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对婚恋爱情片的渴望,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情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得到过满足。在他们所处的年代,自由恋爱少有,先婚后爱也不常见。婚姻就像到点交卷,和伴侣之间更多是合伙人的关系。面对恋爱这种浪漫体验的缺失,他们只能通过观察他人的爱情故事,来体验曾经不可得的幸福。
“70岁有钱有闲,正是适合谈恋爱的年纪。”
万万没想到,单身牛马们一句玩抽象的自我解嘲,居然被国产片具象化了。
前不久,由张国立主演的《我的后半生》上映。这部剧改编自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集合了梅婷、韩童生等一众戏骨,就连播放平台都得到了黄金档的严选敲章,热度并不算低。

(图/《我的后半生》)
但后续关于剧集的讨论,并没有聚焦在老戏骨们身上,而是更多侧重在老年恋爱情节是否合理,一些观众将这个故事概括为“高龄男频爽文”。
短短36集的电视剧,张国立饰演的老头经历了四个女朋友,平均9集一换。原以为退休就是解脱,没想到这恋爱频率并不比上班轻松多少。
看退休老人谈情说爱,尊重是有的,但如何做到理解,还欠一步。老年人需要爱情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但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爱情片,《我的后半生》给这个问题的争论,开了个头。

五分爽文,五分真实
从出圈海报的人物站位不难看出,这部剧要说的,是一个俏老头和四个如花美眷的故事。
年逾古稀的退休教授沈卓然,因为发妻病逝而一蹶不振。他每天不是躺在摇椅上感叹孤独等死,就是对着亡妻的遗像自言自语。就在深情人设把弹幕区的观众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时,意外发生了。

(图/《我的后半生》)
如同大多数国产喜剧必须用悲剧打开局面一样,忧思成疾的老伙计因病住院,和护士长对视不过三秒,丧妻的悲痛瞬间烟消云散。
蔫巴老头高兴得皮都展开了,不仅狂按呼叫铃,和其他病房的病友上演起了争抢护士长的大战;还召集亲友团在护士站吹拉弹唱,企图通过唱情歌、写藏头诗等一系列动作展现“文艺细菌”以攻略芳心。
和自己差辈的护士长打得热火朝天,被做成人形立牌拉到了公园相亲角,更是迷倒了广场舞大姨三千。
(图/《我的后半生》)
二十五年过去,脱下长衫的张国立虽然不复纪晓岚时的风流倜傥,倒也撑得起大学退休教授的儒雅排面。在杨童舒饰演的护士长因为房产转移过户和男主谈崩之后,男主又先后邂逅了同样喜爱昆曲的物理学家、上赶着当免费保姆的工会主席,以及长相酷似亡妻的粉丝迷妹。同时,亲家母的闺蜜,还在默默对他投来爱的目光,为了倒追老头,甚至不惜穿上性感睡裙去他家拖地。
不得不说,剧中这群老年人,精神状态还是太超前了。
剧中有些情节更像是幻想,虽让人有所不适,但通过一群老戏骨的精妙演绎,倒也带来了不少或诙谐或催泪的动人画面。
尽管豆瓣评分急转直下,甚至跌破了及格线,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好”或者“烂”一字来总结这部片子。

(图/《我的后半生》)
要说它悬浮,老婆死了转头就另娶他人、组合家庭因为财产分割鸡飞狗跳的实际案例其实不少。王蒙的原著小说,本意也是通过夸张扭曲的故事呈现,来讽刺那些异化的、把爱情当筹码的婚恋价值观。
可要说它写实,三甲医院护士长居然会为了一套房给大爷洗脚,这属实有点违背社会规律了。
相较于男主老年性转版萧亚轩的高光待遇,作为剧情的助推剂,女配的工具人属性暴露得太过明显:颜值扛打的杨童舒负责输出老少恋名场面、和张丰毅才是官配的邬君梅则扛起了替身文学的大旗、大嗓门的工会主席是上门保姆、智商拔尖的物理学家则承包了灵魂伴侣但生死相隔的虐恋。每一个女性角色原本应该发散的魅力,都被服务于剧本和男主的浓浓班味给掩盖了。这样的设计之下,所谓的女性群像,也不免仍在男性凝视的框架内。

