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万建网红厕所 全国最赚钱的商场不在北上广(组图)



在南京德基广场的厕所撞见名人,并不稀罕。有人偶遇过董明珠,有人和奢侈品帝国LVMH集团的管理层擦肩而过。少不了还有明星的身影。一回,演员龚俊来德基参加活动,在粉丝们的热情呼喊里,他优雅地在网红厕所里出场又退场。

在一期5楼上厕所时,还有可能在解决个人问题的关键时刻,听到一曲《命运交响曲》——这个厕所的等待区里,摆着一架钢琴,不间断地,总有家长催促着孩子上前表演,想弹琴的人多了,很多时候还需要排队等待。


“如厕是逛街优美的转场”

在国内一众高奢商场里,南京德基广场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存在。

它早在2006年开业,是最先引入一水儿国际大牌的高奢商场之一。走上一圈,香奈儿、LV、爱马仕……所有你能想到的奢侈品,都云集于此。这十几年来,德基广场的全年销售额,几乎一直稳坐全国前三的宝座。

而据赢商网消息,在不少高端奢侈品牌遇冷、业绩缩水的2024年,德基却把全年销售数据刷新到245亿,反超北京SKP,力压上海国金中心IFC,重新成为销售额全国乃至世界的“店王”。

和北京、上海的高奢商场一样,秦淮河边的德基广场并不缺少纸醉金迷。但直到2021年,它的话题度都不算高——消费升级的十年里,国内一大批高端商场崭露头角,比如被中产捧红的北京SKP,以及位于金融中心陆家嘴的上海IFC,它们定义了外界对于高奢商场的想象,用金钱铺就迎宾地毯的同时也筑高了消费门槛,筛选出全中国最具购买力的一批人。

而更早服务于有钱人的南京德基广场,却默默走着“闷声发大财”路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火出长三角。

不过,这在熟悉德基的人眼里,就是最标准的“老钱味儿”——不强调排场、身份,讲究的是低调,但奢华。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德基的地砖。它颜色暗黄,满眼陈旧,总有外地游客吐槽它看上去有点脏,在一众奢侈品LOGO的映衬下显得违和。但也总有人不厌其烦地解释,那看上去斑驳的图案,其实是德基花高价采购的平板灰岩,里面能找到侏罗纪时代的生物尸骸化石,比如鹦鹉螺。



▲ 德基广场的化石地砖。图 / 小红书截图

南京人蒲山曾经在德基工作过,他记得,为了保护这些地砖,商场会要求品牌员工们拉货的板车,必须是充气的橡胶轮,静音、无损,一旦用了嘎嘎响的塑料轮,被发现就要罚款。物料进场的时候也是,只要是经过的地方,都要铺上红地毯。

德基名气的变化发生在2021年。那一年,号称高价打造出的“网红厕所”,在德基横空出道。在那之后,德基的声量一路走高,被探店博主们捧为出片胜地的同时,甚至成了旅行团去南京观光的打卡景点之一。这让光临德基的人,不再只是身家千万上亿的老钱新贵,为了厕所走一遭的人也多了起来。



▲ 德基的厕所通道里挤满了人。图 / 视觉中国


在德基的厕所撞见名人,并不稀罕。有人偶遇过董明珠,有人和奢侈品帝国LVMH集团的总部高管擦肩而过。少不了还有明星的身影。一回,演员龚俊来德基参加活动,在粉丝们的热情呼喊里,他在网红厕所优雅地出场又退场。

对此,蒲山表示很理解,“毕竟厕所经济,放在全世界那也是独一份儿嘛”。从德基离职后,蒲山入职了一家国际品牌,由于工作原因,他还会经常去德基。不仅自己去,还得陪领导们去。而就算集团总部的大领导来了,都要点名去网红厕所,不必问,问就是“陪过”。

网红厕所之所以红,一个原因大约是贵。德基广场官方没有确认过打造这些厕所的具体花费,但不少细节都指向了这一点。

盥洗台上放着的摆花,装在法国设计师品牌Maison Dada打造的Narcisse花瓶里。道路两旁的花瓣灯,是特别开模定制的,“每朵都是德基特有的臻品”;走进厕所,等候区、母婴室、医疗室、无障碍卫生间一应俱全,随处可见的,是融合了室内高尔夫元素的装置,进口的尿布台,就连洗手池的高度都是经过“人体工学研究”后调到的最佳位置。

