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极限施压关税 外贸企业一息尚存(组图)


题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货轮,乌云对相关企业和商家来讲,反正现在已经到了最糟糕的时候,那么不确定性中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撰文丨闫曼

4月2日,也就是被特朗普称为“解放日”的这一天,关税的靴子终于落了地。

特朗普宣布向几乎所有输美商品都征收10%关税,同时他还宣布了对不同国家的额外对等关税,几个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总关税顿时水涨船高:对日本的总关税将达到24%,对欧盟的总关税将达到20%。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已对中国加征20%关税,现在再加征34%,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升至54%。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各国反应并不一致:加拿大、日本等还在谨慎观望;欧盟表示虽然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但是也做好了反制的准备;而中国几乎是立马出台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宣布将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的额外关税。

不管特朗普关税有没有将世界推向全面贸易战,都已经率先将美国自己的股市推进了深渊,在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暴跌之后,标普500指数市值已经蒸发了近5.4万亿美元。

资本市场的波动对华尔街的大鳄们来说或许只是数字的变化而已,但是新一轮关税冲击之下,对企业和商家们却是切肤之痛,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外贸行业的从业者们在哀嚎,直呼天塌了。

01

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这并不是国际供应链第一次遭受关税“暴击”,在政策变化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外贸人早就习惯了。

不同的行业、不同类目的产品,受关税的影响有所不同,自然应对政策就会不一样。

就拿供应链相对比较简单的纺织业来讲。从出口结构来看,虽然最近几年数据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纺织类产品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始终都是美国,这就导致以衣服、鞋帽和箱包等为主的纺织品一再成为特朗普关税的主要目标。

对纺织业来讲,在之前的应对经验里面,比较直接的对策就是将某些符合条件的纺织品包装成其他品类商品出口。出口商品的类目划分本来就非常复杂,这里面有一定的转圜空间。

而更加靠谱和长远的对策就是转移供应链。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建立生产线,一边化解关税影响,一边可以利用东南亚地区国家的贸易协定进入其他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纺织业、电子产业等供应链现如今都开始尝试这条路。

图/图虫创意

在传统外贸企业之外,依托美国的“小包免税”政策成长起来的跨境电商们那就更加灵活了。前几年关税虽然情况不稳定,小包免税政策却一直都有,小包免税的额度是800美元,几个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单价本来就比较低,通过走邮政小包的途径可以省下一大笔税。更何况还可以转口到越南或者墨西哥避风头,更有实力一点的商家已经开始建海外仓了。

总而言之,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生存空间在缩小,但并没有消失。

02 

但是,这次显然跟以前不一样,特朗普的新一轮对等关税,其税率之高,覆盖范围之广,远超市场预期。之前那些承接国内供应链转移的地区,比如越南、柬埔寨等的关税高达46%和49%。

一夜之间,跨境生意人转口到柬埔寨和墨西哥的老办法行不通了;之前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和墨西哥的企业也尴尬了;远在美国的采购商们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更麻烦的是,在宣布“对等关税”的同时特朗普还签了一个行政令,宣布从5月2日起终止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输美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小包直邮的商业模式也岌岌可危。

图/图虫创意

关税的增加推高了商品的成本,这些增加的成本,国内的外贸商是不可能自己完全消化,就这样压低自己的利润空间,只能转移到美国的采购商和消费者头上。但是商品价格升上去,订单量肯定就会降下来。

虽然外贸行业这几年已经在努力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开始拓展欧洲等其他市场,但就现阶段而言,美国市场的体量依然不是其他地区可以比的,最起码跨境生意人的大部分订单依然来自美国。关税一加,最痛苦的还是中美两国的这些加工厂、供应商和采购商们。

03 

大家常说,对市场而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是致命的。

但是对相关企业和商家来讲,反正现在已经到了最糟糕的时候,那么不确定性中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首先特朗普这一轮对等关税的荒谬之处显而易见。按照特朗普公布的税率,就算是在双边贸易中,对美贸易是逆差,以及跟美国贸易基本保持平衡的国家也要承担10%的关税,这简直闻所未闻;靠近南极洲的两个无人小岛都上了关税名单,更是匪夷所思。

