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华早报文章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这项测试是为了检测新一代S/X双频段反导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具体性能,测试结果和雷达的具体型号都未公开。据推测,其功能类似于美国海军“霍华德·洛伦岑”号导弹检测船上的雷达。
解放军新研发的监测雷达,具备S/X双频段优势,有以下的功能:其中S波段用于广域监视,覆盖范围大,主要探测导弹来袭的初始轨迹。当捕捉到目标后,X波段可以提供高分辨率数据信息,可持续追踪并最终识别目标,区分导弹的真实弹头和诱饵弹。该雷达的研发早有预兆,在63623部队高级工程师张振彪发表在《飞行控制与探测》期刊上的一篇专业论文中就曾探讨过。称其在测试中,所有的模拟导弹都在命中前被就这款雷达成功探测并追踪。
也就是说测试显示这款雷达在面对大规模导弹袭击时,具备100%的探测成功率。

▲美国“霍华德·洛伦岑”号,图片来源:网络
但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的情况自然无法和真实情况相比,所以才会有了这一次在西部沙漠的16枚弹道导弹饱和进攻测试,检验这款雷达的性能在实战中到底达不达标。若这次测试取得成功,最关键的一项意义,就是标志着中国的陆基早期反导预警雷达进入了公开技术验证阶段,正在向着实际大规模量产和大范围部署迈进。
在此之前,中国的反导雷达测试,都只是小规模和零星展开的。比如2023年的10月份就曾经进行过中段反导拦截测试,但是强度不够高,更是没有验证过“饱和攻击”。如此强度的测试,表示中国在反导雷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型的雷达已经,具备了探测技术十分复杂且数量非常庞大的弹道导弹打击威胁的能力。雷达上取得了关键的突破后,后期就可以和红旗19进行联网,形成完整反导防御网,大大提升反导威慑力。

▲红旗19,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外媒的资料显示,中国反弹道导弹打击拦截测试工作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展开。相关测试工作在2010年、2013年都取得了不错成绩。但相关情况在近年来才逐渐解密,可见保密程度很高。中国的反导拦截系统主要部署于东南沿海和内陆战略要地,保护核心城市群和核设施。相关测试工作主要在甘肃酒泉和新疆库尔勒等地展开,这里建有大型的反导试验场。根据外媒估计,中国的反导拦截系统已经建成了几十套,部署了数量不俗的雷达,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中。这次测试工作,就是对新探测雷达的一次技术验证。
美国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反导体系,覆盖中段和末段,体系比较完善,部署数量也比较多。美国在海上部署了“宙斯盾”舰,SM-3、SM-6可分别完成中段和末段防御。除美国周边海域之外,还有大量军舰部署在欧洲、亚洲地区,形成了相当完善的防御体系。“萨德”、“爱国者”-3作为末段高空防御系统,可以在陆地上拦截弹道导弹。美国还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部署了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使用地面拦截弹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反导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可靠性还不够高,2023年的陆基中段反导测试显示,整体成功率不到60%,当下对于高超声速导弹的防御能力也仍有不足。

▲美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测试,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的反导拦截系统在全球部署能力上达不到美国同等程度,但是在区域防御能力上比较强大。主要依赖A-235、S-400、S-500,加起来超过了50个营的数量。A-235在2024年11月的测试中,实战检测了多目标防御,但还没有达到16枚这么多。这些系统的主要防御地区为莫斯科及对俄罗斯非常重要的西部工业区,部分则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和克里米亚。其配套的雷达为“沃罗涅日”系列早期预警雷达,探测距离超过了6000公里。
俄罗斯建设的反导系统主要防御北约及美国,虽然受制于资金,但整体建设情况在全球也属于顶尖存在。
相比之下,中国与美俄之间的反导系统相比算是后起之秀。但得益于资金雄厚,技术进步快,估计很快就能够站稳全球第二的角色,未来超越美国也并不是幻想。建设反导系统相当于给国家罩上了一层金钟罩,不能说100%拦截所有的弹道导弹,但至少能够明显提升防御能力,应对新型的高超声速导弹威胁。试想一下,如果像也门和伊朗这样的国家已经建设成功强大的反导系统,那么美国还会不会对其进行空袭,得仔细掂量掂量才行。
对于有核国家来说,强大的反导系统也是增强二次核打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可以明显的降低战争风险。对于中国来说,强大的预警探测雷达绝不多余,它是我们预警敌国大规模导弹袭击的千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