到了坊间的流传里,它们风格迥异,共同点是造价不菲:

二期8楼,走欧式简约风,是德基的“第一代网红厕所”,开放于2021年,造价几百万。门口用天使和思想者的雕塑区分男女,适合低调、喜欢艺术的顾客;

一期6楼,热带花园风,造价更贵些,适合喜欢大自然的朋友。由于陈设颇像电影《哪吒2》里的玉虚宫,它成了时下网红厕所里,最热门的那一个;

一期3楼,浓浓的“夜店风”,灯光实在太像量贩式KTV。但是厕不可貌相,它其实是德基的诸多厕所里最贵的,直奔2000万而去。



▲ 一期6楼的热带花园风厕所。图 / 视觉中国

在德基的宣传文案里,“如厕是逛街优美的转场”,不过,冲着这些景观来的人,通常不仅仅是为了优雅地上个厕所,而是见识一把“全球最贵”的网红厕所究竟长什么样,顺便还能赚一波流量——在这里,网红主播们开直播、大爷大妈拍视频都是常态,还有身段灵活的品牌,干脆把快闪店搬进了厕所里,一边走秀、一边打碟,图的就是人来人往人气高。

而在一期5楼楼上厕所时,还有可能在解决个人问题的关键时刻,听到一曲《命运交响曲》——这个厕所的等待区里,摆着一架钢琴,不间断地,总有家长催促着孩子上前表演,想弹琴的人多了,很多时候还需要排队等待。再转一个身,就能看到号称“全国巡拉”的网红,把现场的一切景观拍进vlog里。就是这些看上去有点荒诞的场景,瓦解了顶奢商场的距离感,还在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人来到德基。

谁把德基买成了全国第一?


在德基走上一圈,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口音。

最多的是南京话,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说苏北话,或者皖南话,有时甚至可以捡到合肥的公交卡。奢侈品店的经理们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验,店员得学会听口音,尤其是那些带着外地口音的,一定要服务好,因为他们大老远跑来,“目标明确,就是来买东西的”,消费能力不可小觑。

换句话说,把德基买成全国第一的,远不止南京本地人,整个长三角区域,都是德基的辐射区域。自媒体平台先锋数聚曾对德基的客源做过统计,消费最多的是来自江苏、安徽和浙江的顾客。其中,江苏人和安徽人撑起了德基接近70%的总业绩。

每次逛德基,陈璎除了给自己买,还要给老家的朋友们买。她的老家在江苏南通的一个县城,定居南京之后,陈璎就肩负起代购的任务。有时,她会在工作日午后从公司出发,坐30分钟地铁直奔德基,一通扫货。如果是热门款,比如香奈儿的19bag,还要多跑上好几回。等到周五下班,陈璎会拎上印着香奈儿、LV的袋子,冲上回家的高铁,晚上六点多出发,八点多就能抵达。

地理位置是德基吸引力的重要来源。它身处南京,交通便利,除了南通之外,无锡、常州等地都在南京的“高铁一小时城市圈”里。而从安徽的不少城市出发去南京,甚至比去合肥更方便,比如马鞍山,驾车一个小时出头即可抵达。因此,德基的停车场里,常常能看到安徽车牌的车。

而长三角地区不缺“有钱又有闲”的人。陈璎老家的朋友们,家里大多有自己的生意,要么做工程,要么自己开店,家产“千万是有的”。但小小县城无法承载旺盛的消费需求,哪怕是南通市里,也大多是一些轻奢品牌。于是,陈璎的朋友们要不自己坐车去上海购物,要不就转道省会南京。

而如果时间有限,南京是更方便的选择。放眼整个江苏和安徽,顶奢商场并不算多,在合肥,甚至只有一个银泰中心够得上高端的名头,里面能镇场子的奢侈品品牌,也只有LV和Gucci,少了长期占据奢侈品鄙视链顶端的爱马仕和香奈儿,看全年销售业绩,合肥银泰的量级约在50亿元。



