生命的洄游。
“上回跟一个广东朋友一起看《动物世界》,有一集是一只小蜥蜴在沙漠里的家,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淹没了,它经过长途跋涉才找到了其他蜥蜴群体,在沙子中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园,看到最后,朋友都看哭了,当时不理解,现在有点理解了。”
“钻进沙子的那一刻,每个被生活打击的生命,都能在滚烫的砂砾里跟着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