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4日,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交易大厅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4日,初春的纽约乍暖还寒,最低气温只有6摄氏度。
这是中国的清明节,也是美股市场又一个黑色星期五。资金持续出逃,恐慌抛售情绪集中爆发。当日,美股三大指数同步暴跌。当日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DJI)、标普500指数(SPX)创下了2020年6月以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020年,正是全球疫情恐慌下的那轮市场动荡。
正是在2020年后,美股市场迎来一轮“史诗级”的大牛市。先是疫情后的经济持续复苏,后是AI为核心动能的科技股狂潮,在人人都赚钱的幻象之下,美股神话似乎永不终结。高潮就发生在不久之前:去年12月,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冲上历史新高;今年2月,标普500指数创下历史纪录。
情绪反转,狂欢的盛宴戛然而止。4月4日,以"Magnificent Seven"著称的科技七巨头集体遭遇血洗: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亚马逊、Meta(脸书)、特斯拉股价全线收跌。
其中特斯拉跌10.42%,跌幅为七家之首。收盘价对应总市值7701亿美元,较2024年12月美国大选结束后创下的历史高点1.5万亿美元,已经腰斩。
曾经牛市引擎也成为抛售重灾区,英伟达单日跌幅7.34%。就在今年1月,英伟达总市值曾经达到3.66万亿美元,如今跌至2.3万亿美元,缩水近四成。英伟达蒸发的市值,相当于目前四大行+中石油合并的总市值。
各路投资者钟爱的苹果也未能幸免。去年12月,苹果曾经接近260美元/股。4月4日收盘,这个数字是188美元/股。即便苹果仍旧是美股市值第一,但2.83万亿美元的总市值,相较于去年圣诞节后创下的3.92万亿美元的纪录,缩水近1.09万亿美元。
美股的科技七巨头是当下世界的首富制造机,在彭博按日实时更新的亿万富豪榜上,全球前十大富豪中,有九位是美国人,其中八位的身家都缩水了。
这八位都来自科技界。从年初至今,全球首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个人财富缩水1300亿美元,财富排名第二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资产下降452亿美元,世界第三大富豪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未能幸免,财富蒸发281亿美元。
会卖才是真股神
但他们之中唯有一位,财富不降反升。
以155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排在比尔·盖茨之后,是全球第六大富豪。即便经历了这轮美股的大回调,他的财富从年初至今,依旧上涨了127亿美元(约928亿元人民币)。
他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曾经是苹果的坚定拥趸。自2016年一季度重仓苹果以来,苹果逐步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据其股票投资组合的40%以上。
截至2023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是苹果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9.06亿股,持股比例上升到历史最高值的5.86%。按照同期市值计算,这部分股票市值1755亿美元。但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巴菲特开始减持苹果的股票。
2024年5月,苹果CEO蒂姆·库克还出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会议现场,针对减持苹果股票,主持人问巴菲特:“你是不是觉得苹果的吸引力、投资的魅力可能比2016年投资的时候下降了?”
