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学院直播厅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黄靖、国家发改委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刘扬声,从美国经济、世界贸易体系和地缘政治等角度解读特朗普关税战。

【整理/ 观察者网 冬晓 陈佳芮】美国扛不住了,特朗普这才掀起“全球关税战”黄靖: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向全世界宣战,我把它叫“全球关税战”,这次关税的影响跟上一次相比要更大。
特朗普想要做什么?
他决定打关税战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想达成一个什么目的?尽管他经常表现得很疯狂,但我并不认为他是个傻子,他总得有个目的,他这么做得有他的原因。刘扬声:我觉得就是扛不住了,美国国债已经接近37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不停地增长;政府赤字也扛不住了,2024年赤字规模达到1.8万亿美元;还有贸易的逆差,达到1.2万亿美元,也扛不住了。


这些事情,特朗普都归结为是美国工业衰落造成的。还在竞选的时候,特朗普的班子就拿芬太尼说事儿。应该讲,特朗普算是所有美国总统里最认真履行竞选承诺的总统了。一般美国总统在当选之后就不把竞选时的承诺当回事了,但是从第一任特朗普政府就可以看出来,他是落实竞选承诺最多的总统,这次也一样。
因为他在竞选时就承诺过要解决芬太尼问题,要搞美国再工业化,要搞贸易战,现在他都搞起来了。特朗普有一个特别简单的认识:你看你们各国对我都有贸易顺差,你们都占了我的便宜。你们为什么会占我的便宜?那是因为你们看好我的市场。
那么对不起,现在我就不让你们那么轻易地进入我的市场,所以我就开始提高关税。但是提高关税以后,特朗普还是觉得别人会想办法进入美国的市场,所以他就开了一个条件:你来我这生产,我还给你减税。现在他开始给企业减税,给制造业实体投资一些优惠政策,让政府发放一些补贴。
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依靠外国投资来帮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这就是特朗普的理想想法。富士康、台积电来美国投资,我不光给你补贴,我还给你减税,那你就过来了。但这样操作的话,财政窟窿不就越来越大了嘛,那靠什么补上窟窿呢?就靠关税。

每年的补贴和减税需要5000亿美元的支出,那我可以在关税上收个4000亿美元,再从其他地方找1000美元,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所以特朗普想得特别好,你不能说他这里面一点儿逻辑都没有,但是他大大低估了现代贸易。如果放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这种做法可能还有一点道理,因为那个时候的国际贸易主要都是成品贸易,你卖给我一个东西,我卖你一个东西,大家都是这样的成品交易。但是当今的国际贸易更多是由跨国公司来做主要引导的中间品贸易。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中美之间特别明显,中美贸易里大概有60%不是最终消费品贸易。
直接买中国的手机、中国的汽车,这个叫最终消费品贸易。中美两国企业间的贸易只有40%是这种最终消费品贸易,其他都是中间品贸易。即便是最终消费品贸易,一半以上都是外资——美国的、欧洲的,或者是日本的——在中国生产以后出口美国的。面对这么复杂的产业链和出口结构,你说你只要提高关税就可以解决,那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很多美国的下游企业是依赖于这个产业链才能生产的,现在你要提高关税,如果把它的产业链搞断了,这些美国的下游企业就要破产。这么打贸易战的结果是什么呢?特朗普坚持打贸易战是想恢复美国工业,结果却可能迫使一大批的美国中小企业倒闭。因为产业链没有了,这些企业没法搞中间品贸易了。这相当于是用一个19世纪的药方来治21世纪的病,那不得把自己治死啊。

