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缅甸:已抢出300余具遗体 民众急需疟疾药(图)

4月1日,缅甸7.9级强震第四天,曼德勒市(曼德勒省省会)、实皆市(实皆省省会)再次发生余震。

封面新闻记者跟随当地志愿者,深入曼德勒、实皆更远的区域探访灾后情况。

相比在社交平台、媒体地震报道中被反复提及的曼德勒,实皆地区经济更落后、网络使用情况更少,在信息平台被关注得不多,外部救援力量鲜少抵达,当地人自己认为,这是“未被看见的地方”。

实皆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市区有将近30万人,地震损毁建筑、道路350多处,已搜救出300多具遇难者遗体。

“公共电力损毁,每天靠发电机供电2小时。设置了6个受灾民众安置点,每天只能有限供应食物和水。灾区民众开始出现拉肚子情况,急需疟疾药品。”



实皆一处消防局坍塌(石伟摄影)

现场直击:

大量居民露天住宿,“志愿捐赠车”沿途分发食物和水

志愿者的车从曼德勒开往实皆。一路都能看到,沿途有不少倒塌房屋。

曼德勒体育中心周边草地、两城河床附近树林下以及街道、村庄道路,当地人铺上简单的毯子,就成了临时居所。

这里也经常断网,有时候会断网两个多小时。白天直射温度超40度,晚上蚊子密度很大,成团跟着人盘旋。

曼德勒和实皆的民众,以及担心房屋不安全的人,夜晚都是在这样的露天场所睡觉,没有帐篷。



在消防局空地上等待的居民(石伟摄影)

通过一座桥梁时,志愿者小唐说,“比昨天通畅多了”。另外一座桥在地震中坍塌后,这座桥是对外的唯一大通道。 路两侧,实皆的山上,到处是金色的佛寺,但多处已经在地震中损毁。

下桥不久,路边一处消防局两层房屋垮斜,被一楼停放的5辆消防救援车撑着。空地上成为救援指挥和居民避难场所。

消防局人员介绍,因为桥梁受损,20吨以上的车辆无法通行,国际救援队无法携带大型设备过来。

实皆的道路更窄一些,记者与志愿者换乘戴着顶棚的小型四轮卡车,继续挺进。

一路上,这样的四轮小卡车到处都是。一些小卡车在路口或者某棵大树下停着,数十上百的居民快速围上去,之后排成队伍。车上的人开始分发面包、盒饭、瓶装水。志愿者阿雷介绍,这是志愿者组织的公益发放。



实皆路边领取食物和水的居民(石伟摄影)

路上有一对新加坡夫妻,3月30日在仰光机场跟随中国蓝天救援队的临时飞机到达曼德勒,参与救援工作,为当地民众进行诊疗。

丈夫洪顶顺是一名家庭医生,他当天跟着蓝天救援队到达了实皆一处佛寺,据求助者称,里边有大量僧侣、民众被掩埋。“因为网络、交通、翻译、电力、设备等各种问题,救援队努力了几个小时,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救援,不得不放弃,赶往下一个人员受困点。”

洪顺顶通过私人关系,从新加坡采购了一批医疗物资(折算缅币1700余万元),通过云南会馆捐赠给了灾区。

政府声音:

已抢出300余具遗体,缺乏大型机械和疟疾药

此前,记者曾在曼德勒乘车探访了新城区方圆5公里范围,大概有11栋建筑倒塌、垮沉。

实皆,则大多是一两层的低矮房屋,倒塌、垮沉情况比曼德勒更多,一路上随处可见。城区的一条马路上,仅两个路口之间,两侧倒塌房屋超过6栋。

一栋三层建筑一楼已经垮塌,上边两层歪斜着。当地的救援队钻进垮塌空间里作业,没有什么趁手的工具,太阳炙烤着,路边待命的同伴拿着一条毛巾过去,伸长胳膊进去帮忙擦汗。



实皆市街道上一处坍塌房屋(石伟摄影)

旁边有一处成齑粉状态的废墟,救援队介绍,这处废墟里已经找出4具遗体,对面一栋找出2具遗体,正在寻找的那栋已找出1具遗体。旁边,楼层已经垮塌、重叠的小楼,尚不清楚里边有没有人、有多少人。

五分钟车程后的一处私立学校,四层楼坍塌后,只在废墟上能看到两层。救援队只有一辆带钻头的工程车可用,他们已经找出4具遗体,新钻破的地板下边,刚发现一具男性遗体,预计还有6个孩子没找到。

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一所中学,附带托儿班,刚开校23个月。事发当天学生都外出了,只有几名老师带着几个儿童,一名男子将女儿送来,顺便应聘教师工作,父女俩都被埋进去了。“女儿的遗体昨天找到了,父亲的遗体还没找到。”



实皆市某私立中学救援现场(石伟摄影)

实皆市政府救灾指挥部里,部分工作人员在屋檐走廊办公。现场负责人介绍,因为各种原因,实皆的地震受灾信息传播有限;市区人口29.9万人,有350多处建筑、设施损毁,已经抢出300多具遗体,暂未接到农村地区的死亡人数通报。因桥梁通行限制,大型机械无法抵达,废墟中的失联人员搜救还比较困难。

“实皆省要求,一个月内要完成人员寻找、废墟清理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对渡口扩建,准备用船带入大型设备。”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设置了6个受灾民众安置点,有限供应食物和水,没有足够的帐篷和更多食物。“公共电力已经损毁,现在靠发电机每天供电两小时,网络也非常卡顿,经常没有网络。民众出现了拉肚子情况,急需疟疾药品,疫情防控工作很急迫。”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