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伸出你的手并看向自己的指甲,倒数3、2、1,在这个瞬间,人的指甲生长的长度就是3纳米,肉眼根本无法识别,而这就是光刻机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精度级别。”近日在徐汇区虹梅庭举办的《芯片制造:光刻巨头ASML传奇之路》新书分享会上,荷兰记者、半导体行业观察者马克·海金克用形象的方式让读者感知芯片的知识。
马克·海金克追踪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多年,在全球范围内对阿斯麦及其合作伙伴高管做了300余次深度采访。书中,他以调查记者的视角,串联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首次披露阿斯麦四十年创立发展的崛起之路。《芯片制造:光刻巨头ASML传奇之路》于2023年10月在荷兰首版,登上荷兰亚马逊榜首,简体中文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

《芯片制造:光刻巨头ASML传奇之路》
马克·海金克向读者介绍光刻机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纳米尺度、摩尔定律、光刻机工作原理、光刻机的发展史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把芯片工厂想象成面包店。在面包店里,烤箱是一个核心工具;而在芯片工厂,光刻机是核心工具。它就像一台巨大的复印机,以某种方式复制芯片设计,并将其印在硅晶圆上,这是通过光的技术来完成的。”
随着芯片制程不断缩小,光刻机需要使用波长更短的光源(如EUV,即极紫外光),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小的尺寸,这正是阿斯麦的光刻机能够实现的工艺。阿斯麦是全球唯一生产尖端光刻机的企业,每台高达4亿美元的造价让其成为世界上最复杂且最昂贵的机器之一。
阿斯麦上世纪80年代诞生于荷兰的一个小镇,40年前,这家毫不起眼的初创公司似乎随时都可能失败,但如今,全球约90%的芯片都是通过阿斯麦的系统制造出来的。马克·海克金分享了自己采访阿斯麦高管、深入阿斯麦工厂内部时令人惊叹的见闻,阿斯麦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工程师解决技术难题时的“蜂巢思维”,都有独特的风格。“除了阿斯麦,我还曾到深圳、苏州探访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国的科技发展以一种难以预测、但极具创造力的方式进行着创新,令我印象深刻。”马克·海金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