从边角料成为压桌菜
尽管存在争议,但《我的后半生》还是凭借着角度独到的叙事和对胃口的选角,征服了一部分中老年观众。
这种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老年相亲角故事,在父母辈看来约等于追更同龄人的家长里短纪录片。分房产的护士长,映射了隔壁老王和小保姆之间谈感情伤钱的利益博弈;而强烈反对父亲再婚的儿女,则让他们充分预设了未来有可能戴在自己头上的亲情枷锁。
国产剧并不缺老年婚恋的素材,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只充当着家庭伦理剧中的边角料,起到一个治疗低血压的作用,比如《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和蔡根花,以及《乔家的儿女》中的乔祖望和曲阿英。

(图/《都挺好》)
这类贪财保姆专治抠门老头的杀猪盘,设定单一加上篇幅有限,很难让钟情老年婚恋题材的观众过瘾。
尽管在国产剧这片古偶扎堆、甜宠当道的红海中,除了《乡村爱情》,我们很难找出一部演员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的电视剧。但是人生经验告诉我们,父母那辈人,电视遥控器的话语权其实始终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CSM媒介研究曾分享过一组数据:电视大屏和IPTV平台的观众中,45岁以上的群体占到了近六成;而65岁以上老年观众的人均收看时长高达4.7小时,是总人均时长的2倍。
老年人显然才是最有时间追剧的群体,但其对于爱情片的需求一直没能在传统长剧市场中得到满足。毕竟国产剧中的老年人,除了充当给子女添堵添烦添后妈的背景板,几乎没有太多感情描写。
以至于吉林卫视的老年相亲综艺《缘来不晚》被考古,年轻人在老头老太如同说段子的交锋中捧腹大笑,才发现老年人的感情世界是如此生猛鲜活。诚如韩国一档聚焦50岁+大叔大妈恋爱综艺《终于爱》开篇词中写下的那句:
“真正的爱情,往往在能理解人生的时候到来。”
而热衷于用霸总视角开盒一切的短剧,近年来也凭借着“父母爱情”这一赛道,收割了银发观众无数。

(图/《闪婚老伴是豪门》)
从“人到五十,在豪门当保姆意外闪婚霸总”的灰姑娘翻身,到“人到五十,老公出轨儿子背刺,我夺回公司大权”的大女主复仇,总有一款能精准狙击银发观众的心。狗血套路不假,真金白银也不假,去年的老年甜宠爆款《闪婚老伴是豪门》吸金三千万,吸的大概率都是养老金。
这年头能让平日买菜预算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大爷大妈们慷慨解囊的,除了保健品,恐怕就只剩短视频了。

不管几岁,爱情万岁
其实,把老年甜宠类短视频归类为保健品也没毛病。对于沉迷其中的老人而言,这类短视频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可能比其老伴或子女还要高。
正如一位短剧从业者振聋发聩地反问:“小朋友有迪士尼,年轻人有漫威和好莱坞,而老年人有什么呢?”
他们本该拥有和年轻人一样平等的追剧权利。
而老年人对婚恋爱情片的渴望,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情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得到过满足。
(图/《我的后半生》)
在他们所处的年代,自由恋爱少有,先婚后爱也不常见。婚姻就像到点交卷,和伴侣之间更多是合伙人的关系。面对恋爱这种浪漫体验的缺失,他们只能通过观察他人的爱情故事,来体验曾经不可得的幸福。
基于这样的语境,再回看《我的后半生》。如果它的目标群体,是那些渴望从别人的剧本中来寻回失落爱恋的中老年人,那些刻板的瑕疵,好像也值得原谅了。
毕竟,“拍个恋爱剧,让老年人爽一下”也无可厚非。封心锁爱不分年纪,与此同理,“不管几岁,爱情万岁”的浪漫幻想,也适用于任何群体。
只不过,对于老年情感剧的尝试,不应该止步于此。

(图/《我的后半生》)
那些脱离现实的爱情快餐剧,只是暂时撕开了“老年无爱”这一社会偏见,而真正能带来长久治愈的,还需要依靠去戏剧化的真实表达。
正如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中的修一和英子。人生不过三餐四季,他们偏居一隅,日常就是摘樱桃做蛋糕糊窗户,平淡却又不失浪漫地彼此搀扶着走过了65年。而沈卓然的四段恋情中,最能在观众心中泛起涟漪的,也不过是与聂娟娟那段“我与世界上另一个我”的相遇相知。
戏剧会落幕,幻想会褪色。爱情可以是童话,也可以是神话,甚至可以是笑话,但它最终,都要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