这样简单粗暴又混乱的关税政策,已经在美国商界政界掀起轩然大波,商界巨头们自然是要争相游说,共和党内部不满的声音也在增多,这其中或许有调整的可能;而且,特朗普这次将新关税的“调门”拔得这么高,不排除有故意先将关税拔高,“吊高了卖”,然后逼着各国慢慢来谈价的可能。比如上周末就传出消息称,美国正在跟越南就降关税的问题进行谈判。

图/图虫创意

更何况,就算特朗普想加税,有时候能不能执行下去也是个大问题。就拿让跨境商人们瑟瑟发抖的取消小包免税政策来讲。最近几年美国尝试取消小包免税政策可不止一次了,但是每次都推行不下去。例如,今年2月特朗普突然宣布取消小包免税额度,然后就像玩“快闪”一样,12个小时后又将政策收了回去。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800美元小包免税额度的存在其实是为了简化小额商品入境的程序,节约行政成本。对美国来讲,对小额包裹征税基本上等于捡了芝麻丢西瓜,损人不利己。

之前800美元以下的小包可以简易通关,不费什么事,现在要是对小包都进行检查、报关、收税等,一大堆流程下来,海关就那么多人力和时间,耗费的成本可能比收上来的税还多,物流公司也得爆仓。

04

特朗普的很多政策都是这样,一个行政令砸过来,却没有能执行的细则。下面很多政府机构似乎也深谙这一点,干脆“躺平”等待政策反转。

上次特朗普取消小包免税之后,美国邮政等速递公司干脆拒绝收货,暂停处理中国包裹,物流和海关乱作一团,这场闹剧12个小时就收尾了。如果这次在5月2日之前海关和物流系统找不到将通关效率一下子提升好几倍的方法,那么取消小包免税政策也很有可能依然草草收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并不是铁板一块。美国海关、物流公司甚至各个州政府都有自己的利益要顾及,他们并不是都从内心赞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自然执行起来也有“放水”的空间。

就在上周五,因为担心各国反制关税殃及自己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已经站出来公开表示不赞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安抚加州的各个贸易合作伙伴,并强调“加利福尼亚不是华盛顿特区”,大有要在关税上“闹独立”的态势。


图/视频截图

2024年12月的时候,李录在其名为《全球价值投资与时代》的一个演讲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在当下的局面或许有所启示:宏观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接受,微观层面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对千千万万在外贸供应链上讨生活的生意人来讲,既然特朗普已经上台,外贸环境已然恶化,放弃幻想,接受挑战,保持谨慎,静观其变,在变化中等待和寻找出路,进行市场多元化的尝试,可能是当下最恰当的选择。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一笔 [★中立评论时事★]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非美市场也有大机会,小巿场也是市场
2025年04月07日13:57
评论人:fivecentsdog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那倒不至于,美国不买别的国家会买的。
2025年04月07日13:58
评论人:xiaoss188g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还有人笑川普的关税公式小学生难度。越简单越高效。这个公式告诉各国别把自己国家当作中国商品出口国,否则害死本国企业。本来没有出口商品代理,关税就10,现在为了赚取中转费,关税变46。这种哑巴亏心里有多恨中国呢
2025年04月07日17:33
评论人:抬头看天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有点黄世仁要强暴喜儿的意思。大爷要点钱,你送上,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2025年04月07日15:38
评论人:Chainhortz [♂★难得英雄气★♂]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对等关税的逻辑是,努力让对手从美国进口价值相当于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可是问题是美国能向海外出口的东西已经非常有限了,主要是高科技技术服务和农产品,大家都明白农产品是不那么赚钱的,高科技对大多数国家用不上,用得上的国家又要进行限制,结果就是出口还是上不去。关税另一个价值就是保护美国竞争力弱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已经从里根时代就开始转移出国了。所以加关税除了让美元贬得一钱不值以外,对美国没有任何益处。希望这只是川普的谈判策略,就好像70年代放弃布莱登森林体系那样只是耍无赖,另有后续的策略,否则美国的下一次经济危机已经来到。
2025年04月07日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