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长和出售港口阻力加大 香港左报社评促即停(图)

在中国外交部正式开腔后,连日引述他人来批评长和出售港口业务的在港亲京报章《大公报》,今(1日)天首次以社评开腔,称长和相关交易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作为香港的重要企业,「必须立即中止错误交易」。但市场反应不同,摩根大通(俗称小摩)发表分析文章,指地缘政治影响不断上升,对长和延迟潜在交易不会感到意外,预期股价反应轻微负面,维持「增持」评级。而长和中午收市更是微升1.26%。



中国外交部昨(3月31日)午首次引述官方就长和交易的处理方法,并引述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表示,将对此项交易「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发言人过往回应相关提问时,只会暗批美国,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丶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同日傍晚,中国主管香港事务的「两办」(北京的港澳办和在港的中联办之统称)第六度转载《大公》的新闻综述,当中还是引述香港政商界人士呼吁长和作为一间扎根香港的大企业,希望它作决策时要考虑到对香港和中国的影响。

不过,在过去两个多星期都只是引述他人之口或劝或批长和的《大公报》,今天首次以社评发文炮轰,在题为《依法审查属保护管辖 长和交易须立即停止》的文章中,该报不点名地指责长和过去充分享受「一国两制」制度红利,并从国家发展中获得巨大利益,本该主动捍卫国家利益,但令人失望的是,相关香港企业却利用主动放风丶抹黑,把水搅浑,让事件复杂化。这种「只谈交易丶不讲国安」的做法,「是无视『一国』原则丶有损『一国两制』的行为」。

社评解释,长和这宗「非一般买卖」的害处显而易见,因为一旦美国掌握了43个港口等战略性资源,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丶大量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利益,都将面临严重损害,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亦会受损,相关企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社评总结道,「长和的港口交易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作为香港的重要企业,必须尊重国家利益,必须承担最基本的责任义务,必须立即中止错误交易。」文章甚至不点名地反驳有商家背景的行政会议成员林健锋吁各界「静一静丶等一等,不要急着干预」的说法,指是歪论,称中国市监局审查长和交易,「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切实行动,慢不得丶等不得」,可维护香港的良好发展环境。

长和股价半天升1.26%

市场的评估则略有不同,根据《香港经济日报》今天刊登的摩根大通分析文章,小摩预期,原订明(2日)天签订的交易只涉及巴拿马两个港口,至于其他港口独家协议的有效期应到7月27日为止,相信在此限期前,长和将尽力解决与各利益持份者的冲突,如若有必要延期,亦不会感到意外。

摩通分析,事件会有四个可能情况出现,分别是交易照常进行丶交易经修改后进行(例如只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业务丶淡化美资贝莱德的作用丶确保中国船舶权益等)丶交易彻底取消,以及在独家协议失效后,部分港口出售予其他买家或中国国企。若中方要阻止交易进行,小摩估计,当局可能循反垄断法或国安两方面去做。

摩通预料,长和股价会对最新的市场揣测作出轻微负面反应,但该公司维持今年底目标价50港元(下同)和「增持」评级;一旦最终整项交易取消,理论上,长和股价可能会回落到38至39元,甚至更低。

公开资料显示,长和在公布出售境外港口业务前的3月4日,股价开盘是38.9元。

而在不同消息出现后,长和今早股价低开44.05元后,在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时报 44.3元,升1.26%。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