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德国爆破拆除了自家最先进的莫尔堡火力发电厂,这座巨型能源枢纽,建设总耗资超过3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40亿,装机容量为1654兆瓦,能够满足一座中大型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德国人就这么直接给炸了,一点都不心疼。

更离谱的是,莫尔堡2015年才建成投入运营,对于服役时间普遍长达五六十年的发电厂而言,属于非常年轻一辈,而且它从未满负荷运行过,只以极低负荷状态供电了6年时间,就宣布退役封存,4年后的今天,更是直接遭到了炸毁。240亿的投入没发挥任何作用,完全打了水漂,还搭上了一笔拆除费。

更讽刺的是,莫尔堡的技术含量极高,不仅是德国最先进,在世界也算一流,其燃煤发电效率高达46.5%,远超40%的平均水平,并且采用了昂贵的烟气净化设备,排放物几乎就只有二氧化碳,并且碳排放较传统燃煤电厂减少1/4,兼具效率和环保。当初莫尔堡刚刚投入运营时,我国还多次派技术人员前去参观学习,将其视为榜样。

现在好了,德国人自己把榜样炸了。
01 发电厂奇遇记
莫尔堡电厂项目始于2004年,当时德国政府为了获得更加稳定和充足的能源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所需,与跨国能源巨头Vattenfall达成了合作,兴建一座新式燃煤发电厂,年发电量要满足汉堡市90%的用电量,并且占德国总发电量的2%,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减少污染,Vattenfall 为此投入巨资,并且使用了超超临界机组等先进技术,最终成果就是莫尔堡。
虽然整个建设过程很顺利,但电厂完工之后,噩梦就开始了。
在落成仪式那天,德国媒体一点都没夸奖,反而集体骑脸嘲讽,骂莫尔堡是“碳排放怪兽”。他们认为,燃煤发电厂,或者说所有的火力发电厂,不管你技术如何如何先进,终究还是有排放,有排放就是原罪,应该被时代抛弃,德国的未来,只属于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明镜周刊
在机组首次试运行中,冷启动喷出了一小团黑烟,马上就有3名居民投诉,声称自己感到了头痛、呼吸急促和恶心,环保协会更是光速出马,怒斥Vattenfall的试运行方案没有考虑到污染, Vattenfall不得不出来道歉,但坚持称所有法定限制都已得到遵守,小团黑烟不会对人们造成危险。
在电厂正式运行后,环保组织更是频频上门示威抗议,在路口举牌子,指着莫尔堡的烟囱骂,甚至将抗议标语投影到电厂建筑上,说它逆环保之大潮,搞得电厂员工每天不得安宁。

我们熟悉的环保少女格蕾塔,更是多次来到莫尔堡打卡,给电厂上强度。

而且这种精神攻击,很快就变成了事实上的制裁。莫尔堡电厂设计之初,就特意选择在易北河畔落脚,可以直接抽取河水用于冷却,能够用最低的成本,保证机组的满负荷运转,环保组织就以此为罪状,认为取水冷却后又排回易北河,会造成河水温度略微升高,可能对鲑鱼、七鳃鳗等受保护物种产生负面影响,于是环保组织直接到欧盟委员会告状,委员会最后裁定,莫尔堡必须停止抽取河水。
禁令一出,莫尔堡电厂只能使用循环冷却塔作为替代,连续冷却需要 64 m³/s 的易北河水,而循环冷却塔只能提供需要1 m³/s,这导致莫尔堡的发电能力被完全阉割,始终无法高负荷运行。

就算发了电,也送不出去,原本在规划中与莫尔堡搭配的输电线路,大部分都未能完工,因为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一直在阻挠开工,因为建设输电塔要砍伐树木,而且莫尔堡在设计上是既可以供电又可以供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供暖管道也从未完工,理由也完全一致,需要砍树、挖地,会破坏生态。

环保上的种种限制,让莫尔堡始终没有办法达到预设的发电目标,再加上欧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需要花钱购买排放权,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不仅没有收回240亿的建设成本,反而在持续亏损。 最终Vattenfall忍无可忍,在2020 年 12 月,正式关停了莫尔堡的机组,转入后备状态。

在默克尔政府时代,还有大量的高层人士认为,莫尔堡可以作为应急发电储备,毕竟花了这么多钱建的,留着当个保险也行,万一将来遇到点什么事,还能快速重启,保证德国的工业用电。
但是到了舒尔茨政府这里,只觉得莫尔堡碍眼,他们从国库掏钱补贴Vattenfall,让其彻底报废掉莫尔堡,相当于拿纳税人的钱买了发电厂,并且光速在莫尔堡原址上规划了一座巨型的制氢厂,为此,就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工人们在电厂的混凝土柱上钻了大约1850个孔洞,每座锅炉下各铺设了约600公斤的炸药,然后“boom”的一下,240亿的烟花,炸了。

