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关税大棒,引发各国连环反制,全球金融市场暴跌。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转向美联储,希望这个关键角色能出手救市。
不过,多位多位美联储观察人士指出,不要指望美联储会干预,因为他们不能急。美联储官员会等到经济受实质性影响后再降息,而该影响要数月时间才能在官方数据中体现出来。
通胀还没下去,美联储不能急
美东时间周一,综合媒体消息,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指出,美联储目前更担心的是另一件事——通胀。数据显示,美联储偏好的核心通胀指标(PCE)在2月仍高达2.8%,远高于2%的目标。而值得一提的是,关税有可能会推高物价。
换句话说,美联储现在面临两难局面,降息,能救市场,但可能让通胀更加失控。不降息,通胀稳了,但市场可能进一步动荡甚至带来经济衰退。
这也正是多位美联储观察人士判断,短期内别指望美联储救市的原因。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表示:
“如果我们不陷入经济衰退,美联储将很难在短期内解决通胀问题。美联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周一表示,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紧迫。
前美联储副主席Lael Brainard也指出,通胀让美联储陷入困境,因为通胀压力还在,在经济和就业开始有疲软迹象之前,美联储很难出手支持劳动力市场,这是美联储面临的一种最棘手的局面。
彭博经济学家Anna Wong指出,如果美联储担心通胀预期失控,就像2022年一样,就算股市跌20%,也不会动摇它维持紧缩政策的决心。
市场判断呼应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言论。他上周五表示,美联储不会急于对市场动荡做出反应,官员有义务保持通胀预期稳定。他说,利率处于有利位置,让官员有时间评估特朗普的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根据目前的数据,经济仍处于良好状态,但他并未提及股市持续下跌。
市场不能光是跌,还得出现流动性危机
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官员在市场或者经济遇到严重危机时,会果断出手来稳定局势。
有时,他们不一定等到原定的开会时间,有时候会临时加开会议、紧急降息,就是为了防止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比如最近一次的例子,就是2020年3月疫情刚爆发的时候。
除了降息,美联储还可以使用“临时贷款工具”,当市场上资金突然变得很难借、流动性紧张时,美联储就会快速把钱借给银行、金融机构,防止信用市场陷入瘫痪。
尽管近期全球股市暴跌,市值蒸发上万亿美元,不过,金融市场的痛苦尚未显现出可能导致美联储干预的流动性不足现象。
当然,如果市场进一步失控,比如美债市场失灵、金融体系其他关键部分流动性枯竭的迹象都可能促使美联储采取行动。
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表示:
“除非市场失调引发金融稳定风险,否则我认为美联储现阶段不会介入。”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如果这些警告信号确实出现,美联储更可能选择采取具体的贷款工具,而非一上来就动用降息来应对。比如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美债市场一度陷入恐慌性抛售,美联储立马启动了大规模购债计划,再比如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后,他们推出了紧急贷款机制帮助银行稳住阵脚。
Wrightson ICAP首席经济学家Lou Crandall表示:
“如果金融压力进一步加剧,美联储的策略是直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通过利率来填补所有漏洞。”
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Darrell Duffie表示,他与纽约联储工作人员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宏观经济波动加剧时,美债流动性确实会下降,就像现在的情况一样。当交易商被市场活动压垮,无法维持其作为中介的角色时,就会出现引发警报并需要支持的市场功能障碍。不过,这种情况尚未发生。
还有分析师指出,美联储在缓解与白宫政策相关的担忧方面能做的有限。德意志银行高级美国经济学家Brett Ryan表示:
“这不是美联储可以解决的问题。真正的熔断器是特朗普政府,他们不会退缩,而是加倍下注,所以你会看到市场做出相应的反应。”
深夜,美股无人入睡,也无人生还
4月7日,美股开盘便遭遇重挫。道指开盘即跌 2.85%,纳指跌幅更是高达 3.89%,标普 500 指数也下跌 3.19%。大型科技股无一幸免,集体陷入普跌困境,英伟达跌逾 7%,特斯拉、苹果跌逾 6%,亚马逊、AMD 跌逾 5% 。
不过,好消息随之而来。美联储官网发布消息称,将于当地时间上午11:30举行理事会闭门会议议程主要聚焦于审查并确定美联储银行所收取的提前和贴现利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正值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美股大幅调整的敏感时期。
此后,重磅利好再度传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称,特朗普正在考虑对部分国家暂停90天的关税。
但好景不长,CNBC报道称,美国白宫无人知晓90天关税暂停的消息。
消息面此起彼伏,美股也上演ICU到KTV的反复横跳,好像一个精神失常的病人。美股行情先是突然逆转,直线拉升,道琼斯指数从36611点的低位绝地反转,盘中一度暴涨超2500点。不过,随后又是风云突变,道指从39207的高点暴跌1000点翻绿,跌超1%。

