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回归并重回“美国优先”政策,最近美欧矛盾在上升。除了乌克兰问题,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美欧也存在诸多分歧。因此,当前舆论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欧关系矛盾上升对中欧关系有利。然而经仔细研判,会发现实际情形并非如此简单。
当前,美国由右翼执政,而欧洲大多是中间派或偏左力量执政,这就导致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天然矛盾。在2月14-16日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一上来就对欧洲现领导层进行了一番训诫,随后又跑去会见德国极右翼的选择党领袖魏德尔,这一系列举动进一步激化了美欧矛盾。此外,围绕俄乌冲突,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俄罗斯利益,甚至要求乌克兰做出牺牲以解决问题,欧洲对此并不认同。种种迹象表明,美欧矛盾正在逐步凸显。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4日,德国慕尼黑,万斯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图源: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欧洲关于战略自主,尤其是军事战略自主的讨论日益热烈。但实际上,美欧关系的基本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在军事安全、经济和政治层面,欧洲国家对美国普遍存在较强依赖。从3月2日斯塔默组织召开的乌克兰峰会基调就能看出,欧洲依然需要美国支持。斯塔默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欧洲必须承担重任,但为了实现和平并取得成功,必须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尽管斯塔默表面上对泽连斯基十分热情,但据英国媒体报道,他私下在劝说泽连斯基与特朗普搞好关系。可见,欧洲领导人虽多次开会、做足姿态,但内心深处清楚,他们在心理和实际层面都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就是美欧关系的现状,矛盾不断凸显,但欧洲在结构上依旧依赖美国。

英国首相斯塔默(图源:央视新闻)
基于这样的背景,看待中欧关系时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美欧关系虽出现问题,但尚未达到结构性改变的程度。就中欧关系而言,目前欧洲主流舆论场对中国存在诸多不满。虽有个别政治家认为,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提升欧洲在对美谈判中的地位,但这只是少数人的看法,多数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好。

(图源:路透)
对于美欧矛盾的出现与发展,我们应予以关注;若有推进中欧关系的机会,也要积极把握。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欧矛盾尚未改变美欧跨大西洋大联盟的结构,中欧之间的一些根本差异短期内难以消除。欧洲普遍对中国在俄欧冲突中的立场不满,认为中国偏向俄罗斯。在经济领域,中欧原本经济互补性很强,但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成功推进,中国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中欧经济的竞争性逐渐增强。意识形态偏见、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分歧,以及经济从合作走向竞争,这些因素使得中欧关系面临重重困难。中欧关系存在一定改善空间,中国也应努力抓住这些机会,但我们也要明白,美欧关系结构未变,中欧关系改善面临诸多挑战。
最近有个别学者认为,随着美欧矛盾上升,中欧自贸协定谈判有重启的可能。笔者对此并不乐观。中欧曾认真开展自贸协定谈判,一度接近达成协议,但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欧洲受到影响,单方面中止了中欧自贸谈判。目前,少数欧洲人提出重启中欧自贸协定谈判,但这并非主流观点。因此,近期内中欧重启自贸谈判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