德国最先进燃煤火力发电厂,就这么潦草收场,化为废墟。
02 自我阉割
莫尔堡的瞎折腾,只是欧洲为激进能源转型政策所支付的代价中的很小一部分。
世界上主要的发电途径有几种,传统的燃煤、燃油火力发电;污染和碳排放相对较少的燃气火力发电;没有排放但存在泄漏风险的核能发电;还有以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而欧洲的态度就是,彻底干掉核能,顺便切割燃煤和燃油,完全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燃气发电为辅”的供电结构。

以德国为例,核电曾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22.4%,自福岛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就不断关闭和拆除境内的核电站,以打消民众的担忧,至2023年全部关停,直接损失1/5的发电能力。

而被视为落后和污染之象征的燃煤发电厂,一度占德国总发电量的30%,也是能源支柱,德国政府却非常激进地制订了退煤计划,要求在2030年前彻底淘汰燃煤,完全不管这是否会带来能源安全问题,也不管有大量的燃煤发电厂是新建的,根本没有用回本,德国一概按照莫尔堡处理,国库掏钱补贴,发电企业拿了钱就关厂。
其它欧洲国家的政策也大差不差,除了法国坚持要保留核电之外,其余人纷纷激进转型,大刀阔斧裁撤燃煤电厂,德国好歹还给点钱,有些国家真就抠门到一分钱不给,像荷兰的埃姆斯海文燃煤发电厂,就和莫尔堡差不多同时间竣工投产,几乎99新,结果被荷兰政府要求在2030年前关闭,没有任何补偿。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欧洲人把自己的能源命脉,交给了绿电和燃气火力发电。
这带来了什么问题呢?绿电说到底,就是看天吃饭,毕竟河流存在枯水期,风和阳光也是时强时弱,时有时无,不能保证电力稳定供应,所以欧洲需要海量的储能设施来调节电力的时空分布不均,这得花不计其数的资金,以及长达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建设。

在这个调节体系完成之前,欧洲必须要用燃气火力发电作为最后的防线,否则就会在天气不适合生产绿电时,陷入电力短缺。
说个笑话,欧洲并没有多少天然气储备,主要靠俄罗斯。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这一廉价的天然气的来源直接被掐死,欧洲不得不从别处采购,供应量小,价格也水涨船高,直接造成了电价失控,2022年欧洲第三季度交付的电力合约价飙升至每兆瓦时375.75欧元,较去2021年同期上涨了将近3倍,这造成了大量的工厂被迫停工,民众甚至烧木柴来取暖,而高价能源又让整体物价彻底失控,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在大幅涨价,差点梦回1个面包50万马克的时代。

时至今日,欧洲的电力供应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2024的冬天,是个无风之冬,往年这时候,德国风力发电出力占比可超过50%以上,去年直接掉到了一位数,甚至创下了5.8%的历史新低,电价则是反向破纪录,一度电要花差不多7块钱人民币,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电价也都创了新高,挪威的电价甚至涨了20倍。
间歇性的能源危机,不仅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对于那些能耗巨大的工厂来说,更是一场灾难。自俄乌冲突开始后,欧洲企业纷纷加速产能转移,迁到电力更加廉价和稳定的国家,加速了欧洲的去工业化,进一步造成欧洲衰退。

华尔街日报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激进能源转型计划的代价,也是不顾一切搞环保的代价。
03 欧版“存天理灭人欲”
类似的疯魔环保政策,欧洲还有很多很多。
2022年6月,欧盟提出了可持续使用法规 (SUR) ,目标是到2030 年将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一半,与此同时,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应减少20%,包含抗生素在内的抗菌剂的使用量要减少50%,还要求将10%的农业用地转为池塘和树篱,以恢复生态。
消息一出,全欧洲的老农集体暴怒,因为这会导致生产成本的飙升和产量的暴跌,相当于让他们拿自己的收入为环保买单,各国相继爆发大规模示威,彪悍的比利时农民更是直接开着拖拉机冲进布鲁塞尔,撞烂警方设置的路障,朝着欧洲理事会大楼泼粪。因为农民的反应过于强烈,欧盟在去年2月被迫撤回了SUR法案。

