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逐年攀升的防卫预算
这钱可不是拿来搞什么灾后重建、国际援助的,几乎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拉高军事技术天花板,把中国当成首要假想敌。而在这份预算中,有两个大项目最吸睛:一个是投入巨资搞“日本星链”,一个是升级导弹专打航母,还摆明了以中国辽宁舰、山东舰、075型两栖攻击舰为目标。这架势,简直是连遮羞布都不披了!
今年日本防卫预算总计8.7005万亿日元,比去年的7.7249万亿日元涨了9.71%,这一幅度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GDP的增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的军费已经进入“脱缰模式”。这一涨法,并不是孤立事件。早在2022年底,日本就修改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提出要在5年内把军费涨到GDP的2%。而按照这个趋势,2027年日本防卫预算就会达到10万亿日元以上,真正步入全球前三。更关键的是,日本这波扩军备战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的放矢——从太空、海洋到无人机,从导弹、卫星到“舰载激光炮”,全是奔着“实战化”去的。

▲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相关项目花费
这次防卫预算中最贵的单一项目,不是F-35,不是宙斯盾舰,甚至不是潜艇,而是一个听起来很“高科技”的词:“低轨卫星星座”。这个项目的总金额高达283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41亿元),差不多是买2-3艘潜艇的钱了。日本官方称之为“构筑卫星星座”,本质上就是要搞一套属于日本自卫队的星链系统。
说白了,就是效仿马斯克的“星链”,把成百上千颗低轨道卫星发上天,组成一个高密度卫星网络,用于通信、导航、情报侦察,甚至未来导弹中继制导、无人机实时指挥都可以接入。这套系统一旦部署完成,自卫队的指挥链条、数据链能力将获得质的飞跃,尤其在“第一岛链”区域,能大幅提升实战能力。而这个项目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火箭军、海军和航母编队的对抗手段之一。

▲打击示意图左下角,直接放上了2艘中国海军舰艇的图像
除了卫星,日本今年还特别重金投入了一种新型反舰导弹:“12式岸舰导弹能力向上型”,简称“12改”。这玩意是日本自研的新一代隐身反舰导弹,性能上对标美军的AGM-158C,射程号称突破1000公里,是目前世界射程最远的亚音速反舰导弹之一。弹体采用多面体设计、后掠翼布局、毫米波雷达制导,看起来确实挺科幻的。
但更引人注目的,不是导弹本身,而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近放出的一张“打击示意图”。图中赫然展示着两艘大型水面舰艇,分别是一艘疑似中国“辽宁”或“山东”号的滑跃式航母,以及一艘075型两栖攻击舰。而导弹飞行轨迹清清楚楚直奔舰体重点部位——日本这是恨不得在导弹上贴“针对中国制造”五个大字。这种赤裸裸的“假想敌可视化”,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具挑衅意味的动作之一了。要知道,在国际军事交流中,一般很忌讳用对方的真实军舰图示进行攻击演练,日本这波操作,真是演都不演了。

▲“12式岸舰导弹能力向上型”隐身反舰导弹
不过,咱们还要冷静看看“12改”导弹到底几斤几两。虽然它打得远,隐形能力也还可以,但弱点其实也不少。首先是速度慢。“12改”是亚音速导弹,最大飞行速度只有0.9马赫,远不如我国的鹰击-21那种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其次是制导系统容易被干扰。它用的是民用GPS+地形匹配导航,再加上毫米波雷达末端制导。GPS精度不够高,地形匹配系统又老旧,中继无人机还容易被电子压制,一旦遭遇强电磁干扰,命中率堪忧。
再次,拦截难度不高。中国航母编队本身就有层层拦截体系:远程的红旗-9B、中程的红旗-16、近防的红旗-10加1130近防炮,再加上此前港媒曝光过的疑似055可以指挥“无人机进行反导拦截”,足以多层次拦截“12改”。而即使让“12改”成功突防,它224公斤的战斗部对航母这种巨无霸来说,也未必能瘫痪航母作战系统。

▲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相关项目花费
当然了,日本这一轮军备扩张不是闹着玩的。从“星链”到导弹,从无人系统到舰载激光,说明他们正试图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远距离打击”的现代战争体系。更重要的是,“把中国当成假想敌”已经成为日本军事政策的基本常态。无论是岸田文雄的对华发言,还是自卫队的演训部署,都在朝着“有事即打,有备即战”的方向转变。
所以,我们也不能光靠拦截防守,更要加强主动威慑能力。就像鹰击-21这种动辄6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不仅能“先发制人”,还能“后发先至”;再加上我国日益完备的星地一体指挥系统、无人作战平台,未来真正开打时,“谁主沉浮”还真不好说。日本2025防卫预算暴涨,表面上是“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实则是在打着“安保”旗号悄悄“松绑军事”。尤其是像“12改”这种新武器,瞄准的目标从未隐藏,一切直指中国海军舰队。

▲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相关项目花费
面对这种局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但也没必要慌乱。毕竟,技术水平上我们已经不落下风,战略定力和整体国力更是日方无法比拟的。接下来,关键在于——看谁更冷静,看谁敢先出招。毕竟,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预算数字,而是背后的国家意志和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