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格F-45或中标美国六代舰载机,和歼-50比谁强?(组图)

就在全世界刚被中国“歼-36”、“歼-50”两款六代机的频频试飞震得目瞪口呆、还没缓过神来时,美国也赶忙打出“王炸”回应。



▲网上的相关传言与F-45想象图


近日,网上有传言表示,美国海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F/A-XX项目基本确定将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简称诺格)中标,代号F-45,绰号“雄猫2”。这标志着美国的第二款六代机也终于敲定,让美海空军各自拥有一款六代机成为现实。而且从目前曝光的设计来看,F-45明显是奔着“全能舰载重拳手”的方向打造,其性能指标相当激进。那么,这款“雄猫2”到底有几斤几两?又能否撼动已经试飞多次的中国“歼-50”?答案,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F-45这个名字出现之前,F/A-XX项目就已经是美军海军的新宠,它肩负着替代F/A-18E/F“超级大黄蜂”的重任,而这不仅仅是换代,更是要一次性跨两代。六代舰载机不但得有强大的空战能力,还得集成电子战、侦察、打击乃至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等多功能,堪称“航母上的一机多能超级平台”。



▲此前洛马已经确定被踢出了F/A-XX项目,而波音的F-47又获得了空军六代机的竞标,因此之前的推测也是海军F/A-XX大概率会交给诺格


如今F-45方案脱颖而出,并非偶然。诺格公司作为曾推出F-14“雄猫”、F-18、X-47B等多型舰载机的老牌厂商,在舰载领域可谓资历最深。更关键的是,它还掌握了B-2、B-21等飞翼式隐身平台的研发经验,在无尾飞控技术方面属于行业天花板。这一切,正是F-45能够在竞标中压过波音、踢走洛马的底气所在。

从目前网络上流出的F-45概念图看,它采用了极为前卫的飞翼式布局,取消了传统的垂尾和平尾,改用三维矢量喷管来实现姿态控制。大展弦比兰姆达机翼、机腹双侧进气道、智能蒙皮、无缝整合式舱盖等设计均透露出高度隐身和高速兼顾的意图。



▲网上关于F-45的想象图

有分析指出,F-45可能搭载两台GE XA100变循环发动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推力或达22吨级,可实现M1.6的高速冲刺和M0.9的经济巡航智能切换。在隐身方面,其雷达反射面积(RCS)或低至0.01平方米,进气道疑似为歼-36同款的加莱特进气道,并配合主动雷达吸波材料(RAM)大幅降低雷达暴露风险。此外,它还可能搭载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EODAS)、AESA雷达,具备360度感知与400公里以上探测距离,并能在机腹舱内携带6枚AIM-260空空导弹或高超音速导弹,可谓火力凶猛。

那么问题来了,F-45这匹黑马横空出世之后,对比中国的歼-50,又孰强孰弱?先来看歼-50,从外形看,它采用的是中后掠角兰姆达翼、双发长机身、无尾翼布局,具备明显的机动性和隐身兼顾设计。使用DSI进气道,边条翼优化大迎角升力生成,气动上更倾向于中低速高机动格斗性能。加之中国六代机早已实现试飞验证,且据说具备可切换有人/无人模式、AI智能飞控、多模态雷达融合等技术,在很多核心指标上也已不输西方。唯一的不足可能是超音速巡航和推重比方面的极限性能暂时未知,但随着“峨眉”发动机的后续应用,这一短板也有望迅速补齐。



▲网传歼-50最新试飞照(图源见水印)

从两机的气动布局来看,F-45选择大后掠短机身、三条边条翼和前缘缝翼的组合,更加倾向于追求超音速性能。在高速飞行中,其激波控制和配平能力更强;但在低速、特别是舰载起降所需的低速操稳能力上,短翼展和无垂尾可能会成为隐患,尤其是如果没有采用全动翼尖技术来提升滚转效率,那么在复杂飞行环境下的可控性可能受限。而歼-50更像是为综合性能妥协平衡的“多面手”:中后掠+长机身更利于超音速稳定性,又兼顾低速起降与格斗机动,边条翼带来的大迎角升力也非常适合舰载应用。

当然,在航电、人工智能、人机协同作战等软实力方面,目前尚未有更多关于F-45的技术细节披露。而中国六代机或许走在了更智能、更体系化的路线上。这一点恰恰是决定未来空战胜负的关键。



▲诺格的YF-23就曾因为技术设想过于先进、成本过高等因素,在竞标中输给了如今的F-22A


综上来看,F-45“雄猫2”的设计毫无疑问是美国海军在六代机领域的雄心体现,背后凝聚了诺格多年来在飞翼布局、舰载作战、隐身飞控等方面的深厚技术积淀,其隐身性、速度与火力在纸面上无疑非常强悍,是针对未来太平洋高强度作战环境量身定制的“空中海狼”。但相比之下,中国歼-50早已领先试飞周期,布局更均衡、潜力巨大,在智能化和实战系统化方面更具前瞻性。

如果中美真的在六代舰载机上展开角逐,还真不好预测最终谁能胜出。未来几年,就看谁能更快将概念变成战力,把图纸变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