▲ 在德基奢侈品店门口排队的人群。图 / 视觉中国


在本地媒体的报道里,合肥并不满足于只有银泰这个“重奢独苗”,曾试图引进SKP等高端商场,但却迟迟没有进展。至于被寄予厚望的银泰二期,最终只有一个梵克雅宝称得上亮眼,合肥乃至整个安徽的消费市场,都在等待更多顶奢品牌的入驻。

相比之下,德基周边好逛得多。它坐落在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这个十字路口,盘踞着包括德基、金鹰百货、南京新百、中央商场在内的“四大金刚”,这让购物变得更加集中,消费者不需要转战多个地方,就能逛上一整天——在德基买奢侈品,在金鹰逛美妆快闪店,新百、中央则是老牌商场,日常生活需要的牌子都有,一圈下来,主打一个“一网打尽”。有人带着善意调侃说,来新街口就是花钱的,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去,都是商场”。

不同于一些封闭、独立的商业体,德基还是一个更开放的商城,一期开业适逢南京地铁1号线通车,二期开业又赶上2号线开通。两条地铁线和诸多商场交汇在一起,最多的时候,新街口站24个地铁出口,一天能吞吐超过200万次客流;毗邻“亚洲第一大地铁站”,也让德基的人流量日益飞涨。

好逛、方便,都是德基广场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南京乃至整个苏皖地区,唯一一个能够集齐香奈儿、爱马仕、LV等一众奢牌的“天选之子”。

为商场招商的袁善崇说,在高端奢侈品世界,最难撬动的品牌就是香奈儿。截至目前,香奈儿在内地一共只开了不到20家精品店,其中,门店数量超过一家的城市仅有四个:北京、上海、成都和南京,资源堪称稀缺。而德基广场,是南京最早拥有香奈儿精品店的高端商场。



▲ 德基广场,是南京最早拥有香奈儿精品店的高端商场。图 / 视觉中国

在业内人士眼里,德基的全年销售额能冲到全国第一,并不意外。蒲山所在的品牌进驻上海之前,曾测算过当地商业体的数量,“太多了”,这意味着竞争激烈,分流严重。

而听到德基业绩比北京SKP更高时,袁善崇的第一反应也很相似,“应该是北京又新开了什么商场吧?(导致SKP被分流)”他形容,德基广场是苏皖地区“1超0强”的存在,堪称举“全家之力”,捧出来的唯一高奢商场。这也导致德基的成绩越是亮眼,周边商业体就越是失落。

袁善崇所在的商业地产,也在南京开了商场,但业绩一般。不过,领导往往不会要求他们向德基学习,因为后者的成功实在难以复制。倒是德基旁边的另一家商场景枫,值得研究——因为难以在奢侈品赛道与德基匹敌,这几年,景枫干脆转向年轻群体,贴上了宠物友好、二次元友好的标签,引入了茶颜悦色这样的人气品牌,也举办线条小狗等高人气IP快闪。

如今,景枫能够“在德基的阴影下,做到40亿营业额”,在袁善崇看来,已经是十足亮眼的成绩了。

时代的门票

在业绩出色的高奢商场里,德基广场的确算得上一个例外。

大众更熟悉的高奢商场,比如SKP、万象城和恒隆广场,都属于连锁地产,背后往往有来自知名地产巨头的财力支撑,这让它们得以把触角伸向各个一、二线城市,凭借实打实的业绩和高知名度,快速扩张、复制。

相比起来,德基广场更加本土化,创始人吴铁军在南京读书、长大、做生意,也把根牢牢地扎在南京,至今没有走出去。靠网红厕所红起来之前,只有一座商场的德基在其它城市可以说是“查无此店”。

类似的例子,还有坐落在郑州的丹尼斯大卫城。它们都是全国范围内只此一家的高奢商场,创始团队往往多为本地人,有着偏安一隅的气质,但业绩却能够跑赢杭州万象城、成都太古里。

