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华人的风俗店,黑车 在日华人靠服务同胞赚翻了(图)

赴日签证放宽以后,如果有更多中国游客来日本,日本的经济就会繁荣——不少日本人对此深信不疑。然而,日媒记者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伴随游客涌入,违法事件也频繁发生。



在大多数日本人已进入梦乡的深夜,有部分在日华人却在毫不避讳地进行违法行为。即便附近有警察在场,也未见任何顾忌。“专供中国人、由中国人操盘”的非法营业活动,正在日本的土地上公然展开。这,也是“观光大国日本”的另一面。

“这并不会立即引发中国游客的无序涌入。”



2025年1月,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在记者会上如是说明有关放宽中国游客签证政策的理由。此前,外务省已经提出延长团体签证停留时间、设立有效期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等措施,并正逐步推进落实。



2025年1至2月,访日外国游客总数约703万人,其中中国游客达170.3万人,同比翻倍。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也包括了一部分专门面向“同胞”开展违法营利行为的在日华人。

3月一个寒冷多雨的夜晚,羽田机场三号航站楼在午夜时分已少有旅客。随着来自天津与上海的两班深夜航班陆续到达,凌晨1点后,原本安静的出站口突然变得热闹。



多辆大型面包车迅速驶入航站楼门前的上下客区域,在人行道旁排队等候。多数车辆悬挂的是“白牌”,即私家车(黑车)。其中一辆车的司机是一名中年中国男性。他下车迎接一对推着行李车的年轻男女。双方用中文简短交流后,开始将贴有“PVG”(上海浦东机场)字样行李牌的箱包胡乱塞入后备箱。年轻人没有寒暄、没有拥抱,也没有笑容,气氛更像是一场业务交接。



此时一辆闪着红灯的警车缓缓驶过,通过扬声器提醒:“非法营运车辆属于违法行为。”然而现场车辆丝毫未动,司机依旧不紧不慢地继续搬运行李。



羽田机场周边一位正在充电的日本正规出租车司机表示:“白牌车比一年前大约增加了两成。驾驶者多为中国人。我们不仅生意被抢,还常被他们长时间占用上下客区域,严重影响运营。报警也没用,警察多数只是车上喊话,根本不实施抓捕。有些车辆甚至当着派出所的面上下乘客。”



为何这些司机敢如此明目张胆?一位在日中国男性王姓人士(化名)透露,其本人从事白牌车业务已两年。他表示:“只要现场没有金钱交换或运输行为,警方基本无从取证。即使被问及,乘客通常也会配合称‘朋友接送’。”





据称,警方在中国游客激增的春节等高峰时段,会开展针对白牌车的一次性整治行动,会提前掌握车辆和人员信息,在机场进行拦查。但白牌车群体间也会互通情报,规避执法。



即便被查实曾运送客人,也往往因未能掌握确凿支付证据而难以处罚——因为很多交易通过微信支付完成,没有现金往来,警方难以在现场锁定其“有偿运输”性质。



白牌车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是其高额利润。王桑曾持有正规出租车第二类驾照,月收入约为32万至35万日元。但转为白牌车后,即使车辆贷款与油费需自理,月收入依旧可达50万日元以上(约2.5万人民币)。

对于部分游客而言,选择白牌车的理由很直接——更便宜、司机讲中文、路线更灵活。以从市区前往羽田机场为例,白牌车通常比正规出租车便宜两成以上;若支付额外费用,还可在途中购物、用餐,远比固定路线的打车软件更具自由度。



除白牌车之外,面向中国游客的“黑租车”也逐渐流行。某在日华人导游蔡姓男子(化名)透露:中国社交平台上常见推广内容,顾客通过汇款支付租金和押金后,会获得一个“钥匙盒”的编号,从而能在指定停车场取出车钥匙。这些车辆多数为私家车,非“れ”或“わ”开头的正规租赁车,通常也不核验驾照。



此外,一部分中国游客的赴日目的并非纯粹观光,而是出于对高端医疗的信赖。例如“人间ドック”体检游颇受欢迎,行程包含PET-CT、肠镜等项目,3晚4日套餐含机票和酒店费用总价约在170万至220万日元之间,近年来报名人数持续上升。



更进一步的情况是,一些日本地方诊所因看好该市场,开始接受中国掮客资金改装成“专供中国人”的体检中心。虽然本质上仍属日本医疗机构,但服务对象几乎全部面向外国游客。这类诊所的存在,也引发了日本国内“公共医疗资源外流”的担忧。



更甚者,一些中介还提供“延伸服务”——若体检发现疾病,可协助申请留学或工作签证,以便在日本停留超过三个月,从而成为日本“高额医疗补助制度”的受益者。以抗癌药Opdivo为例,大国境内月费用需数十万日元,而在日本,根据政策仅需负担约5万多日元即可接受治疗。



与此同时,一些面向中国人的风俗服务也引发讨论。根据东京某夜生活资讯网站,目前首都圈运营的“只接待中国人”的风俗店超过30家,服务内容多为“本番”,费用通常为每小时2万日元左右。



疫情前,这些场所的从业者主要是中国、泰国、越南女性;近年则出现更多日本女性。据部分业者透露,由于疫情期间外国女性无法入境,不得不转而雇佣本地女性;疫情结束后,日元持续贬值,也导致来日打工的外国女性减少。



据风俗行业人士介绍,与日本正规风俗店相比,中国系风俗店工作条件更为宽松,不设严格出勤要求,服务内容也相对简单。部分日本女性因此选择改行,从“立ちんぼ”(街头拉客)转向室内型的“中介安排”。



在这样的环境下,性病传播风险也引发担忧。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梅毒病例达1.4万余例,自2013年访日游客突破千万人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



无论是非法交通、医疗滥用或风俗业扩张,背后的代价,最终可能都由日本社会承担。这些游客带来的消费,部分并未回流本地经济。



日媒认为日本需要建设“观光立国”,就应该先构建起一种能确保收益合理流入本国体系的机制。呼吁的此时,又一波为赏樱而来的中国游客,正陆续踏上赴日的旅程——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