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量到美国去合作的日本企业只能占47%的股份,基本上救活了美国的企业。这一次特朗普还想复制一遍,但是因为美国的产业环境早就没有了,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整个税收和投资机制也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还有一点我也赞同。美国2004年财政收入是4.92万亿美元,而现在美国参议院刚刚批准的特朗普税收减免和边境议程的预算计划,由于特朗普要回归到2017年的减税计划,所以这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能只有4.7万亿美元。而2024年美国的关税收入是多少呢?
才829亿美元,想要补足5000亿根本不够。要多收30倍才有可能,简直痴人说梦。所以他既不能让美国强起来,更不能让美国富起来。回到刘扬声老师刚才说的美国没钱了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没钱呢?
二战后美国是最大的制造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当时是金本位,还没有美元霸权。所以美国在1948年搞了个《关税及贸易总协议》,实际上是想把美国的优势发挥出来。1947年,美国还搞了个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和日本。

美国靠四种办法维持自己的好生活:
第一是靠国债,1971年以后美元霸权确立,大家都用美元,自由贸易是美元霸权的基础。于是美国就说你赚了钱存到我这来,我给你发利息,这就是美国国债。美国靠卖国债,因为国债有流动性;
第二,美国把控了军工产品市场。美国和日本、欧洲签订安全联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必须买我的武器,不论好坏,都要买;
第三,美国把持了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设计能力,手握大量专利;
第四,利用美联储对汇率、利息的控制,制造美国利息的潮汐,一涨一落来收割其他国家的资产。
美国在这上面一直都做得不错,包括1985年的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它又玩了一次,但是中国的崛起把四个办法里的三个打掉了。
首先,从90年代开始美国就不卖军工产品给中国,中国自己制造军工产品。而且中国人很有骨气,军工产品造得好,除了自用还开始远销海外,巴基斯坦、沙特这些传统的美国客户也都在买中国的军工产品。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开始下跌,中国不但填补了俄罗斯空出来的市场,还在跟美国争夺市场。
其次,在高科技方面,美国当初搞了个“环境保护”的大议题,因为他想着如果中国不能用石油和煤炭,肯定会垮,没想到中国人硬是蹚出了新能源的路子,把光伏片打成了白菜价。现在芯片也要开始打成白菜价了,你看德州仪器已经被打垮了,它卖一个14纳米的芯片要280美元,我们卖一个14纳米的芯片才12美元。
最后,关于潮汐收割,中国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守住了香港,表明中国有坚守自己的国家、不让美国收割的能力。当然这里面还有种种原因,尤其是2016年亚投行成立以后,中国在处理自己的外汇储备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美国的潮汐收割,起码对中国是收割不动的。

即便按照4月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特朗普税收减免和边境议程的预算计划,从2025到2034年10年当中,将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调整至5.1万亿美元,但是如果按照特朗普的这种玩法,2025年这一年的收入只有4.7万亿美元,但要花7.6万亿美元,产生2.9万亿的预算赤字,他怎么玩得下去啊?尽管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我们不用还债,我们还利息。现在美国联邦第一财政支出就是利息,1.2万亿美元。
第二大支出是社保,1万亿美元,军工产品是9000多亿美元。从美国的财政收入以及长期状况来看,它是守不住的。所以我认为特朗普不傻,他知道1948年建立的这个所谓自由市场是真的维系不下去了,因此他要打关税战,对全世界宣战。然后利用美国的强势地位和其他国家一个一个谈,通过对美国有利的双边贸易协议来冲垮自由贸易体系,但能不能达到目的还不知道。现在比较明显的就是美国股市崩了,崩得十分厉害。我80年代到美国留学,经历过很多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还有2008年金融危机。但这一次和我记忆里的那些相比,确实崩得厉害。
短短三四天的时间内崩了这么多,以至于特朗普铁杆拥护者里的一些大佬,比如说阿克曼、马斯克都受不了。这里也想问问刘老师,你认为造成这次美股崩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果会如何?特朗普能不能扛住?刘扬声:我觉得其实不是关税战这一件事导致了美股崩盘,早在两个月前Deepseek的横空出世,就已经把美国股市的神话戳破了,让全世界的投资人开始丧失对美国股市的信心。