这些本土商城最初能崛起,无一不是抓紧了时代馈赠的金色门票。有行业人士分析,德基的招商路线,是“由金字塔顶端向下俯冲”,直接集齐市场里的全部高端奢侈品,然后才慢慢引入层级、定位更低的品牌。

回溯到20年前,正是奢侈品进军内地,开始发展、扩张的黄金年代。德基、丹尼斯百货等,算是国内最先盯上高端消费的一批商场。2006年,德基一期开业,就已经开始邀请国际品牌入驻,宝格丽、LV均在其中,在彼时的德基眼里,这是“不具备优势”的自己,在成熟的新街口商圈,寻找新定位的无奈之举。



▲ 德基一期的LV。图 / 视觉中国


在一次采访里,德基广场的行销部主任回忆道,彼时的德基远没有今天的知名度,品牌派来的前期考察人员,干脆守在新街口,挨个数每小时开过的宝马车数量,以此评估南京的消费力。不少品牌花了相当大的功夫,才愿意给德基机会。

本土商场得以引入高奢品牌,也离不开自己行商多年留下的人脉资源。比如,创始人吴铁军多年来一直奔走在香港经商。丹尼斯的创始人王任生则在中国台湾创业,后来才回到老家河南开商场,成了上个世纪少有的台商百货零售试点。

好在,德基的业绩没让奢侈品品牌们失望,几年间,不少门店的销售额甚至能够赶超上海、北京。到2012年德基二期开业时,据上述行销部主任介绍,曾经在酒会上碰面时态度高傲的顶奢品牌,已经开始主动要求入驻德基广场。

奢侈品的圈层一直都很稳固。这样的故事,放在奢侈品牌业绩缩水、开店步伐越来越谨慎的当下,再难重现。袁善崇所在的商场,属于中端商业地产,也有过高端化、引入更多奢侈品品牌的打算,为此,公司一度花重金挖来过顶尖的招商团队,但得到的答案却是,“当时没有拿到门票,现在也不会有门票了”。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本土商场的劣势也慢慢凸显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少了些财力和底气。有媒体做过统计,在2012年到2014年,德基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了58.99%、54.42%和76.14%。为了获得资金周转,德基一度将物业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融资额度为26亿元。

资金上的压力,也让德基广场不得不保持单店模式。直到前几年,德基广场才有了向外扩张的动作,江苏徐州成了除南京外,第一个拥有德基广场的城市。翻开江苏地图,徐州的地理位置更靠北,不少人觉得,这家新开的德基不会只做徐州有钱人的生意,还要辐射到周边奢侈品资源相对稀缺的安徽、河南、山东。

不过直到今天,徐州德基广场尚未开业,对外还是显示装修中。

双面德基


开业近20年,频繁光顾德基的,大多是有钱人。

蒲山说,这些身价不菲的顾客们,最明显的消费特点是“决策非常快”,他们的目光扫遍全场,很快就锁定了目标,结完账后一言不发、扭头就走,从来不知性价比为何物。左右手都挎满购物袋的场景也不常见,因为做这件事的往往是身后跟着的司机。

像我这样慕名而来但只想逛逛的年轻人,唯一能够无痛消费的或许只有奶茶。不过,德基的铺位很紧俏,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一家奶茶店开门迎客。

几年之前,这个宝贵的名额属于喜茶,是当时炙手可热、一杯还卖32元时的喜茶。后来,诸如老虎堂、奈雪这样的贵价奶茶品牌,陆续在德基出现又消失。如今,舍得砸钱的阿嬷手作又成了德基唯一的奶茶店——这家奶茶店始终执着于把店开进恒隆广场、来福士、国金中心等地,和诸多奢侈品面对面。不管外面的年轻人如何消费降级,在这些高端商场,一杯奶茶的售价还是会在25元以上。



▲ 喜茶刚刚入驻德基时吸引了许多人排队购买。图 / 视觉中国

但凭借厕所走红之后,德基内部的环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敏锐的人,最先察觉到味道的差异。早几年,从地铁出来踏进德基的B1楼通道,就能闻到一股迷人的甜香气,那是商场香氛、化妆品和贵价香水融合在一起的气味——德基是最早一批把高级化妆品柜台放进B1楼的商场。