这还没完,环保人士指出,牲畜的排泄物和化肥中都含有大量的氮,可能生成强效的温室气体,因此需要大力限制农业发展来完成减氮。作为农业大国,荷兰的131个主要地区的氮排放量必须削减70%才能达到欧盟要求,为此荷兰政府强制购买等手段,直接粗暴地关闭了2000至3000家农场,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工作。

荷兰农民带着牲畜上街抗议环保政策
这边少养牛羊少种田,不够,欧盟还希望大家少吃。欧盟旗下的研究机构声称,欧洲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大大超过世卫组织的建议,俗称营养过剩,如果大家将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减少50%,将大大缓解气候变化,同时可以使农业中的氮排放减少40%。
再说交通领域,汽车产业一直是欧洲人的骄傲,但近些年已经被环保政策搞得头皮发麻了。2022年,欧盟推出了欧7排放标准草案,不仅要求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少35%和56%,还首次将刹车粉尘和轮胎磨损颗粒物也纳入了排放测试。

车企们如果想要达到欧7排放的标准,不仅要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同时还要在车辆上搭载两个三元催化器,再给三元催化加装电加热的功能以降低冷启动排放,然后还要加大颗粒捕捉器,并针对刹车和轮胎增设额外的收集装置,每台车的成本至少要增加2000欧元,还会造成发动机的性能严重下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直接放话:“你们不如直接把燃油车全杀了吧”。

此后车企花了大量的资金对政客进行游说,环保组织也开足马力,对欧盟施压,经过一番折腾后,双方达成了妥协,也就是已经获得批准的温和版欧7标准,仅对重卡和巴士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检测,小汽车则停留在欧6标准。
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国家搞身份政治搞到入魔,有国家全员沉迷拜神,但你要说谁为了环保,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除了欧洲还真没别人。
04 绿色政治起源
欧洲环保主义这么激进,是有深层原因的。
作为科技革命的兴起之地,欧洲早早就开始发展轻重工业,而早期的工业扩展,往往是野蛮的、无序的,只追求经济利益完全不考虑对环境的破坏,这使得欧洲人成了生态危机第一波受害者。
1952年底,伦敦的低温无风天气,叠加大量燃煤后产生的烟尘,产生了大量有毒烟雾滞留于地表,造成大量市民呼吸道受损,最终有10000到12000人死亡。50到70年代,莱茵河的德国段 ,有300余家化工厂每日排放 20 万吨未经处理的废水,含汞、镉、砷等重金属,河水中汞浓度超标 200 倍,鱼类几乎灭绝,饮用莱茵河水的居民癌症率急剧上升。

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的生存,欧洲老百姓很快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作出应对,治理环境。
另外一些当时未能掌权的政客,则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左或者右,亲美还是亲苏,这些大政方针过于深奥且有理解成本,而环保议题非常简单直白,又和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切实相关,可以用来团结选民,吸引选票。

1980年,西德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成立了“绿党”参与选举,打出了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旗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政党组织,也标志着,环保主义作为一个新势力进入了政坛。此后,欧洲各国相继诞生了类似的绿党组织,并且它们组建了共进退的绿党同盟,在欧盟中发声。

德国绿党logo
绿党的崛起,使得欧洲主要党派不得不重视环保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其它政策上,得到绿党支持,也就是看中了绿党的议会席位和投票权。像德国绿党,一度占据了德国议会735个席位中的118席,势力很大,大家熟悉的舒尔茨政府,就是一个有绿党参与的政治联盟,其中5个联邦实权部门由绿党人士领导。欧洲的绿党联盟,则在欧洲议会的720席位中占据了44席,在欧盟部长理事会的27个席位中占了8个,对欧盟的决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客观来说,绿党确实改善了欧洲的环境,90年代至今,欧洲的生态灾难数量大幅下降,曾经PM2.5超标40倍的伦敦,经过治理之后,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曾经被视为“欧洲厕所”的莱茵河,如今也变干净了,各种鱼类重新现身。

但问题在于,绿党的环保目标是无止尽的。
一旦他们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就需要不断制造环保议题,来彰显自己对于选民的价值,并且凝聚人心,当迫在眉睫的问题已经解决,就只能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改为关注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南极融化、塑料垃圾泛滥等问题,将其作为核心的政治诉求,至于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在绿党的考虑范围之内。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裹挟本国政府、裹挟欧盟,一次次做出堪称“大冒险”的环保计划。
更糟糕的点在于,绿党做事,好歹要走个法律程序,被其激进理念所影响的环保主义者,真就是做事全凭心情,俗称“无法无天”。
05 “环保恐怖主义”
极端环保主义者的破坏行动,每天都在欧洲上演。
2019年,上百名环保分子冲击了壳牌石油的英国总部,他们不仅在门口拉横幅,还直接砸碎了大门,坐在地上阻碍员工正常进出,并将“停止生态灭绝”的口号喷在了大楼上,英国警察对于这帮“政治正确”的破坏者毫无办法,生怕抓人之后引发舆论风波,只能在旁边站岗,防止冲突升级。

