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大规模采购破冰船,与中俄争夺北极航线(组图)

3月29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与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会晤。两人一起打了高尔夫球,随后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媒体上称,愿意推进与芬兰的伙伴关系,并考虑购买急需的破冰船。根据《irishstar》网站的报道,这个数字可能是48艘。



▲特朗普宣布希望购买芬兰制造的破冰船,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美国海军的实力是公认的全球第一,但并不见得美国在所有的舰船方面都比其他国家领先。美国海军最强的项目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核潜艇等,甚至可以说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但要说哪个项目最弱,那几乎公认的就是破冰船。目前美国仅有2艘重型破冰船,即“极星”(Polar Star)号和“希利”(Healy)号,数量和质量远远低于大国的平均水平。“极星”号从1976年1月份开始使用,至今已经服役49年,期服役18年。它由华盛顿西雅图洛克希德造船公司制造,姊妹舰“极海”号早已经退役。

“极星”号满载排水量1.3万吨,是美国唯一一艘重型破冰船。配备6台柴油发电机和3台燃气轮机,最大破冰厚度1.8米,破冰最高速度3节(5.6公里每小时)。它的主要作用是给向美国的南极科考站麦克默多站运送物资的补给船开辟航道,至今已经成功完成24次任务,算是“功勋船”。但因为超期服役时间太长,它机械故障频发。比如2019年时就出现了电力中断、螺旋桨漏水等情况,已经经不起大的折腾,只能勉强继续执行之前的任务,无法探索新的领域。毕竟一旦强行执行新任务,很可能自己都被困在冰中。



▲“极星”号,图片来源:网络


“希利”号是美国唯二的破冰船,属于中等破冰船,由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阿文戴尔公司制造,得到了芬兰提供的技术支持。该船1999年服役,至今接近26年。满载排水量1.6万吨,配备4台柴油机。持续破冰厚度1.4米,冲刺破冰厚度3米但不可持续,最快连续破冰厚度为3节。由于船壳、船首使用的角度比较特殊,所以只能适合在开阔水域内破冰,并不可用于南极的厚冰海域,无法执行和“极星”号一样的任务,只能专注于北极破冰巡逻。比如2022年,它就完成了一次124天的长期部署,总航程超过1.7万公里。“希利”号比较新,但是它是一艘中型破冰船,能力很有限。一句话总结,美国在极地破冰船领域的现状完全就是“捉襟见肘——破冰船的数量和质量严重拖累了美国极地地缘战略的实施,资源竞争的展开和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军事设施建设。



▲北极航道概览,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之所以对重型破冰船产生强烈需求,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要和中俄全力抢夺北极航道的控制权,以及争夺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从地缘政治角度上来说,北极航道近年来已经成为了中、美、俄争夺的焦点,不过俄罗斯已经占据了相当主导的地位。北极航道一共有3条主要路线,即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跨极海路(Transpolar Sea Route)。

北方海路从白令海峡起至巴伦支海止,全长约5600公里,基本贴着俄罗斯北部海岸。俄罗斯将这条航道视为“内水”,控制着沿线的十几个主要港口,一百多个泊位,并为其配备加油站、救援中心。同时俄军部署了S-400、“棱堡”和地面部队保护,并要求过往船只报备并支付每艘船10~20万美元的过路费。如果商业船只经过北方海路运货,比起走苏伊士运河要缩短40%的里程,节约10到15天时间。2014年时,这条线路上的货运量已经达到了3600万吨,包括了大量的中国船只。这条线路俄罗斯基本上已经牢牢掌控,俄方定下的目标是在2035年左右将货运量提升到1.5亿吨。北方海路冰层厚度并不算太大,平均为1.5到2米左右,夏季时可能低于1米。但沿途仍有大型浮冰,冬季时候也需要破冰船维护航路畅通。



▲北方海路上的俄罗斯破冰船,图片来源:网络

跨极海路大体上是从白令海峡到北大西洋,中途穿越北极中心,全长大约4500公里。这里没有国家控制,属于国际公海,没有主权争议,但属于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内。由于距离北极更近,这里的冰层厚度也更厚,平均为3~4米左右。在没有破冰船支持的情况下,跨极海路仅可以在夏季极短的时间内畅通无阻,就算使用破冰船也需要重型船。由于维护费用高,就连俄罗斯自己也没有进行常态化的维护。但他被认为是整个北极航线中的最优路线。

西北航道大体从白令海峡至巴芬湾和大西洋,全程约5800公里。加拿大认为其为内水,要求船只过往时必须报备。但美国伙同欧盟坚称此为国际水道,和加拿大争吵不断。这里的年平均冰层厚度为2到3米,因为需要经过群岛,所以大量的水道十分狭窄,而且还有大型的浮冰,通行安全很难保障,即使是夏天时仍不稳定。



▲西北航道,图片来源:网络

西北航道整条线路上几乎没有多少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也没有大型的补给站。加拿大虽然自己有7条破冰船,但是没有重型破冰船,想破开2到3米厚的冰层仍然有些费劲,因此做不到常态化维护。如果船只从这里通行,虽比起巴拿马运河来说能节约40%的里程,但由于商业开发程度低,贸然选择走此路线,成本和风险都将提高不少。

对美国来说,这条路线应因沟通北美东海岸,避开俄罗斯的控制,因此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在这三条线路中,美国最希望占据优势的是两个:一是西北航道。假设美国有足够数量的破冰船,就可以从阿拉斯加出发维护航线。尽管加拿大也想控制这条航线,但加拿大只有7艘。特朗普之所以一个劲想要控制加拿大和格陵兰,也正式因为它们都是这条航线上的关键节点。美国很可能通过说服加拿大,使其放弃对西北航道的控制,转而交给美国。再通过格陵兰,强化对西北航道的控制力度。这条航道就在美国的家门口,控制成本比较低,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破冰船。



▲“希利”号,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第二个感兴趣的自然就是跨极海路,毕竟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对这条线路有绝对的控制优势。如果美国拥有了性能先进且数量足够的破冰船,那么就可以率先通过国际海事组织来制定规则,抢占先发优势。一旦航路打通,还可以让美国核潜艇获得侦察和活动的空间。跨极海路被认为是北极航道的“核心”,也是各国最终争夺的“焦点区域”。比起争夺俄罗斯已经视为自己所有的北方海路,美国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源就可以在跨极海路获得足够的优势,还不需要触碰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按照特朗普自己的说法,美国现在需要40条以上性能先进的破冰船。其大致的分配可能是需要15~20艘用到对北极的航线维护和巡逻上,另外的5~7艘用于南极科考站的补给和科研任务,剩下的10~12艘左右投入北极航道的维护和开发。包括维护石油钻井平台、运输船通航、开辟商船航线,甚至将物资人员输送到跨极海路附近,进行港口和补给站的修建。



▲中国“雪龙”号破冰船,图片来源:网络


以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以绝对的实力在北极航道的争夺上占有一定优势,美国的短板就在于破冰船数量不足,中国则已经宣布了近北极国家身份,并希望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加入北极项目。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4艘性能先进的破冰船,且与俄罗斯关系良好,还在和芬兰、加拿大寻求合作,绝对是北极航线争夺战中的一匹“黑马”。中、俄取得的优势让美国很难忽视,所以特朗普才宣布要加大投入力度,购买新的破冰船,就是希望能给自己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增加一点优势。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