能把各类国际大牌的化妆品请到B1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同行们来说,诸如Tom Ford、ARMANI、娇兰等的国际化妆品柜台,都应当是商场一楼入口处、最亮眼的存在,但在德基,一楼、二楼早已被更大牌的高奢占据,它们也只能转移到此处。最新的消息是,LV的彩妆店,也要挤进B1。



▲ 一众国际化妆品柜台都挤在B1楼。图 / 德基导览


人多起来之后,味道也变得复杂。特别是到了夏天办活动,不少人扎堆儿涌进德基,冷气和香氛都难以掩盖空气里的汗味和各种食物的味道。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问:高端商场不应该都是香香的吗?评论区里,很快出现一句意味深长的回复:“有钱人对气味真的很敏感啊。”

再然后,不满更加聚焦,矛盾直指厕所——光顾网红厕所的人越来越多,真正的高消费会员们,却找不到厕所上了。社交平台上,总有一掷千金的“大客”吐槽挤满人的网红厕所,不满于德基把一个重奢商场,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德基有了一处不对外开放的厕所。它位于二期3楼,旁边就是老铺黄金。在蒲山的印象里,对于这个厕所,德基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做一丁点宣传,“悄没声儿地就出现了”。

看上去,那里就是普通的卫生间,一点儿都不网红,但是连洗手液都是祖·玛珑。当然,更特别的是门槛,这些厕所只对德基的“天象会员”开放,扫码才能进入——换句话说,得在德基的年消费达到20万元,才能上一趟不被陌生人打扰、围观的厕所。

在网红厕所和会员厕所之外,德基还有第三类厕所。在江苏人陈璎看来,那是真正给着急上厕所的人准备的。她给自己的定位,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偶尔来德基逛街买东西,既对网红厕所没兴趣,又够不到“天象会员”的额度。如果实在内急,陈璎会转头直奔B1楼,只有那里的厕所回归了本质,没有任何标签或噱头,只供解决生理需求使用。

当然,B1楼排队的人也不少,被迫挤在此处的人,面色一般更为凝重。陈璎说,“这是真的要上厕所的”。

只是,无论富人们如何不满,普通消费者如何无奈,德基的确火了,全年销售数据更一路走高,从2019年的112亿,增长到2021年的203亿,再到2024年刷新纪录的245亿。

隐形战争


无论浮沉,顶奢商场的圈子里,战争和博弈随时都在。

蒲山觉得,很难去总结品牌们对德基的态度,或许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很争气,在消费降级的当下,店面开在德基,就意味着人流量、曝光率、销售额都有一定保障。所以,总有一些定位不是那么高的品牌,削尖了脑袋都要进德基,几乎是“一铺难求”。蒲山说,在不少品牌眼里,“宁愿牺牲其它店赚来的营业额,也要保住德基的房租”。

当然也有不满的地方。蒲山跟德基的门店伙伴聊过,大家都觉得,这两年,商场的客流的确大幅增加了,但线下生意并没有更好做,“买的人不逛,逛的人不买”,实际进店消费的人没有变得更多,曾经那种“什么都不用干,单子就来了”的日子,彻底成了往事。

更重要的是,德基面对品牌们,还保有相当大的话语权。比如,要求品牌每三年就要重新装修一次,不然就直接换铺位,或者撤出德基。对于德基的要求,蒲山所在的品牌“尽量满足、尽量配合”。德基的权限也很高,蒲山开玩笑,商场方的工作人员有什么意见、要什么资源,甚至可以“直达天听”,直接送达门店相关负责人,比自家员工汇报的速度还快。

南京本地的博主鑫鑫和德基不少销售关系紧密。他说,身在德基,所有人都有很高的业绩压力。对于一些非高奢、知名度不算高的品牌方,只要业绩不够好,德基宁愿选择违约、赔钱,也要劝退品牌,把铺位让给更赚钱的那一个。