这些都是综合性的,已经不再是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解决或者突破的。过去几年,像苹果、谷歌这样的公司,估值达到了四五万亿美元的水平,比法国的GDP还高,泡沫已经吹得飞起。这几天美国股市的下跌是一个新发事件,但是对国际投资人来说并非如此。我现在在阿布扎比,跟几个主权基金的一些领导聊起来,他们普遍对美国的软实力和金融实力持越来越怀疑的态度。
大家都在犯嘀咕,美国到底靠不靠谱啊?美国还债能力怎么样?现在的情况跟19、20世纪时完全不同,我们已经看不到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非工业化之后再工业化,没有成功的案例。他们觉得美国的再工业化是不可能的,美国不可能重建供应链。而且现在的制造业已经不再是造车这种事了,还需要高科技。
为什么台积电说要在亚利桑那建厂,结果一拖再拖就是做不起来,也没有工程师?富士康在威斯康星签了一个建厂合约,得到了美国政府各种各样的补贴和支持,结果6年了,到今天还没搞起来,为什么?以美国现在的工人能力和基础设施,不可能在短期实现再工业化。我这次跟中东的几个主权基金聊过以后,能感觉到他们现在也怀疑美国是不是能够继续干下去,他们也失去了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肯定要撤,至少要把资产分布再平衡一些,减少美国的比例。全世界也是如此,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的话,美国金融市场就非常非常危险了。
就算美国现在把关税战叫停,稳定整个金融市场也得花6-9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很快,因为现在大家对美国已经越来越没信心了。丁一凡:我也觉得确实不乐观,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可能出现比现在还危险的状况,这跟贸易战是直接相关的。
4月7日左右,美国网络上出现了一个谣言,说特朗普开始犹豫,准备决定把关税战往后推三个月再实施,给一个暂缓的时间。谣言传开以后,股市立马就反弹了一点。然后白宫就出来证伪,说没这事,转眼股市就接着又往下跌。由此可见,美股大跌确确实实跟特朗普的关税战直接相关,人们担忧关税战造成的后续影响,所以开始抛售股票。
刘老师刚才讲到美国科技股原来的泡沫非常大,后来因为中国AI技术崭露头角,从Deepseek开始,美股马上就跌了。紧接着,中国各大公司陆续都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而且坚持开源,纳斯达克科技企业股就跌得厉害。因为投资者觉得它们的泡沫最大,之前这些科技股之所以涨得高都靠吹,说要搞好人工智能,必须得拼命往里砸钱,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结果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开发出的技术应用跟美国的一样好,甚至有一些比美国的还好,投入的成本却比美国低很多。这马上就起到了一个颠覆性效果,大家觉得股市肯定靠不住,所以纳斯达克这些技术企业的股票先开始跌,进而扩大到其他公司的股票。大家都认为大公司的股价被高估了,所以整个股市开始下跌。
下一步其实会跌得更惨、更危险。起初,美国的资本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议》,通过世贸组织,推动自由贸易。他们是自由贸易最大的推动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产业布局在全世界。

如果这些大公司的业绩因为特朗普的高关税而大幅下降的话,下一轮它们的股票就会遭到抛售,而这些大公司的股票就是所谓的蓝筹股,蓝筹股一旦下跌,整个股市就都控制不住了,会打着滚的往下走,变成雪崩式的下跌。
所以这很危险,而这一切确确实实跟特朗普的关税战直接相关。特朗普这么做,完全没意义黄靖: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是资本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了以后,有了制造业的全球化,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就像一个人得了血管炎,特朗普的做法是把它都砍断。但这怎么能砍断呢?
资本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吸血管遍布到全世界,一下子全部砍断,最痛不欲生的就是资本,因为资本全球化被砍断了。我们一直说的逆全球化,从市场经济上来看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市场经济有三个永恒的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生产的最高效率和利润的最大化,这三个追求的结果肯定是全球化。
打关税战就是硬生生地把这些血管全砍掉,简直痛不欲生,可以想象到市场的反应当然会是血流成河。美国股市以前是靠高科技吹起来的,当时的说法就是高科技需要高成本投入。Deepseek在中国的诞生,证明了有另一条道路可走——低成本也能赚到钱,而且便宜不贵,一下子把美股捶破了。美股一边是血脉被斩,一边是泡沫被刺破,最终结果肯定要跌。
特朗普最近在采访里说,美国的贸易赤字有1.9万亿美元,实际他肯定是搞错了,参议院的预算报告里说预算赤字是1.6万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全年的贸易赤字大概在9200亿美元左右,中国的顺差大概在9800亿美元左右。从这里我们引申出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按照特朗普的思路去执行,通过打关税战能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
第二,特朗普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到美元霸权?我们知道所谓的美国霸权依靠的是四点,一个是科技霸权,现在受到挑战了;一个是军事霸权,现在也已经不行了;第三是价值观霸权,就是软实力。约瑟夫·奈曾说美国的软实力是灯塔等等,结果特朗普自己把它打得稀巴烂。

