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9条命的孙正义又回来了 AI和川普2.0救得了他吗?(图)

自从进入2025年以来,日本科技投资巨头软银集团掌门人孙正义再度成为全球科技舞台的焦点人物。这位素有"九命猫"之称的投资大亨,正乘着AI热潮与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机会,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商业版"王者归来"。



1月21日,孙正义现身白宫罗斯福厅,与特朗普总统、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及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共同宣布启动总投资达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这项旨在巩固美国AI领导地位的战略项目,将建设覆盖全美的下一代AI基础设施网络。

3月中旬,软银再下一城,以65亿美元收购专注AI计算的美国芯片设计公司Ampere Computing,进一步完善其AI产业布局。

3月31日,软银敲定了对OpenAI的400亿美元战略投资,将这家公司的估值推升至3000亿美元,并由此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



然而,在AI领域尚未盈利且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软银此番投资面临巨大风险。该公司将依赖大量借贷筹集资金,并可能需要出售部分资产来支付投资款项。

一、AI赌桌上的最大押注者

当下正值AI投资的黄金时代,而孙正义显然想要成为这场豪赌中的最大押注者。但他的此次强势回归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其近年来陷入了多次重大投资失利。

比如在2022年,孙正义掌舵的愿景基金录得270亿美元亏损,几乎濒临崩溃边缘。其中投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导致软银被迫减计了140亿美元。

然而,东山再起正是孙正义的典型风格。纵观其职业生涯,这位投资大亨经历的财富起伏堪称资本主义史上之最。这种"触底反弹"的模式不断重演,而每次危机过后,他的财务根基似乎都更加稳固。

软银的首次辉煌来自互联网泡沫时期对雅虎的成功押注,这使孙正义一度登顶世界首富。但随着泡沫破裂,软银市值从1800亿美元暴跌至25亿美元,跌幅高达98%。

转机出现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一个月——孙正义斥资2000万美元收购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电商初创企业阿里巴巴34%的股份。2020年,这笔投资峰值时价值突破2000亿美元,为软银后续数百笔投资提供了资金杠杆。

2016年,软银私有化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决策再显其投资眼光。随着2023年9月Arm登陆纳斯达克,其市值飙升至近1200亿美元,使软银得以质押所持90%股份获取融资。

二、债务驱动的版图扩张

如今,这些资本弹药正被投入新战场。为获得“星际之门”项目40%的股权,软银已承诺承担该项目520亿美元启动资金中的190亿美元。那么资金从何而来?答案依然是:举债。

同样,根据最新的融资协议,软银需先向OpenAI注资100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将通过向日本瑞穗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筹措,预计4月完成交割。剩余300亿美元则需在2026年初前到位。

据悉,软银正与多家银行洽谈160亿美元融资方案。此前,该公司已通过质押Arm股份获得185亿美元贷款授信。

截至2024年12月底,软银虽持有310亿美元现金储备,但承诺将大部分留作风险准备金。最终,根据借款不超过总资产25%的自设红线,该公司可能需要变卖部分资产来完成对OpenAI的剩余注资。

三、风险警报拉响

为获取OpenAI的一部分股权,软银正承担着巨大风险。

评级机构标普全球(S&P Global)警告称,软银的“财务状况可能因对OpenAI的投资而恶化”,且其增债计划可能导致该机构考虑下调软银的信用评级。

目前,生成式AI领域的所有领跑者均未实现盈利,整个行业正基于“AI将快速普及”的假设,向数据中心投入数百亿美元——这一预期尚未被市场验证。

科技行业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软银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对雅虎的押注,最终证明只是镜花水月。

市场对“星际之门”项目的回报率也存疑。2025年1月27日,距白宫发布会仅六天,DeepSeek宣布开发出性能媲美OpenAI旗舰产品、但能耗显著降低的大模型。该公司透露研发成本不足600万美元,与科技巨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建设这些AI基础设施的天价成本并未动摇孙正义的决心。他预测:“未来十年AI将至少替代全球GDP的5%-10%。如果年回报率能达到9-18万亿美元,投入几万亿美元何足挂齿?”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