▲ 在德基的商铺都有很高的业绩压力。图 / 视觉中国

也有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鑫鑫的记忆里,德基的诸多奢侈品里,只有香奈儿没有遵守“三年装修一次”的隐形规则,算是最强势的一个。不仅如此,去年南京IFC开业,香奈儿转头就去那边开了第二家门店。

德基和香奈儿之间,关系微妙。袁善崇分析,铺位不算最佳,或许是香奈儿不满足于停留在德基的原因之一。高奢品牌们讲究“组团氛围”,成衣箱包第一梯队的几家奢牌,总是密集地挨在一起,而香奈儿在其中,要么拿下独栋,要么是包服区的最佳位置,就像在北京SKP,香奈儿稳坐C位,对面则是迪奥和LV。

不过,在德基一期,最好的两层楼铺位,已经被率先入驻的Gucci、迪奥、爱马仕和LV尽数瓜分,到了德基二期,香奈儿就显得有些“孤零零”,对面的Miu Miu远够不上第一梯队,“一般情况下,香奈儿是看不上这个位置的”。

鑫鑫觉得,香奈儿在德基的铺位临街,这是Gucci、爱马仕都没有的待遇,已经是很好的位置。只是在当下,奢侈品的生意,本就越来越不好做,品牌们更多要为自己谋划,强势的德基,显然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香奈儿的新店开在南京河西,不少有钱人聚集在那里,撑起仁恒江湾天成、天琴华樟、华润悦府等顶级豪宅,这些楼盘不仅售价千万起,早几年,一度光看房就需要500万以上的验资。

很多德基曾经的“大客”,不喜欢德基网红厕所带来的喧闹,干脆转移阵地去了IFC。蒲山也发现,那些即买即走的老钱们,正在悄悄改变消费方式,要么是转战到别的高奢商场,要么出境购买,要么就转换到线上消费。



▲ 新开的IFC成为了德基曾经“大客”的新去处。图 / 视觉中国


包括南京之于江苏的奢侈品中心地位,也在动摇。最近有消息传出,香奈儿和迪奥都即将在江苏开新店,这一次,品牌选中的城市不再是南京,传闻城市变成了无锡、苏州,期望打造的名头,是“苏南地区奢侈品消费的中心”。

袁善崇说,在品牌方眼里,德基的确炙手可热,但南京一定不是最受欢迎的城市。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南京也只捧出了一家百亿规模的商场,“相比杭州,光百亿场就有三个”。对于品牌布局而言,区域里只有单店一家独大,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此地适合开二店、三店的场子不够多,不像上海、北京,可选择的奢场还有好几个。

这样看来,号称斥巨资修起来的网红厕所,也是奢场争夺客流的策略之一。蒲山记得,最开始听闻德基要修厕所时,自己和很多同事们都不看好,因为觉得会对客流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但靠这一招,德基的话题度的确越来越高,大家的看法也慢慢转变。蒲山拿小米当年改LOGO的故事来类比,看上去是花200万把方形变圆形的大冤种,实质是做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营销,怎么看怎么划算。

靠网红厕所走红之后,德基的客群范围显然更大了。除了江苏人和安徽人,越来越多邻近省份的消费者,也来德基扫货,或者在网上寻找德基的销售和代购。陈璎说,除了给朋友们买东西,她如今接的更多活儿,是帮黄牛们取抢到的货。一条香奈儿的牛仔裤,经由操着广东口音的黄牛打了几个电话,转头就加价一两千元卖了出去。

如今,最想跻身德基的品牌,更多是一些体验店、形象店,比如FILA第六代形象门店全国首店、周大福南京“颂”主题体验店,以及各种贵价餐饮品牌,还有各种米其林、黑珍珠餐厅。对于前两者而言,拥有超大人流量、曝光率的德基,是打出知名、升级品牌的绝佳地点,2024年,德基光引入的首店数量,就多达50家。

至于贵价餐饮,或许才是收益最直接的那个。袁善崇说,德基有9层楼,体量大,奢侈品只能喂饱一楼、二楼,但普通消费者的入场,足以让德基的其余楼层也跟着吃点肉。他们或许舍不得闭眼消费几万块的包,但花1000多元吃顿饭,倒是完全有可能。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