而国内,早些时候也传来利好消息。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这一举动在全球市场震荡的阴霾下,为投资者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未来市场走向如何?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又是否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凤凰“K 说联盟”特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凤凰“K说联盟”成员邵宇,以“#全球暴跌空前不确定性下如何应对#?”为主题进行直播连线。
01
全球市场未来两三个月很难看到起色
在全球经济相互交织的当下,各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已然构建起一张复杂且稳固的经济网络,而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横空出世,就如同在这张网络上强行撕开一道大口子。
此举引发全球性恐慌。4 月 7 日,全球金融市场在 “对等关税” 的阴霾笼罩下,迎来了令人胆寒的 “黑色星期一”。多国股市开盘便大幅下挫,美国也持续下探,原油期货、贵金属、加密货币等各类资产纷纷遭受重创。
在直播中,邵宇表示,(关税战)这种激烈的冲突方式可能是如今这一代职业经理人此前都没有见到过的,包括1987年的美国股灾、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疫情冲击,都没有引起如此大的变动。

邵宇指出,这次的冲击之所以如此严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关税战直接破坏了原有的全球化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化的‘老大’(美国)自己把桌子掀翻了。”
在他看来,不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后来的疫情,实际上都只是对于全球化的重要警告,但这次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是把对全球化的冲击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这次的冲击幅度比想象要大。
而对于本轮大跌,邵宇认为,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特朗普自己的资产肯定也受到很大影响。“特朗普有很多的地产和股市投资,虚拟货币也配了一些,当前的走势下,他的资产肯定暴跌,资产大幅缩水,换句话说,他也会觉得疼痛。”
邵宇同时调侃道,特朗普总说如果跌了1000点,美国总统就应该被大炮发射出去,(按照最近的情况)他要发射出去好几次了,因为好几个大跌都是在他的任期内实现的。
尽管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将这场市场浩劫淡化为“有机动物”造成的短期反应,但对于美股或全球市场未来两三个月的发展,邵宇认为全球市场短期还要承受压力,除非有比较大的流动性释放的政策或者是救市政策。
“除非在最后一刻达成一个关税的新故事或者调整的方向,否则我觉得蛮难看到市场起色。”邵宇称。这意味着,在关税问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持续高企。
02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有经济理论支撑?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背后是否有经济理论支撑?
邵宇认为,其实是有一个比较复杂的政治经济学考量的。二战之后至今,大约80年的这样一个繁荣的时间,主要是基于新一轮的全球化产生的,即全球化 3.0 时代。它其实就是由美国和美元带领,其他国家加入的。
美国最大的出口是什么?肯定不是它的商品,而是它的货币。
全球化3.0时代,本质上就是美国通过贸易逆差的方式,把印出来的钞票给到世界各个地方,以此来换大家的资源这样一个历程。
在中国巨大的产能加入以后,全球化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全球的效率跟产出来看,它肯定是把整个全球的生产边界,消费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扩张,所以,全球经济才会有一个快速并且稳定的经济增长。
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进程里,有的人可能赚到钱了,收获了更多的利益。跨国公司就很典型,高科技公司也是,因为他们可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分享成长的成果。
但另外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生转移,包括战后向欧洲和日本的转移,特别是当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作为劳动力供应加入来之后的话,毫无疑问,美国觉得普通的制造业可能就无利可图了。