刘老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特朗普这么做是不是完全没意义?刘扬声:完全没意义。上个月,用区块链做出来的数字人民币已经正式开通了,可以绕过SWIFT支付系统。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件事,因为现在中东国家比如阿联酋已经在用数字人民币跟中国做交易结算了。
而且还有五六十个国家已经在跟央行测试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过程了。我觉得这个时间点掐得挺好。美元霸权体现在好几个方面,SWIFT就是一个。通过SWIFT能够制裁别人,控制别人做交易,如果不控制SWIFT,那你就没有办法操作制裁的手段。所以用区块链做出来的数字人民币,特别是在与“全球南方”国家的交易上,很快就会发挥大作用,减弱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威力。贸易上,中国跟“全球南方”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2.0”。
“一带一路1.0”就是建公路、铁路、码头。现在这些路上要跑商品、要跑货、要跑人了,这就是“一带一路2.0”。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要在贸易等各方面大规模启动,影响会非常大。

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说,我们从美元铸币税中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我们还承担了很多义务。有很多美国经济学家在制造这样的舆论。其实美元是不是霸权,或者美元在国际支付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甚至国际储备货币里,所占的地位是不是那么重要,他们都不在意。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承认美元霸权。最有名的是克林顿总统的经济委员会顾问林赛,他曾撰写过一些非常严肃的学术文章,公开承认希望美元强势,希望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讲了几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美元是美国的货币,所以美国企业在全世界使用美元非常方便,有很多好处,因为不怕美元贬值或者升值。即便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在美国国内,使用本国货币来定价、投资和贸易,也没有任何风险,所以这对美国企业在海外扩张有巨大的好处。但其他国家的企业要接受用美元定价,就存在很大的汇率风险。
他们用美元计算能赚多少钱,然后进行买卖、贸易和投资,一旦美国的货币政策或者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原来能盈利的投资可能最后就亏了。因为如果按照美元稳定的价格估算投资结果,最后等投资开始收益的时候,美元突然贬值,那就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元霸权对美国企业百利而无一害。
但对其他国家及其企业来说,这就是一种歧视原则,他们会非常担心自己要承担的汇率风险和政策波动风险。美元霸权对美国和美国企业来说有大大的好处,但前提是其他国家手里要有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还存在的时候,美国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货币问题专家特里芬,就已经率先发现了“美元悖论”。
美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却要承担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中储备货币的角色。如果没有贸易逆差,别人就得不到你的美元。
我卖给你的东西多了,我从你那收的美元也就多了,别人通过逆差得到美元。因此,如果让美元承担这样的角色,就要接受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逆差。有了逆差以后,其他国家才有美元储备。特里芬说得悖论在什么地方?
当逆差大了以后,有美元储备的人可能会担心,贸易逆差这么多,美国还得起吗?如果将来还不起,是不是要在货币上做文章了?黄靖:这已经出现两次了,史密斯协定和广场协议就是如此。

