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在这么有诚意的份上,对于特朗普把关税从104%升至125%这事我们就不追究了,这个零头送特朗普了,反正没意义,还把原定“禁止进口”的美国电影改为了“适当减少”。
台阶递给了特朗普,但美国那边有人不想给特朗普台阶下。
特朗普宣布的是125%的关税,我们没有理解错,因为没有写叠加原有额外关税这句话,那无论是外交语言还是正常人的理解,就是125%。
然后美国就有人派出了记着,追着白宫问你们对中国征收的这125%关税是否包括原有对中国征收的20%额外关税,对中国到底是征收125%还是145%。
回答什么,这些人都会给你整一个大新闻出来,所以发言人只能选择对特朗普相对危害最小的做法。
白宫发言完之后,立刻铺天盖地的新闻就出来了,说美国白宫对美媒CNBC澄清称,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名义对中国实施的关税税率为125%,总税率为145%。

发完这种新闻后,一堆外国记者又瞬间跑到中国这里,问我们中国的外交发言人怎么看。
也许只是记者自己想搞个大新闻,也许是有人故意的。
但从客观上来说,这塑造了美国又赢了的宣传效果,让世界认为中国不敢还击了,是中国怂了。
其实都没差别,反正是毫无意义的死亡税率,但借机搞事情那可就不行了。
不管是别人故意的,还是特朗普无意的,既然都这样了,那昨天给的台阶我们是要撤回去的。
4月11日,中国宣布对美国再次加征41%的关税,让中国对美国的加征关税达到125%,叠加原有关税,也差不多是145%附近。

昨天我们给了面子的,既然不要,那就只能当着全球的面再打一次脸了。
当然鉴于特朗普确实表达出了想谈判的意愿,也扎扎实实给了诚意,还是拿H20芯片这种大东西当诚意。
而中国又反击了,特朗普又输了,特朗普拿中国没办法了,这种标题要是被美国那些有心人再发酵一波舆论,特朗普确实是受不了的。
所以我们又给特朗普递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在公告后面加了一句话,说美国轮番加征的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沦为笑话。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但是,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简单的说就是我方向世界宣称当前的税率足以将美国商品的进口量削减至接近零,继续提升关税在经济上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如果美国继续升高关税,我们就认为美国是在玩关税数字游戏,将不予理会。不过如果发现美国有其他能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的手段,我们还会坚决反制。
这句话的实际作用就是给特朗普递台阶,防止他被自己掀起的赢赢赢舆论风暴裹挟的下不来台,不继续加征关税就显得他输了一样,从而中断这种无休止且无意义的互加数字游戏,尽快让事情回到正轨上来。
但给特朗普递台阶,不能损害中国的任何利益,就算是面子上的虚名也不允许损害,所以我们需要先对世界强调在目前这个税率下,美国已经没有卖商品到中国的可能性了,然后再提前宣布以后不理会这种数字游戏了。
这样不仅可以让特朗普有了不继续玩这个游戏的理由,也防止了万一特朗普还要这么玩,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宣布不跟,不至于被人再造舆论说中国不跟就是输了等等。
其实再跟几轮也无妨,因为这确实是数字游戏,但真的纯属浪费时间,确实毫无意义,甚至外网明智的人都知道喊高关税的反而是心慌害怕的那一方。

特朗普的这一波被裹挟反应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税这个事并不是特朗普想停就能停的,这次关税战再来一波互加数字的事情,首先肯定和特朗普的对头有关,但这些对头也没花什么力气,就是找点记者问几句话,发几篇文章而已。
能把特朗普给裹挟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代表了美国红脖子,也就是MAGA的民意,他们希望美国赢,希望美国重新伟大,不允许特朗普有一点点退缩,尤其是对中国。
特朗普自己能上台依靠的就是这股民意,所以被这股民意所裹挟太容易了。
到目前为止,这股民意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关税吃什么亏,就算耶伦和一堆美国经济学家都出来说关税会导致美国每人每年多支出4000美元之类的话,他们也不信,因为他们觉得这都是骗人的。
只有当超市购物小票扎扎实实的涨价后,他们这些人才会信,才有可能不在关税领域裹挟特朗普。
所以这种拉扯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必须要让红脖子感受到肉痛,他们对于关税的狂热民意才可能会消退。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会很长,因为特朗普给全球普加了10%的基础关税,这个最低关税是毫无死角的,会导致美国人的购物小票直接上涨。
仅如此要让红脖子感到肉痛还是太慢,但美国又很多商家是反关税的,其中有脑袋比较灵光的商家直接把关税打印在了购物小票上,不仅显得自己价格低还能隐形的反对关税,然后这种行为开始在美国各商家那里快速蔓延。