而这种围攻化石能源企业和设施的行动,只能算入门级,在欧洲,你要是不小心点开车,随时可能创飞几个躺在路中间抗议的环保主义者,包括高速路。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充当人肉路桩来阻碍交通,“唤醒”大家对于交通工具碳排放的认知。

千万不要问什么欧洲的高速路为啥不是封闭管理,F1赛道安保多严密啊,人家照样能闯进去示威。

机场够封闭吧?人家能一次闯进去上百号人,直接坐在跑道上。

类似的破坏行为太多了,你想伐个木吧,他们赖在树上不走;你想挖个矿呢,他们堵在洞口;你想修个铁路,他们连夜过来躺在工地上,但凡你跟破坏环境沾上一丁丁丁点边,他们都会出警。

近些年极端环保主义者们还迷上了袭击名画,梵高名作《向日葵》被泼了一碗番茄汤,《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涂了胶水,莫奈的《干草堆》被倒了一大桶土豆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惨遭蛋糕糊脸……这些名画本身其实跟环保根本没啥关系,这些人单纯就是觉得破坏名画能吸引关注度,号称“牺牲艺术唤醒环保意识”。
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切实体会到环保的重要,他们还会对普通市民的财产出手,欧洲极端环保组织“轮胎灭火器”,在2022年9月实施一场多点开花的大袭击,组织成员在全欧9个国家,把600多台SUV的轮胎放了气,因为他们认为SUV能耗更高,开这车的人都不道德。

那我开电动汽车总行了吧?有意思的来了,车企甚至都没法把新下线的电动车开出厂。
特斯拉这辈子都没造过一台烧油的车,当它跑到德国去建厂的时候,还是被极端环保主义者吊起来打,因为特斯拉的超级工厂选址在一片森林地带,需要砍树才能开工,即便特斯拉承诺会重新种植三倍的树木来补偿生态,环保主义者仍然不依不挠,当地法院也送来一纸禁令,声称待砍伐的树林中有蝙蝠在冬眠,特斯拉必须等到换季之后才能开工。结果这座超级工厂,拖延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开工。

这还没完呢,当特斯拉感觉生意还不错,准备扩建德国工厂时,环保主义者又找上门了,罪状是扩建需要砍伐3000棵树木,并且可能污染水源,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他们直接进攻特斯拉工厂,直接冲破了警察的围堵,并且破坏了工厂的护栏。

另一波环保主义者,则用肉身堵住了特斯拉的车辆库出口,你造车呀,造完我看你怎么运出去!

最离谱的是,还有环保组织在特斯拉工厂的高压电线塔上纵火,是的,你没听错,这直接引发了停电,工厂在长达10天的时间内瘫痪,停产损失估计达数亿欧元,气得马斯克发推破口大骂。

06 环保不绝对,绝对不环保
如果说过去工农业无序扩张,象征着人类的无穷的贪欲,对于自然的蹂躏,极端环保主义则是完全反过来,把自然完全凌驾于人之上,无视人的本身。
在那场给互联网留下了深刻记忆的气候问题对话中,丁仲礼院士有过这么一段论述:“排放对于普通国民来说,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意味着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增加,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这段话的潜台词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或多或少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有损失,也有收益。

CCTV
而欧洲激进的环保主义思潮,一步步走向极端,只能看到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却忘了人民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种思维将环保异化为纯粹的道德审判和情绪输出,环保不绝对等于绝对不环保,而对应的执行模式,则变为了任何事情都以生态为第一优先级,日复一日折腾和作秀。
这并不是什么科学治理,只会加剧衰退和对立,欧洲的去工业化就很好说明了前一点,而欧洲各国选举中,秉持反环保理念的右翼势力崛起,则是社会撕裂的预言。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看到,新的掌权者上台之后,将绿党留下的环保政策纷纷推翻,一切又要重来,一个诡异的历史循环又开始了。
这种二极管模式搞到最后,很有可能是既毁灭了环境,又荒废了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需要的是稳定、平衡、可持续的环保行动。