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弗里德曼:刚刚 我看到了未来 它不在美国(图)

《纽约时报》4月2日刊发了评论《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作者是三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

托马斯·弗里德曼前不久在上海参观了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他将这个占地约225个足球场大的新研究中心称为真正的“明日世界”。一位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的美国商人告诉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去美国看未来,现在他们到中国来了。”



2024年12月1日,上海青浦区,全面建成投用的的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图源:视觉中国

他说,近距离参观后他感到更加恐惧。特朗普关注的是美国跨性别运动员可以参加哪些比赛,而中国则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改造其工厂,以便能够超越美国所有的工厂。特朗普的“解放日”战略是加倍征收关税,同时摧毁推动美国创新的国家科研机构和人员。中国的战略则是建设更多研究园,加倍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以永久摆脱特朗普的关税。他认为美国的参议员需要多出去走走,想抨击中国至少要做好功课。

他认为,在人工智能革命前夕,对美中而言最好的是一种叫做“与中国资本技术合作的美国制造”战略。即反转中国在1990年代致富的做法:与中国技术、资本和专家合作,美国工人制造。

弗里德曼批评了特朗普的关税策略,特朗普以为只要在一个行业(或整个经济)周围筑起保护墙,美国工厂就会蓬勃发展,在美国以同样的成本生产这些产品,而美国消费者不会承受任何负担。这种观点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如今几乎每一种复杂产品——从汽车到 iPhone再到mRNA疫苗,都是由庞大、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制造的。商品才会变得如此廉价。

弗里德曼着重介绍了中国制造业的策略,即中国欧盟商会前主席约尔格·伍德克(Jörg Wuttke)说的“中国健身中心”:中国首先强调 STEM 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每年,中国培养约350万名 STEM 毕业生。尽管许多中国工程师毕业时可能不具备麻省理工学院的水平,但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是世界级的,而且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中国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在中国,如果你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那么还有1400个和你一样的人。中国职业学校每年都会培养出数以万计的电工、焊工、木工、机械师和水管工,因此当有人想出新产品建厂时,工厂很快就能建成。而且送货也很快。中国有550多个城市通过高铁连接。

当不断将一切数字化并连接起来时,只需面部识别就可以快速进出酒店房间,整个系统都是为了速度而设置的。

弗里德曼强调,如果美国不在关税壁垒后建立类似的俱乐部,美国只会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不可能靠关税实现繁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刚刚兴起的时候

亚洲集团中国区总监、美国人林汉申对他说,“DeepSeek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 林汉申还说,由于美国“对海外投资实施了种种限制,并采取了种种合作阻碍措施,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技术发展视而不见。中国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正在定义未来的技术标准。这将使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严重的劣势。”

弗里德曼还指出,尽管中国实力雄厚,但并不想与美国打贸易战。然而,特朗普是一个难以预测的演员,随时都在改变政策。他援引斯坦福大学谈判专家米歇尔·盖尔凡德的话说:“如果特朗普继续不顾一切地将盟友视为对手,将谈判视为战场,美国不仅会面临糟糕的交易,而且还会面临一个没有人可以打交道的世界。”

他认为美国应该欢迎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让中国将最好的制造创新技术授权给美国公司,或与美国公司合作。这是实现合理双赢贸易的唯一途径,而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来重建信任。

最后,弗里德曼援引《方法之道:行事方式决定一切》一书的作者多夫·塞德曼的话,“相互依存不再是我们的选择。这是我们的条件。我们唯一的选择是,建立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共同崛起;还是维持不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共同衰落。”他说,但无论是什么,美国和中国都会一起行动。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