在制造业的转移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美国人成为所谓的“利益受损群体”,也就是所谓的铁锈地带的这样一个概念。
当然,这些人虽然在经济上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他们也得到了两个方面的补偿:
一方面的补偿是他们获得了比较廉价的商品,因而它的通胀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方面的补偿是,他们获得了很多信贷,可以去买房子。
但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信贷购房这个模型破掉了。
现在特朗普被很多人看作代言人,他要通过关税战,或者通过更深层次的制造业回流美国,来弥补这些所谓的利益受损阶层。
03
特朗普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就是一种挣扎,肯定无法实现
为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特朗普一直采用 “胡萝卜加大棒” 策略。在 “胡萝卜” 方面,他于 2017 年签署减税法案,将企业所得税率从 35% 降至 21%,还对大量小企业实行穿透性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部分收入的税收,试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企业回归美国设厂。而在 “大棒” 策略上,关税成为他的主要手段。
但关税“大棒”真的能如特朗普所愿,让制造业大规模回流美国吗?
直播中,邵宇表示,特朗普关税带来的是通胀而不是制造业回归。
从理论上来说,关税是一种特殊的流转税,仅对大部分进口货物和少量出口货物征收,由此构成了进出口贸易的特殊成本。美国推行 “对等关税”,意图通过提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弱进口产品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从而为本土制造业创造优势,吸引制造业回流。但是在现实中,情况远比理论复杂得多。

邵宇直言,(特朗普想要制造业回流)更多是一种挣扎,“我觉得这样一个目标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特朗普任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他认为,这主要在于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成本太高了。和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转移产业链不同,如今想在不发达国家跟发达国家之间直接转移产业链非常困难,比如人工成本,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是不发达国家的六七倍。
以特朗普第一任期高调引进的富士康液晶面板超级工厂为例,该项目就遭遇了严重困境。原计划投入 100 亿美元,最终实际投资仅 10 亿美元;原本承诺创造 13000 个工作岗位,可最后落实的岗位数量还不到 1500 个。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美国缺乏完善的供应链集群,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输等环节难以紧密配合,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与难度;另一方面,当地劳动力市场无法满足富士康的用工需求,难以招募到足够数量和技能适配的工人,使得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
“因此,美国想要通过关税实现制造业回流,(现实和预期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落差,(关税战)短期内可能带来更多的是通胀,而不是制造业的回流。”邵宇说。
邵宇认为,制造业回流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三个因素的共同推动——首先,货币要保持弱势;第二,员工的工资要跟新兴经济体相比有竞争力;第三,商品可以像以前那样行销到全球,而且不会受到贸易保护的冲击。“三方面内容积累下来,我们花了30年时间才慢慢做到了这一点。美国想要重新建立起来,没有二三十年肯定做不成的。”邵宇说。
04
人民币机会越来越大,黄金依然闪耀
DeepSeek的爆火不仅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窗口,更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动。当这家中国AI初创企业以开源策略和超低训练成本,推出性能比肩GPT-4o的模型时,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超越技术范畴——市场有观点称这验证了“东升西落”的投资趋势。
对此,邵宇认为一定程度上符合逻辑。“与其说‘东升西降’,不如说是全球最坚硬的几大泡沫纷纷破开了,比如美国的高科技股票,”邵宇表示,“DeepSeek展现了中国追赶的能力,换句话说,中国强大的地方是我能用足够高的性价比去生产世界上最优秀的东西。对于用算力、算法与私有模型所带来的护城河相比是重大的一次突破。”

叠加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两天时间内,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Meta、英伟达、谷歌等美股“七巨头”的市值总共损失1.8万亿美元。
而在全球经济局势如此动荡的背景下,另一种趋势也在悄然孕育。尽管在关税风暴的影响下,美元处于下行态势,但离岸人民币汇率却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大幅贬值。
邵宇认为,人民币在未来的机会会越来越大。“按照以前简单一个贸易战加税的话,人民币汇率会贬值比较明显,这次美元也在下行,但离岸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家想得贬那么多,而且有一段时间相对比较强势,当然这可能跟我们后续政策处理有一定关系。”
此外,在直播中,邵宇还谈到了黄金市场的情况。他表示,“目前黄金的跌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也就是说它还是有这样一个避险的属性。他认为,黄金会依旧闪耀,“道理很简单,如果美元真的放弃了它全球领导地位的话,肯定需要其他货币(替代),货币的竞争会变得更加的剧烈。(作为交易媒介有)3000年历史的黄金,可能它会更令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