这一招就太狠了,是真的让人肉痛。
换位思考,如果你去买东西,给你的购物小票上打印着支付了10元的关税,如果是很久看见一次也就算了,但如果隔几天就看见一次,只要是人心里都会很不舒服的,而且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为关税到底支付了多少钱。
所以中国和美国在关税上进行拉扯的过程不会很长,可以判断是肯定会有一个拉扯期,但时间肯定也不会特别长。
在这个拉扯期内,凡是能转口的商品都会走转口,交这百分之几的费用总比交145%要强。
但不是所有商品都能转口的。
毫无标识的原料,比如说原油大豆矿石这种,随便转几道手就没人说得清来源了,以前甚至还有把俄罗斯原油按比例注入油船的操作手法。
弱标志的低级工业品以及部分中级工业品,按客户要求改标签改包装改文字,洗产地也并不困难。
但高级工业品,也就是那些品牌货,就没办法洗产地了,比如说把苹果手机的标志去掉了,说是越南产的香蕉手机,那是肯定卖不出去的,你洗的越干净消费者越不愿意付钱。
中国的商品大多数都是中低级工业品,高端工业品有,但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很低,洗产地相当容易。
美国出口到中国这边的,农业品和原料我们要,不介意美国洗产地,但美国剩下的部分全是高端工业品,都是牌子货。
这些东西,我们是不允许美国洗产地的。
比如说芯片,这波我们对美国的芯片产业进行了重点打击,借关税战的东风。
美国的芯片产业是全球合作的,大多数美国芯片是在美国进行“流片”,然后把利润低又辛苦的封装工作外包给其他国家,最终出口到中国的时候是按封装国算的,因为芯片成品确实是从那个国家进口到中国的。
在以前无所谓,因为以前的我们需要芯片,每年的芯片逆差超过1万亿人民币,是中国的最大进口项目。
但自从美国以芯片为武器针对我国后,中国的芯片产能开始暴涨,2024年的时候产值达到了2.3万亿人民币,不仅能完全满足自用,还出口了超1万亿人民币,成为了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
美国在高端芯片上确实还有一定优势,但在占行业产值大头的中低端芯片这里,中国芯片已经是一家独大了。
即便优势这么巨大,我们都还在允许美国芯片出口到我们这里,在其他国家封装了再进口到中国也行。
因为我们开放、包容,要对外展现完美的营商形象。
但这一次,我们顺手把美国芯片给禁了。
对美国芯片征收145%的关税,这是事实上的禁止进口,但鉴于美国大部分芯片都是在海外封装的,所以我们这次修改了芯片原产地的认定规则,不看产品标签,不看封装地和进口地,直接把“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因为这个环节技术最高,利润最大。

不看产品标签,不看封装地的进口文书,只看“流片地”?
一块已经封装好的芯片,怎么知道是在哪流片的?
一个成品布娃娃,你想追踪里面某一个生产环节到底是在哪完成的,那根本不可能。
但一块芯片你想查出是在哪里流片的,这个很简单。
如果不是芯片如此特殊,美国也不会把芯片禁用作为针对中国的武器,芯片是少数几个在全球经济融为一体的背景下,疯狂洗澡也很难偷偷弄到中国的商品种类,只要大规模商用就必被查出来。
同理,我们也能轻易查出来大规模进口的芯片到底是哪来的,一样很简单很容易监管。
所有在美国开设的芯片厂,都会被中国针对性盯梢来征收145%的关税,而中国又是实打实的全球第一大芯片市场。
这不仅是釜底抽薪,还让美国的芯片公司都没办法怪中国什么,只能去怪特朗普。
想靠中国的中低端芯片市场收取利润来支撑高端芯片的研发,然后高端芯片还对中国禁运,没门。
中国的芯片本来每年就已经做到了1万多亿的出口额,在海外市场和美国芯片厮杀都不落下风。
中国这145%的关税一征收,以后中国的市场上就没美国芯片什么事了。
不是你们卖不卖芯片,而是我们买不买,没了中低端芯片的巨大利润,我看你们拿什么去支撑下一代芯片的研发。
对于刚刚把产能转移到美国,营收又很依赖中国的台积电,影响尤其巨大,也必定是我们的主要盯梢对象,严防台积电偷税漏税,确保台积电芯片依法缴纳关税是每一个中国海关人的职责。
不要觉得有钱的甲方就是爷,不要觉得卖普通商品的乙方就没地位,规模差不多的甲方和乙方地位是很平等的,大的甲乙方例子确实不好举,但小的甲乙方例子是很常见的。
街头拉面15元一碗,低级商品,满大街都是卖拉面的,你不卖有的是人卖,卖拉面的那个是典型的乙方。
你拿出15元去买拉面,这个时候你就是有钱的甲方。
但别觉得你有钱买拉面就能怎么样,要是你拿出15元,然后要求拉面老板给你再加10块肉,同时向你返还3元钱关税,然后还必须再买12元钱你家卖的纸巾,否则就不允许拉面老板以后再卖面给你吃了。
你可以去街头那些看起来一点都不高端的拉面馆说一下,试试看拉面老板会不会同意。
友情提示不要乱尝试,人身安全风险自负,医疗费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