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中国的反击坚决果断。
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消息发布后还不忘加一句,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几乎没有什么美国商品,在加征125%的关税税率后,还能在中国市场有价格竞争力。
除非那种商品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可替代,比如在《美国打出群体伤害,日本的立场很关键》里提到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离开某几个美国厂商还真没有其他来源,才不会被其他来源替代掉。
而那些能被替代的美国货,都会被替代掉。
所以这几天别管A股怎么巨震,有些国产替代概念股就是坚挺。
出乎意料的国产替代领域
在这些国产替代相关行业里,有个行业看上去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还听合情合理,这个行业就是——血液制品。
这几天里,派林生物、博雅生物、卫光生物、天坛生物等血液制品上市公司股价还逆势上涨了。
原因很简单,美国是血液制品出口大国,美国供应的血浆占全球使用量的七成。2024年美国出口血液制品达546亿美元,在其所有出口产品中排名第五。
前段时间“小红书对账”,不少中国人惊奇地发现,美国人卖血非常频繁而普遍,甚至“卖血请人喝杯咖啡”的段子都是真的,其实就是涉及了美国血液制品产业。毕竟美国以不到全球5%的人口,供应了全球七成血浆,每年约有2000万美国人出售自己的血浆。
注意,这里提到出售的是“血浆”,不是大家普遍印象中的抽血,因为美国人售卖的一般是比较容易恢复的血浆,较难补充的红细胞还是会被输回人体——这样对人体伤害小一些,能拿到的钱也较少,只能算是囊中羞涩的人用来应急的手段。
美国血液制品前科累累,比如去年英国公布,有约3万人因使用从美国进口的受污染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迄今已造成约3000人死亡。
所以为了利用外国血液制品,还尽量降低风险,中国规定,人血白蛋白外的其他所有血液制品均系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药物。
但即便如此,外国的人血白蛋白量大便宜,我国约有60%以上的人血白蛋白产品为进口产品,这里头可少不了美国货。
像另一家血液制品公司上海莱士,2023年进口白蛋白营收占总营收快有一半了。

也正因为营收非常依赖进口白蛋白,尤其是美国白蛋白,上海莱士并没有像其他A股血液制品公司那样,在加关税后股价上涨,反而有所下跌。
还能用上便宜的白蛋白吗?
人血白蛋白是维持人体体液平衡、物质运输和内环境稳定的核心蛋白,临床主要用于抢救危重患者(如休克、严重低蛋白血症)及特定疾病的对症治疗。很多老年人身体虚弱,需要补充人血白蛋白维持生命。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对人血白蛋白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比如上面提到的上海莱士,2023年白蛋白营业收入比2022年增长了16.84%。
市面上的人血白蛋白一支几千元,紧俏的时候还买不到,毕竟救命药。
如果对美国白蛋白加关税,无疑进一步推高白蛋白成本,价格肯定会继续涨,这就有利于那些深耕国内,在国内拥有较多血浆站,能国产替代的血液制品企业。
而且血液制品行业门槛较高,新设单采血浆站难度明显增加,这些企业做到赚钱并不算难。
另外,国内是允许有偿采血浆的,这对人体健康影响虽然较小,但短期频繁采血浆仍然有危险,之前甚至出现过负面事件。
可别有一天,像美国一样,中国人也习惯于采血浆换钱了,那还不如进口点过国外白蛋白。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血液制品还真卡了中国脖子。
国内也有新的突破,可以用稻米产生人血清白蛋白,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进入新药审批流程,或许有望让白蛋白不再依赖人体产生。
从长远看,什么贸易战都是过眼云烟,大家会记得1929年美国加关税,但推动人类进步的归根结底还是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