衰落的美国发长期国债,谁会买啊
黄靖:特朗普团队对于高关税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白宫经济委员会主席米兰所说的,搞高关税就是要消除美国的债务,要搞长期、超长期国债,并且利息越低越好,甚至压到零。其次,再来一次史密斯协定或者是广场协议,让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要大幅升值。美元至少贬值20%,这个想法被人们称为“海湖庄园协议”。还有一种解释,比如世界银行前行长马尔帕斯就认为,特朗普是想把整个世界的贸易体系推翻重来,按美国的方式,搞对美国有利的双边贸易,然后重建整个贸易体系。也就是说要把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打垮,建立一个对美国有利的贸易体系。这两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吗?
刘扬声:我觉得这种说法其实很荒唐。
现在的整个体制并非对美国不利,因为整个体制是美国自己建立起来的,一直都对美国特别有利,包括石油美元,都对它特别有利。沙特阿拉伯所有的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计算,这意味着你要买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就必须换美元,然后才能买。现在不是体制对美国有没有利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变了。
刚才大家都提到,现在全球化的效益是最高的,全球化的供应链是最合理的、最科学的,对大家都好。因此,不能说原来的全球贸易秩序是不公平的,只是现在世界变了,中国等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崛起,沙特已经不再要求必须用美元交易了,石油美元也不像过去那么坚挺。所以全世界都在变,导致美国不能控制和操作现在的秩序,就想用霸权来改变整个秩序。
现在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过去的体制是你搞起来的,因为现在你不能再操作和控制整个秩序,你就要推翻它。

这在历史上发生过,美国可能也不是第一个想出这个主意的。当年欧洲就出现过,但是没有到100年,只说是长期国债,那个时期50年就不得了了,10年、20年的长期国债就算很长的了。当时那些欧洲君主借债打仗,如果赢了,就可以还债。但如果打败了,债务就会越来越重,很难还清。所以他们就发明了所谓的长期债。一开始,所谓的国债就是主权债,但主权债(Sovereign Debt)一开始和主权(Sovereignty)没关系,而是指君主(Sovereign/monarch),只是在翻译时被译成了主权债。君主是债务的发行人,他们依靠自己的信誉或家族信誉,发行所谓的长期国债,不过当时的长期国债没有“海湖庄园协议”说得那么长。那长期国债最后是谁买呢?
只有国内的人才可能买,比如说,国内的一些贵族,他们和君主的利益相关,也享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甚至他们的权力都是国王给的,所以他们只能配合国王去买一些长期国债。但是外国投资者都会远离这些所谓的长期国债。如果真如海湖庄园协议所说,美国要发行100年的超长期国债,可能只有美国人和美国的机构才敢去买,其他国家肯定不会去买了。毕竟100年之内都不能把本金拿出来,只能每年拿一点利息,谁会去买?那就只能搜刮一遍美国老百姓,搜刮一下美国的金融机构。但要公开说这个事儿,其实有很大的风险。但特朗普要想把货币汇率打下来,这是真心的,有点像当年里根的想法。
2008年金融危机时,涌现了两位非常有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一个是肯尼斯·罗格夫,一个是卡门·莱因哈特,罗格夫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赖因哈特现为世界银行副行长,他们写了一本很畅销的书——《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

他们指出,纵观整个西方金融史,西方毫无例外基本都是靠这个方法逃脱债务的。实际上,海湖庄园协议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我就是要让美元贬值,让美国的通货膨胀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现在拼命对老百姓说,这是暂时的痛苦,我们必须遭受这个痛苦,才能让经济结构恢复正常,实际上就是想靠通货膨胀冲掉一部分债务。但是美国民众对这个非常敏感,所以你必须想出一个借口来说服老百姓,承受通货膨胀的代价,承担国家债务的负担。
黄靖:对的,实际上货币贬值就两个作用,一个是通过货币贬值稀释债务,另一个就是通货膨胀,让大家一起分担债务。但有人算过,即便美元贬值20%,也很难解除美国现在的经济困境。所以我个人认为,海湖庄园协议真正实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