巴菲特说,我们把苹果看作“业务”,而不是“股票”。他解释说,“当我们去配置资金的时候,我们会去看每一个公司,而不只是当股票的投资”。
“当有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可能会很大的改变我们资本配置的策略。”巴菲特继续谈及关于出售苹果股票的问题,“但是在现在的一些情况下,我不介意继续增长持有现金,并且会去看在股市、权益市场中有哪一些替代的方案。”
根据最新公布的13F机构持仓情况。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在苹果公司大股东序列中已经降至第六位,持股降至3亿股,仅为最高值时的三分之一,持股比例也下降到2%之下。
但其他的大股东似乎并没有这么做。曾经排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前的苹果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是先锋领航和贝莱德。前述13F信息显示,他们在2024年都增持了苹果的股票。毕竟牛市大潮之下,钱潮汹涌,这两家“代人理财”的公司,苹果股票已经是市场上最好的资产之一。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于2025年2月14日在美国证监会公开的最新13F表。图片来源:sec.gov
就在巴菲特持续卖出苹果的2024年,苹果股价从163.3美元攀升到了236.4美元。真正的“股神”,不仅要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能穿越周期减持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高点持续卖出,落袋为安。
其实,减持苹果只是巴菲特增持现金计划的一部分。直到这个黑色星期五的到来之前,还有一部分投资者认为不懂技术的巴菲特“错过了”科技盛宴。今天他们或许开始相信,巴菲特“逃顶”了。
“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很多人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实践者,寥寥。
持有现金创历史新高
2025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四季度,再次净卖出67亿美元的股票,连续第九个季度为净卖出。2024年全年,巴菲特净卖出1340亿美元的股票,是公司历史最高值。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头寸膨胀至334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这一规模不仅刷新了公司纪录,更相当于其剩余股票投资组合2720亿美元的1.23倍。这些现金,大量投资于高流动性的美国短期国债之中。
这是巴菲特人生中最激进的一次减仓,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操作。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全球资本市场也是绝无仅有。关键是,他能够在市场依然狂欢之时,在公开市场上,悄然完成投资组合的战略调整。
在2025年2月发布的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信中,94岁的巴菲特说,不是“不炒股”了,而是暂时要持有现金。
“尽管一些评论者当下认为伯克希尔的现金头寸异常(高),但您的资金大部分仍然在股票中。这种偏好不会改变。”巴菲特给出了具体的数字:“尽管我们在可交易股票中的持股,从3540亿美元下降到2720亿美元,但我们未上市的控股股权的价值有所增加,并且仍然远远超过可交易投资组合的价值。”
这其实还是巴菲特强调的,他买的是公司,不是股票。正如巴菲特后面补充:“伯克希尔永远不会更倾向于持有现金等价物,而放弃持有优质企业的股权,无论是控股股权还是部分股权。”
目前虽然持有现金,但巴菲特并不信任纸币,认为通货膨胀最终会吞噬纸币的价值。
巴菲特在信中说:“如果财政政策不当,纸币的价值可能会蒸发。在一些国家,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已经习以为常,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中,也曾经差点陷入这种困境。”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将大量手头的现金投资于美国国债,但巴菲特依然强调:“固定票息债券无法抵御货币恶性贬值的风险。”
投资,才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方法。 “企业,以及拥有才华的人,会找到应对货币不稳定的方法,只要他们的商品或服务国民所需要。”
巴菲特用颇具诗意但有几分自嘲的语言写道:“我没有卓越的运动天赋、美妙的歌喉、医疗或法律技能,实际上,我没有任何特殊才能,所以一生都依赖股票投资。实际上,我依靠的是美国企业的成功,而且还会继续这样做。”
巴菲特卖了什么?买了什么?
有人或许会问,巴菲特都不买股票了,我们买什么?实际上,这样的疑问并不准确,巴菲特同时在买股票和卖股票。只是他在之前一段时间,卖得多,买得少。
同时拥有巨大现金头寸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无疑是市场上能量最大的买家之一。只要巴菲特看得上,只要价格合适,他可以买下市场上大多数的公司。用这样的视角看,股市波动不是敌人,而是朋友。
实际上,在2024年那场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经说过一个巨额现金使用的原则:他们很想花这笔钱,但除非他们认为正在做的事情风险很小,而且能带来很大回报,否则不会花钱。
现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出售股票。除了大幅降低苹果的持股之外,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新公布的13F表格显示,2024年四季度,金融类股票也是“撤退”的方向之一:减持美国银行(降幅14.72%),减持了第一资本金融公司(降幅18.13%),减持了花旗银行(降幅73.5%),他们都是其股票投资组合前25位的个股。
伯克希尔·哈撒韦持仓的“新面孔”则是另一个关键点。
新出现在持股名单中的Constellation Brands(星座品牌)公司。这是美国最大的酒精饮料商,最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墨西哥啤酒进口,其中包括莫德罗(Modelo)和科罗娜(Corona)等在美国畅销的啤酒品牌。巴菲特一举拿下这家公司3.11%的股份,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的第19大个股。
此外,单季度对达美乐的增持86.49%,持股6.95%,直接成为这家比萨连锁店的第四大股东。
虽然截止这期13F,已经被大量卖出的苹果,依然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大的持仓个股。排在第二、三位的还是美国运通、美国银行。
但对消费股的增持,似乎是希望用基于人类本能需求的韧性,对冲其科技、金融、能源为主体投资组合的估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